APP下载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0-02-25黄鹄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8期
关键词:工作岗位协同基地

黄鹄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 519090)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已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在新形势背景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近几年在教育改革推动和国家政策扶持下,我国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不少成果,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很多好的经验借鉴。但具体到不同专业,仍需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应对措施。本文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从政校行企多元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探讨一下多元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

1 多元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高职教育发展的快速步伐,因各高职院校因地域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很多高职院校在资源配置及教师队伍建设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秀人才的培养。而社会上很多行业企业资源却相对丰富,多元协同育人成为推动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元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很有必要性。

协同育人是通过多方协同参与,结合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及专业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把社会需求、学校育才和学生成才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7]。这样既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也有利于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有益于人才培养质地的提升,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协同育人是教育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拉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增进了解,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装饰行业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新材料、新技术的更新应用,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仍较单一,虽然都做了很多教学改革,也和很多行业企业合作,但大都停留在纸面的合作协议上,没有深度融合,导致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等。协同育人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不仅可以解决教学资源不足,实训场地和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还能引导学校办出自身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各不相同,决定了高校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高职教育主要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走多元协同育人道路势在必行。

2 构建高校、地方政府、企业“多元”协同育人教学模式

2.1 以人才培养为着力点,建立政校行企多维协同育人模式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企业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和毕业生就业基地来源,地方政府则是对高校办学具有宏观调控和管理,三者之间高校是主体,地方政府和企业是协同,其着力点是人才培养。基于高校和地方政府、行企业之间的关系,我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构建了高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人才培养的多维度协同育人模式[7]。

2.1.1 校地行企协同,培养学生突出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

(1)共建基地。改善教学基础设施,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共建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以面向专业就业岗位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按工作岗位分类建设实训基地,明确资源共享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①专业群内学生工作岗位的实践教学基地;②相关合作单位的职工培训基地;③本地区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基地;④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基地。

(2)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改造实训基地和实训中心。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特别是校内外共建共享建立的实训基地,要按照企业化管理执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主要是营造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企业真实的职业氛围,市场化运作是指面向市场化要求进行实训成本的核算,加强设备、工具、材料以及教学等方面的理,通过科学的管理逐步形成一系列的实训项目、配套立体化的实训教材、双师素质的指导教师、完善的管理规范。[3]保障建成引领行业内教育改革力度大、配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扩建建筑装饰工程材料检测中心,升级改造建筑信息模型实训室、新建建筑装饰工程制图、识图、审图实训基地,新建建筑装饰工程虚拟仿真中心,新建BIM工程中心,新建装配式工程实训中心和装配式施工教学平台,新建建筑MR智能实验室、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室,新建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模型工艺实训室”、“建筑装饰美术与创业孵化基地”等。

2.1.2 校企联合,拓展办学资源和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1)学校与知名企业强强联合,共建产学研基地,共享企业场所、研发设备、生产环境等资源,培育高水平师资队伍。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知名企业联合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与企业共建专兼职教师队伍。企业为教师实践锻炼提供场所和机会,企业选派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承担实训项目指导,打造专兼职强组合的师资队伍。同时,依托行业企业在的实际项目在技术方案、设备等方面的支持,打造研发共同体,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探寻师生参与企业科研活动的方法与路径,创新研发新产品,助推成果转化,孵化高水平师资团队。

2.2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立体化、协调发展的育人模式

2.2.1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由校、地、行、企四方协力的科学合理化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1]。将企业需求转化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并细化到实际的课程上。课程设置主要依据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调查,企业用人单位的反馈,以及依据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课程设置[4]。

同时,课程体系设置要从以下几点明确:①核心课程,按照专业群大类设置专业基础平台课程。②根据高职院校培育人才特点,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将实践教学实训等课程占学生毕业所修总学分的50%,从教学运行和制度上保证学生实训时数和企业实践机会。③按专业群就业岗位群大类增设素质拓展课程,弥补了学生在专业素质养成方面课程欠缺的不足。

2.2.2 以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三结合、三层次”实训教学模式

基于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的需求,为了使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真正发挥作用,由政校行企共同制订针对性较强的实训课程方案,在此,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从实训平台建设、实训内容建设等方面制定校内实训教学和企业实际项目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多层递进实训教学模式。该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托校内的实训中心和技能创新平台以及校内外的创业孵化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合作企业的在线项目几大平台共同完成。体现了基础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及创业能力培育三层次阶梯式的多维度实践培养目标[7]。

实训教学“三结合”模式主要是强调实训教学与工作岗位相结合、实训教学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实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训教学“三层次”首先是对即基础认识,其次是对专业综合要有足够的体验,再次就是研究与创新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2]。

实训教学模式可以和企业联手共同培养人才,比如为企业量身定制开展项目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比如采用“2+1”分段培养模式,两年校内培养,一年企业顶岗实习培养;也可以是“3+0”培养模式,学生三年直接在企业顶岗学习,通过岗位实践互换学分,采用有计划的弹性组织形式,按照专业教学内容要求分阶段的制定工作岗位任务目标培养计划,灵活安排培养环节。两种模式都要制定相关的培养标准和评价指标,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带队教师共同指导,共同评价认定学分,确保校外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

2.3 构建协同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因硬件等资源受限。而企业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校企多元协同育人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取长补短。高校可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理论专家和技术研发支撑,同时,高校也可以引入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将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项目引入课堂作为教学内容,指引学生开展实训。针对学生的实践实习课程,学校可以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项目班”“学徒制班”“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班”“学徒制班”“订单班”学习,让学生面向工作岗位顶岗实践,实践教学内容则强调“真实案例库”,可与工作岗位等打通设计,让学生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真刀真枪地做实际项目,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精准对接。

3 结语

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6]。本文探讨了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即“多维”协同育人模式,以实现协同育人环境下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7]。政校行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也是职教改革的一大特色。本文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多元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旨在为相关领域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工作岗位协同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工作岗位分析的课程建设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我的基地我的连
开年珠宝小惊喜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真心可笑的办公室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