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2020-02-25谢易珊
谢易珊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5)
一、金融脱媒
(一)金融脱媒的概念。“金融脱媒”又可以被称为“金融非中介化”,指的是在金融管制下,资金绕靠传统的商业银行融资体系,直接向资金需求方输送的资金体外循环现象。金融脱媒大致可以分为银行存贷款业务的脱媒、银行业层面的脱媒、对各种金融中介的脱媒几个层次。
(二)我国金融脱媒表现形式。金融脱媒的表现形式可以分别从银行的传统业务层面、非传统业务层面、银行业层面、金融中介层面等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考察。
①传统业务层面: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市场利率水平常常高于实际利率水平,导致银行的储蓄存款会从银行体系流出,产生银行存款层面的脱媒。
②非传统业务层面:金融脱媒并不会使得银行丧失其中介职能,相反,能使得银行更多关注其非传统业务,如存贷款业务,促使银行充分发挥其优势资源,将金融脱媒作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契机。
③银行业层面: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无论是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包括股票、债券、衍生品市场如基金、信托及私募等,银行业层面的脱媒弱化了银行作为资金融通的中介地位。
④金融中介层面:当经济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且互联网技术得到更进一步运用时,除了银行业产生脱媒现象之外,证券、基金、保险等行业也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脱媒。
(三)我国金融脱媒发展现状。①我国金融脱媒的表现。首先是虚拟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金融虚拟经济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尤其最近几年,金融脱媒现象愈加。随着金融深化的程度加深,金融脱媒的趋势也会加大。其次表现为居民储蓄存款增速减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这一指标正慢慢地发生着改变。再次,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增长速度放慢,并且存贷比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的现象,说明对于商业银行,资产方的脱媒要强于负债方的脱媒,说明了其存贷结构不合理,以及其吸收的存款可能尚未被充分利用。最后,我国非银行机构迅速发展。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的主体仍然是银行,银行的资产规模及融资额都仍然处于绝对地位,但随着市场多元化的不断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将会在金融市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②我国金融脱媒的成因。首先是经济政策的影响。近年来,为了推动金融市场进一步的发展及完善,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发金融脱媒的经济政策,进行了金融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为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其次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了满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高水平融资需求,我国致力于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从而能突破传统的融资方式所固有的局限性,这也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最后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信息技术进一步的运用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削弱了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功能,也是我国产生金融脱媒现象的另一大原因。
二、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分析
(一)对存款来源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以及金融脱媒的演进、居民人均可分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居民可选择的投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下降,信息透明度提高,居民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难度降低,对银行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低储蓄存款不再是居民的唯一选择,非银行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各种各样更能满足居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对银行最稳定的资金来源——存款,必然会造成冲击。
(二)对业务结构的影响。首先,金融脱媒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迅猛增长。虽然金融脱媒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占比和存款占比不断下降,但同时也使得银行资产和负债两端的同业业务急速膨胀。其次,金融脱媒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这些中间业务所带来的净收入远远落后于利息净收入,但为了最小化金融脱媒所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努力扩大中间业务规模,使该业务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均呈上升的趋势,即促进了该业务的不断发展。再次,金融脱媒的快速发展还会给商业银行的信用担保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且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也不断地推进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以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来满足顾客的多样需求。
(三)对存款期限结构的影响。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是银行、企业以及居民个人决策均需要考虑的三个点。对于存款期限结构,金融脱媒产生的影响具有多元化。
对于活期存款而言,金融脱媒程度的提高,将导致定期存款向活期存款转化,且活期存款的占比增加。并且,资本市场能够套期保值、分散风险,因此,在这种情形下的金融脱媒的产生,能够满足其未来生产运营的对资金的一定程度上的需求,从而能够在流动性层面降低其对活期存款的需求。对于居民而言,种类繁多的各种理财产品和多种期限及风险水平也方便其规划更为合理且合适的资产配置方案,也将降低其对活期存款的流动性需求。这是金融脱媒对活期存款占比的逆向效应。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前文的分析,在金融脱媒的影响下,储蓄存款占比不断下降,活期存款占比总体也呈下降趋势,这提高了银行的经营难度,以及风险管理角度上流动性风险的压力,根据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了满足自身分散风险和稳健经营的需要,银行必须主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负债结构以及改变单一的资金来源现状,提升主动负债的管理意识、探索主动负债的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加快创新负债管理工具。
(二)调整资产业务结构。资产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业务,而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来的主要资金运用业务是贷款业务。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资产脱媒的不断深化,银行的传统贷款业务呈现出逐渐被替代的现象。因此,两类商业银行都必须主动调整其资产业务结构,积极寻求发展中小企业信贷和非信贷类资产的多种途径。
(三)提升金融创新能力。我国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创新求变,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地提高银行自身金融创新能力,使得其能够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提升经营水平。
(四)加强风险管理水平。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必须主动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构建更加成熟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