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2-25穆淑慧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甘肃省出口农产品

穆淑慧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引言

农产品出口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甘肃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产品种类多、质量优,广受海外市场欢迎,出口农产品远销亚洲、欧洲等地区。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甘肃省作为国家西进战略中的重要支点,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仍存在出口市场单一、出口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克服甘肃省农产品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产品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显得尤为重要。

甘肃省农业资源配置效益低下,地方资源优势不凸显,农产品产业空间布局、产业规模与产业集聚效益低下,阻碍了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余小春和朱炜成(2018)甘肃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国家面向中西亚国家的战略通道、物流枢纽。特色农产品出口中亚乃至中东欧地区有广阔的需求市场。张希君和展晓玲(2017)甘肃省农产品贸易中存在交通环境落后,对外贸易的国家数量较小,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出口未形成规模,农业政策不健全等问题。张力文(2016)甘肃省应采取优化农产品出口品种结构,培育出口龙头企业,开辟新的出口市场,加强对出口农业的国内支持等措施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李含琳(2014)

一、甘肃省农业的基础和潜力

(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甘肃省农业生产条件不断优化,有效灌溉面积由2008年的1069.17千公顷提高到了2017年的1192.89千公顷,涨幅达到11.57%。机耕水平由2008年的46.37%上涨到2017年的79.05%,机播水平由2008年的29.42%上涨到2017年的42.48%,涨幅分别为30.13%和10.33%,农用化肥施用量和水电站数量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甘肃省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和化学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单产水平和总产量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不断提高。甘肃省农产品种类丰富,有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中药材等。近两年甘肃省农作物播种面积总体呈不断扩大趋势,由2007年的3834.69千公顷上涨至2016年的4253.84千公顷,十年间增幅达到了10.93%。其中中药材、蔬菜、瓜类等农作物播种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甘肃省着力于提高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的产量。主要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说明政府加大了对于农业生产先进技术的引进,这为甘肃省农产品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形成了产业聚集地。农业是甘肃省的支柱产业,甘肃省的气候和土壤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由于省内污染较少,有利于绿色产品的发展。甘肃省的特色农产品如马铃薯、蔬菜等远销国外,在省内形成了产业集聚地,西部的武威市、酒泉市、张掖市重点建设番茄酱、酒酿葡萄、制种、脱水蔬菜出口基地;南部的陇南市、甘南州、临夏州重点建设中药材、肠衣、牛羊肉、蚕豆、干酪素出口基地;中部的兰州市、定西市、白银市重点建设花卉、马铃薯深加工、食用菌出口加工基地;东部的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重点建设苹果、苹果汁、干果、活牛出口基地。

二、甘肃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出口市场较为单一。甘肃省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从洲际来看,主要集中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其中亚洲是甘肃省农产品的最大市场,占据甘肃省农产品出口额的60%之多。从国别来看,甘肃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这样的出口格局容易使甘肃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陷入被动的局面,一旦这些区域的市场需求量或进口政策发生变化,就会对甘肃农产品贸易造成巨大的冲击。

(二)出口结构不合理。甘肃省农产品出口种类丰富,其中苹果、马铃薯等蔬菜和水果受到了海外市场的欢迎,出口总量和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甘肃省出口的农产品中,初级产品较多,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产品市场主要面向低端市场,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很小,利润空间有限。由于甘肃省农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性使得甘肃省农产品贸易长期以来处于被动的局面。

(三)出口贸易未形成规模。甘肃省从事农产品出口加工的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由于技术创新性较差,产品质量普遍不高,出口的农产品大多为低端产品。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出口形式多为贴牌生产,未形成属于甘肃省自己的品牌效应,不利于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打开,使利润大量外流。同时农产品生产者在营销方面的欠缺也使农产品的利润减少,生产者的收入降低。

三、甘肃省农产品出口发展对策

(一)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甘肃省应在维持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等现有市场良好贸易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的出口市场。应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增强甘肃省农产品的海外竞争力,同时应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积极开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筛选出实力较强的企业沿线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并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展销会等各种活动,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合作,及时掌握市场动向。通过现有市场的巩固和新市场的开发,使甘肃省的出口市场结构更加合理化,从而分散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风险。

(二)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甘肃省农产品出口中初级产品占绝大多数,产品加工程度不高,价格偏低,利润空间较小。甘肃省应积极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学习交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利用甘肃省现有的农业优势,结合市场需要,大力发展马铃薯、玉米、油橄榄、草畜乳等具有特色的农畜产品如的深加工、精加工,提升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因地制宜建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促进产业链的形成,提升甘肃省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甘肃省从事农产品出口加工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国际竞争力,且品牌意识薄弱,出口形式多为贴牌生产,使利润大量外流。针对这一问题,甘肃省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对于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工作,培养出一批属于甘肃的农产品品牌,增强甘肃省农产品在海外的影响力,扩大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

(三)健全服务平台吸引外资。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之后,甘肃省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中,省内资金匮乏是一个主要的难题,因此吸引外资显得尤为重要。应以兰州为中心,健全对外服务平台,吸引更多外资和人才,把甘肃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黄金段,加强与各国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创造和谐的贸易环境,为甘肃省对外贸易创造更光明的前景,也为农产品的出口带来更多机会。

猜你喜欢

甘肃省出口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