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文化审计
2020-02-25张祺媛
张祺媛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400054)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企业文化被认为是企业的灵魂,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而服务。健康的企业文化更有助于凝聚员工,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战斗力。现代企业应将人力资源视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文化认同,多赋予正向激励,让员工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被认同、被赞许,并乐意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二、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为依托,物质和行为为体现,共同构成完整的企业文化。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基,包括标识标语、服装、广告、设施设备、运营经费、工作环境等。企业应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员工作为企业文化的承受者和传播者,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应为员工创造良好的职场环境,保障员工的物质权益。
行为文化包含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处事做派,企业员工的行为模式、人际关系等。企业文化的制定固然重要,但文化的落地和执行才是关键,纯粹靠考核和命令出来的文化,员工的表现行为也是僵硬的。行为文化应该充分渗入员工的思维中,经过吸收和转化,反映在员工为了实现企业目标的行为表达上。
制度文化是企业内部运作流程的具体细则,是评价员工行为的规范和依据。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范、员工行为手册等,建立科学的企业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包含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愿景、企业使命等。企业可以赋予员工更多的话语权,提高员工参与度,开展员工技能培训、主题教育讲座,培养员工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三、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正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多数企业不具备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或者对企业文化有所误解,制定的企业文化并不利于其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失文化。一些初创或小型企业往往把生存放在第一位,聚焦于经营生产业绩指标的达成、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新市场的开拓方向,对企业文化建设有心无力,认为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会分散经营重心、增加管理层的负担。同时企业文化难以在短时间从账面上给企业带来直观的经济回报,管理者有理由怠于建设企业文化。
(二)理想文化。带有企业文化理想主义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有所误区,忽视了企业现有的结构基础、管理方式等。向员工灌输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宏伟目标,而与企业目前的真实情况相去甚远。长此以往,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反而会使员工心灰意冷、士气低迷。企业总体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实际,对员工的个人目标的制定也应循序渐进,里程碑式的目标更能产生正向激励作用。
(三)个人文化。企业领导者权力过大,占有绝对话语权。管理方式以个人价值观为核心,强调员工绝对服从其个人意志,导致生产销售产品的风格和业务发展方向完全是由领导的喜好决定,忽视业务发展的市场规律和行业内的先进技术发展趋势。这种文化多见于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
(四)模仿文化。企业文化缺失个性,依葫芦画瓢,照搬先进企业或同类型企业的文化。即使身处同行业,也存在差异化战略,并且每个企业的内部条件不同,技术水平、专利技术、营销模式更是各有千秋,不存在凭借模板生拉硬凑,就完美配适自身的情况。如果没有从企业的特点出发,会适得其反,丧失自身原本的竞争优势。
(五)形式文化。企业文化浮于表面,为了建立而建立,没有完善的制度规定,其重心放在形象工程,认为在公司墙上贴几块宣传板、买几件工作服、喊几句口号就算企业文化,不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没有引导员工对企业精神、价值观方面的取向,缺乏内涵。
四、企业文化审计的动因
(一)企业文化审计能查错纠弊,提升管理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变化,不少企业开辟新蓝海,新行业、新主体、新的服务关系接二连三地产生,这也容易造成监管空白。一般来说,法律法规并不能超前覆盖所有范围,可能会滞后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行为、现象,而企业文化制度又是紧密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制定的,若不定期对企业文化进行审计并更新,陈旧的企业文化与现实社会产生偏离和错漏,必然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战略管理诉求。
(二)企业文化审计是企业兼并、重组、转型的必经之路。企业在兼并、重组、转型时,往往涉及到经营理念、经营业务、发展方向、管理人员等重大变革,以前的企业文化是否适合“新”企业的要求,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审计重新评估企业文化,结合差异变化开展变革。避免出现因新旧文化不容造成的员工意见分歧大、管理制度适用性差等问题。企业文化的重大变革要注重传承,对优良的企业文化发扬保留,增强老员工的安全感,更要注重更替,坚决摒弃老旧过时和不符合企业现时需要的旧传统。
(三)企业文化审计是促进企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企业文化审计说到底是一种监督。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阶段性的成果进行检查,客观评估企业文化现状,找出企业文化设计和运行上缺陷并提出建议。良好的企业文化经得起现实的考验,企业业绩蒸蒸日上、运作有序,员工获得感强、满意度高,也从一定角度验证了企业文化符合企业当前需要。而不良的企业文化由于规章制度不明晰、领导执行力不强,会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流程失序、员工为了逃避责任而互相推诿的情况。
五、企业文化审计的方法
企业文化的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工作,再经过统计、分析,最终形成企业文化审计报告。企业文化审计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资料审阅法。有选择性地收集、查阅企业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层近年来的工作总结、企业的会议记录、奖惩记录、团建活动记录、财务报告、思政工作记录、广告宣传语、社会媒体评价、客户口碑等。汇总关键信息,对企业文化现状有所把握。
(二)谈话法。随机抽选企业的管理层和普通员工进行谈话。针对被审计单位企业文化相关情况,罗列出与该企业息息相关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方面,对不同员工选择不同类型的问题,针对高管询问文化设计的完成度,针对中层领导询问文化的执行情况,针对普通员工询问文化实施的效果和感受,并对所有问题回答进行记录。
(三)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采取匿名方式,可设置判断、单选、多选题,设计的问题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迫切关注点,不宜过多,了解员工对当前企业文化真实的看法和实施效果。在发放和收集问卷时应提示员工注意对填报问卷的真实、有效性有所保证,以确保问卷质量。
六、总结
企业文化审计作为企业审计的环节之一,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企业文化甚至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有所影响,也对企业提供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提供参考价值。通过审计促进企业文化改革优化,在实务中检验运行效果,再次通过审计进行检查评价,形成良性循环,旨在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为企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