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性建筑设计初探
——以青海省茶卡特色小镇建筑设计为例

2020-02-25赵雅玲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8期
关键词:青海建筑设计传统

赵雅玲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中心,山西太原 030001)

0 前言

我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建筑特色鲜明、发展一脉相承。在这样具有鲜明自然环境、悠久发展历史以及独特民族文化的土地上,建筑作为文化和城乡气息的重要载体,其应在文化的本土意识及地域特征等方面得到重视与挖掘。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我国建筑师在建筑的地域性设计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的地域性建筑作品。在新时代,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建筑地域性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但是在建筑地域性创作中出现的误区和问题,导致了建筑的地域特色消失。文章将以青海茶卡特色小镇建筑设计为案例,作为论据进行研究探讨。

1 当前我国地域性建筑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把民族性错当为地域性

建筑的民族性是“突出种族因素的作用,因信仰习惯所产生的属性”。而地域性是“突出空间因素的作用,因自然条件而广生的建筑属性”。当前,地域性建筑设计存在一种错误:很多业主将民族性错误的理解为地域性,要求一定要使用本地具象的事物作为传统民族形式来体现民族风格。而许多建筑师在设计中也只停留在将民族元素简单复制的手法,导致设计流于形式。

建筑中对民族元素的运用应是抽象的展现,而不应是具象的表达。而且仅仅运用特有的民族形式符号的建筑并不等同于地域性建筑。

1.2 将传统性与地域性相混淆

建筑的地域性不仅仅是对地方传统建筑的模仿与复原,而是在遵循当代建筑审美的标准上,吸取并传承其传统建筑中可继承性的精华。当代地域创作绝不能是简单复制传统建筑符号。中国建筑应该脱胎换骨,单纯地把继承传统等同于对传统建筑表皮的模仿,不仅抑制了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发展,更阻碍了对深层次传统精神的发扬和继承。

1.3 缺乏对新技术的运用

目前地域性建筑缺乏对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高科技的应用。现阶段我国建筑的形式多样,但结构等建筑技术体系的发展与建筑形式的发展却相差甚远。在建筑创作中建筑师们罕有时间去研究建筑技术,事实上当熟知了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就不会仅停留在建筑造型设计的层面,应立身于在地域建筑设计中,这样才能较适宜的运用合理的材料、结构及构造等。这样的建筑地域性才不是肤浅的,而是体现地域文化和时代技术特征的创新型地域性建筑。

2 对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思考与设计原则

从当前我国本土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来看,基本都是对地域性的理解较为片面,地域性建筑并非一个狭义的地域性概念,除了顺应项目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还应根植于本土的人文环境,运用当代的适宜技术以体现时代特征。

2.1 根植于本土人文环境

吴良镛先生曾说过:“建筑正是在文化的土壤中培养出来。”当代地域性建筑并非一种固定的风格和模式,其不仅受到了地理气候等条件的限制,更受到了当地人文的影响,正因如此才使建筑有了饱满的内涵。如青海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需深入挖掘青海的人文环境,通过对文化地域性和精神场所的营造,展现青海独特的传统文化及风俗等。

2.2 采用当前的工程技术

一个时代的文化、科技和经济的综合体现造就了建筑形态。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成熟运用,使建筑的形体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间,新建筑类型由新功能孕育而生。地域性建筑设计应体现本时代的特色。应积极发展并运用新的工程技术,但同时也不应脱离现实,将精力全部花在追求高新科技上,而应当合理运用符合功能及地理气候等外在条件的工程技术,创造出符合当代要求的地域性建筑来。

3 基于人文环境的创作手法

我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中,其手法主要以历史文化、民族元素、传统空间等作为设计创新的源泉,通过隐喻、植入、象征、夸张等设计技法,表达出建筑的内在文化。如青海的悠久绚烂的历史、民族文化就可为本土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创作源泉。

3.1 乡土建筑的再现

青海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因而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对青海乡土建筑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其主要研究目光投向大量存在的回、蒙、藏等各传统聚落,传统乡土建筑成为青海地域性建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乡土建筑的再现成为青海地域性建筑设计的具有代表性的手法之一,大量以少数民族传统建筑作为创作源泉的建筑作品在青海各地都涌现了。如玉树行政中心是典型的当代地域性建筑。青海建筑的地域性通过对其各民族传统建筑形式特征的再现来体现。其外墙建造利用了300mm分割面混凝土装饰砌块,这些环保砌块由工业固体废弃物制成的。该组合创造了不寻常的凹凸效果,并给出了传统的数字表达,这也是首次在该地区应用此装饰砌块方法。

3.2 历史文化的隐喻

青海历史文化较为丰富,历史文化思路是从青海人文中提取与建筑的性质功能相关的内容,通过艺术化在处理抽象、变异、提炼,导出具有一定文化隐喻意味的建筑空间形态以此赋予建筑历史文化内涵。此类型创作思维较为注重人的感性追求与体验建筑的艺术。如青海茶卡特色小镇建筑设计方案,建筑设计构思将墙面纹理隐喻成茶卡盐湖中的盐颗粒,墙面突出的柱装饰隐喻为传统建筑屋顶挑出的木桩,通过抽象简化形成建筑装饰部分,以此体现青海茶卡悠久的历史。

3.3 民族元素的合理“夸张”运用

青海茶卡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很多设计形态等是从蒙族文化符号中发掘而来,其梯形的门窗和半圆形拱券等较为夸张,转化为建筑的功能平面、外形或表皮肌理,以此体现青海茶卡民族文化的意韵。茶卡特色小镇作为一个展示由古到今勤劳勇敢的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创造光辉灿烂文化的场所,建筑设计理念紧紧围绕传统文化展开,设计师在建筑单体与景观设计中运用了较多的民族元素符号,将其适当夸张和演化等运用到建筑中,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3.4 传统空间的植入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青海茶卡的传统建筑通常把保温与防风放在设计的首位,因此建筑常设置门斗,其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征。当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将地域性空间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将传统空间植入当代建筑中以增加文化内涵成为青海当代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思路。

3.5 城市文化的象征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如平遥的明清街、桂林的山水、柳州的工业气息及兴县的红色革命等均是不同层面的城市文化符号,这些独特的历史、人文和风情等均可被挖掘开来运用于地域性建筑设计中,它们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是人们对城市记忆的感知核心基础。

4 结论

当前,我国的地域性建筑创作及理论研究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本文结合青海具体的气候条件、人文环境以及工程技术,拟追寻丰富多样的地域建筑的表达方式;本文探讨了青海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技术方法和方法论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可以看到,青海当代地域性建筑不应仅有统一的风格或模式,其形式是应是多元的。这也印证了批判性地域主义并非特指一种建筑风格或形式,其应是一种创作的原则和态度。根据不同案例中的地域性限制因素,提出了科学的建筑创作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期对青海乃至全国当前的地域性建筑实践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青海建筑设计传统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大美青海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建筑设计的困惑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