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贫困型农户的信贷需求

2020-02-25李欣欣王文清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借贷信贷金融机构

李欣欣 王文清 张 悦

(中国人民银行陇西县支行 甘肃 定西 738100)

一、调查背景及内容

首先对于贫困型农户的范围来说,在此把农户年纯收入8700元以下的定义为贫困户,8700元到30000元的为温饱型农户,30000元以上的为市场型农户①。本文着重研究贫困型农户的信贷需求问题,当然调查中也不可避免的的涉及温饱型农户和市场型农户。

调查样本选取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碧岩镇的部分农户为样本农户。碧岩镇位于陇西南部二阴山区,全镇气候湿润、生态环境良好,水草资源丰富。全镇辖11村59社4372户20248人,其中农业人口19997人,耕地面积51202亩(其中梯田面积28508.9亩、旱川地面积3757亩),人均占有耕地2.56亩。农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洋芋(玉米)、中药材、劳务、畜牧为全镇四大支柱产业。依靠农业为生的历史传统也就表明了全镇的经济状况并不是特别发达,农户的消费型贷款需求不高。

通过调查农户的收入及来源、劳动力人数、是否有资金困难及解决方案、是否在银行贷款及数额、可接受的民间借款利率、是否希望获得贷款及用途、以及对金融机构的要求等方面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二、结果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有如下的分析结论:

(一)收入与收入来源。样本农户中,年收入水平在10000元以下、1~5万元、5~10万元的农户分别占35.38%、58.46%、4.62%。其中有49.23%的农户和38.46%的农户分别靠种植和打工为生。可以看出该镇的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和打工,农户的经营活动仅限于传统的农业产业,农民的生产模式比较的单一,农户产业活动也是比较的单一,农户的收入有限,整个镇的整体经济并不发达。较低的收入和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和打工构成,说明农户的日常生产生活都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没有投资的需求,也就表明了农户并不需要大额资金,也就是说农户对信贷的有效需求并不大。农民工打工收入越高,其愿意对生产的投入就越低,其产生信贷需求的可能也就越低。即使是以种植收入为主的农户,其自给自足的天然的生活状态以及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都表明很少有人愿意去对自己的生产进行过多的投入,也就从侧面表明其对信贷的有效需求不高。

(二)经济行为。农户对于打工和从事农业生产的选择会影响到农户的现金流。农业生产更具规模和市场型的农户的信贷需求显然大于普通农户,普通农户因为其生产规模较小,所以在农业生产初期的投入都来自于自己已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农业生产更具规模和市场型的农户因为其规模更大,所以在农业生产初期需要资金去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际的经验来看,同一农户在农忙时节的信贷需求更大于农闲时节。从信贷需求用途来看,农户的信贷需求主要分为生产性信贷需求和生活性信贷需求②。碧岩镇农户的生活性信贷需求明显大于生产性信贷需求,所以子女上学、家庭养殖、看病就医是最主要的产生贷款需求的原因。

(三)借贷途径。申请贷款并不是农户筹措生产经营资金的主渠道。由于借款的程序较为繁琐,当农户出现资金短缺时、有贷款意愿时,最先考虑的并不是向信用社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而是向亲戚借钱。因为通常亲友借贷所耗费的时间较短,程序简单且还款的方式和期限较为灵活,成本很多时候也较为低廉或者根本不需要成本,所以大多数农户更多的选择的是亲友借贷而不是申请贷款。但是对于贫困型农户来说,申请信贷应该是农户解决生产经营资金困难的最佳渠道。

(四)借贷利率。大多数农户对资金价格十分敏感,借贷成本直接影响借贷需求。农民产生贷款的需求时,首要的选择也就不是金融机构,而是对比借贷的价格作出自己的决定。很多人愿意花更高的价格在民间借贷而不是向金融机构贷款,是因为民间借贷虽然价格高,但是在还款条件、还款方式等方面优于金融机构。部分机构对农户贷款的要求过高,很多人并不愿意向金融机构贷款,这也是农村金融不完善的原因之一。

(五)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需求满足程度过低,农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得不到解决。因为在银行申请贷款并且不予通过的农户占额比较大,能够申请到贷款的都是家庭固定资产价值较大的农户或者是给了相关人员贿赂的。所以整体而言,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需求的满足状况并不乐观。有些贷款机构的办事效率低,影响了贷款发放的速度。农户从申请贷款到实际得到贷款的等待时间过长,一些急需资金得不到及时补充,农户的生产受到影响,造成对金融的有效信贷需求不高以及对金融机构本身的印象也是不太良好。

经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碧岩镇农户的整体收入较低、收入来源较为单一,造成信贷的需求不大;二是农户的信贷需求主要是生活性信贷需求,资金主要是用于日常生活出现的现金缺口,数额并不是很大,很多时候不需要贷款解决;三是农户可接受的借贷渠道并不是很多,大多数农户通过自筹资金和亲友借贷解决资金问题,不利于金融机构的发展;四是农户可接受的借贷利率较低且期望的借贷期限较为灵活,与金融机构的规定不一致,导致农户在借贷时对金融机构并不是首要的选择;五是金融机构自身的问题,比如政策宣传不到位、贷款条件较为严格、信贷人员的职业素养较差等,使得农户的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发展程度也较低。

三、建议

(一)增大宣传力度。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知识宣传,大力推广普及金融产品,增强农户的理财意识,增加农户的增收渠道。农户不选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有一部分原因是不了解金融机构的相关政策,通过宣传,加大对农户信贷知识的普及度。各金融机构要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方式,积极发展代理业务和理财产品,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③。

(二)发挥政府作用。发挥政府部门扶持作用,尽量简化手续,减轻融资双方经济负担;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应结合实际,以银行贷款、政府贴息的方式,在农资销售淡季储备一定数量的农资产品,以保证价格稳定。

(三)提高金融服务能力④。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能力。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户的有效信贷支持,尽量满足农村居民的有效金融需求。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扩大符合农村特点的抵押品范围。

(四)扩大信贷范围。扩大农户信贷的覆盖面,使其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贷款需求。一方面,将农户贷款的投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加大对养殖业、种植业等产业的投资力度,鼓励农户发展产业。另一方面,探索加大贷款在生活性或应急性消费上的投入。当农户有资金需求时,适当的在生活性或应急性消费上给予贷款支持,不仅有助于农户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金融机构发展自身良好的形象。

【注释】

①顾宁、范振宇,农户信贷需求结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8):第73-78页。

②王资燕,贵州农户信贷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第22期。

③强,酒泉市农户信贷需求状况问卷调查[J].《甘肃金融》,2011(7):第60-61页。

④郭志仪、吴桢,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供需非均衡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借贷信贷金融机构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