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德育对学生德育的创新

2020-02-25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培教小学

师道(教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青少年德育传统

文/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培教小学

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种工具,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道德发展提供某种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网络德育已成为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德育新课题。作为德育工作者,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在认真研究、深人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地位,做好防范应对措施,全面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青少年特殊的网络心理

在强烈地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驱使下,青少年有着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青少年的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家庭、社会和学校给他们提供的环境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心理的不平衡与不成熟,社会化的程度不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产生各种阻力与障碍,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正常的情感、尊重的需要,网络的个体交互性、环境的虚拟性使他们获得了满足,把网络视为自己心理归宿的空间。

由于生活观念、社会阅历、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的不同,父母与子女在交流与沟通方面客观的形成了一道不易逾越的屏障——“代沟”。虽然众多父母在物质生活中对孩子关爱有加,但在精神生活上却因“代沟”、教育方式等原因,造成彼此信任危机,无法满足青少年对精神关怀的需求,导致他们到网络中寻求精神寄托。

据相关研究表明,正是网络的各种优势和学生特有的网络心理,对学校的传统德育造成了三大冲击:一是无限制的聊天、交友、网下约会;二是沉迷于精彩而虚幻的电子游戏,这极大分散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三是阅读不健康的、低级的东西,让青少年学生身心不健康的发展,甚至引发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传统德育的不足

德育效果在检测上,标准不好把握,定性居多,定量较少,且周期性长,很难及时反馈。在工作的指导上往往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不具科学性。

德育对象的水平、能力以及所处的社会、家庭及生活环境各有不同,加之多元的社会生活、文化冲击,传统德育无法对学生个体营造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德育空间,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力呈逐年减弱的趋势,这给学校德育提出严峻的挑战。

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德育立体网络的构建上,目前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最多不过是在初步探索,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不作为,致使德育网络构建并没有实质性进展。

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忽视学生个体的需要,不重视对青少年的德育心理研究,形式、内容、方法、手段等让他们难以接受,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

这些弊端导致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传统德育的灌输理论已经渐渐地失去了实效性,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越来越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的人生理念在不断更新,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适应。理论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不实用,从而产生抵触。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和思考,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方法,让德育能真正达到育人之德、导人之行、塑人之心的目标。

三、用好网络德育,创新育人模式

1.主动出击,占领德育阵地

可控范围内,让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扩展学校的德育内容。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参与、整合、创新,很快地便有所获。这对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创新精神都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教师利用网上资源,查阅各地方德育工作信息,了解发展动态,学习新方法,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利用互联网的及时快捷优势,突破传统德育时空限制。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学生上学时间,由“两课”、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科渗透来开展。而今,教育的时空由于网络的支持而得到了延伸,不必局限于上学时间,也不再拘泥于人数众多的课堂。网络将现实中不同地域间的距离缩短为零,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可以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进行个性化德育。

以互联网络为载体更新德育的形式、手段和途径。由于网络的支持,生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媒体取代了原来教条,生硬的说教。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论坛、QQ和电子邮件等都可经加工改造,成为新的德育形式和手段,与教育者和学生的直接接触相比,通过网络可避免由于直接面谈带来种种不便,学生可更大胆、更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网络较之传统的教育手段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吸引力和渗透力,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让互动的网络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营造相对独立的空间,发展学生个性。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网络化教学,正是强调了教学双方的互动性,使学生由被动的灌输对象变成了主导力量。对世界文明及发展现状详尽直观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所处社会的各种意识、潮流;他们可以找到一些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网络的精彩,使得学生真正能从思维上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开阔眼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素质,促进个性化发展。

编写互动性的网络德育课程。网络不是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源,而是德育的有力手段。它的形式开放、信息量丰富、而内容及时性与解渴性优势、个体交互性优势、资源共享性优势、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优势等正是对传统德育的有益补充。网络德育的编写应充分吸收这些优势,让新的德育课程做到人物血肉丰满,情节跌宕起伏,情景刺激生动,描写刻划到位,语言通俗平实,实效性强。网络德育课程应由有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有较强的文学功底、有较高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的专业人员编写,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学生读物。

网络德育课程应克服传统德育的那种带单凭纯粹的理论教育进行的方式,将德育的内容穿插、渗透到别的内容和服务项目中去,打好渗透战,使青少年网络用户轻松地在学习娱乐中得到引导,受到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网络道德修养。同时,网络德育课程应打攻心战,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思维习惯、兴趣爱好来确定网络德育课程的内容和方式的运作理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商品经营中,同样的商品采用不同的经营策略就能取得不同的销售效果。网络德育课程也是如此,要想让学生关注你的信息,使你的信息对他们产生影响,就必须按照他们的愿望和习惯去组织内容、制定方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一改传统教育中自上而下的模式,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受教育者的兴趣和需要为切入点开发以人为本的网络德育课程。

2.精心设计网络德育活动

传统的德育活动载体往往是班级组织的班、队会,学校的各种大型的文艺庆典以及综合性的汇报展示活动,这当然有它不可取代的德育功能。但如果仅是这些,大部分学生都没法参与,更谈不上对学生主体的深刻教育意义。所以网络德育活动应该是形式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多彩,见解新颖独到、参与面广、操作性和互动性强的活动。

利用互联网络,建立开放式的德育立体网络。传统的德育网络是指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相互协作配合,产生教育合力的自发性组织。但长期以来,由于联系不便,沟通不及时,没有专门的时间、空间和人员作为开展的条件,操作性极差,效果不好,均成为纸上谈兵。互联网络的快捷性、共享性等优势,使开放式德育立体网络的建立成为可能。

开展网络心理辅导。传统的心理辅导,往往是以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为主,辅之以热线电话、信函方式进行。由于速度慢、效率低,学生的种种认识误区和气质差异,效果很不理想,而且很多学校缺少足够的高水平师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空白。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互联网的交互性优势、及时性与解渴性优势为心理辅导开辟了新的渠道,及时地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辅导环境,并避免了因学生个体的认识误区而产生的羞怯心理。同时,网络的资源共享性优势还可以避免因欠发达地区和学校因师资问题影响学生接受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猜你喜欢

青少年德育传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青少年发明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