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域下基于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2-25王丛丛
王丛丛
(阜阳师范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00)
0.引言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大会中强调:“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 将思政教育全面贯穿在育人的始终,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积极开拓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长时间以来,由于受到大学生扩招、社会结构不断转变以及办学主体多样性等原因的影响,各大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育部门制定的《有关进一步强化和改善大学生思政教育若干建议》中详细指出:“强化和改善大学生思政教育,是目前全方位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的紧急任务。 ”因此,现阶段思政教育应转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努力探究并构成有效提高思政教育整体水平的有效路径。
1.协同治理的基本概念
协同这一概念最初主要应用在系统论中, 其含义是协同作用,也就是有关系统当中不同子系统间彼此竞争、彼此作用。 上世纪七十年代, 德国著名系统学专家哈肯在探究激光理论的过程中发现,所有复杂系统不都含有独立的运动,同时又包括彼此影响的整体运动。 当系统内部独立运动占据主导地位时,系统表现为没有规则的无序形态。 当不同子系统彼此协调、彼此影响,整体运动占据主导地位时,系统则表现出有一定规律且有序的运动形态,这样的现象称之为“协同效应”。 而治理,主要是以联合国治理委员协会界定最具代表性以及权威性的概念,即治理指的是个体与公共单位管理内部事务的多种方法的总和。 其是让彼此矛盾得到有效调和,并实施持续性联合行动的过程。
2.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2.1 个性化的追求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成长当中物质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因而,在他们的个人规划中,通常不太关注物质,更加重视个人的情感感受及价值实现。 与此同时,他们这种个性化的追求还表现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当代大学生表示,集体的存在,主要是由于集体能够包容、扩展个人自身的个性,集体可以更好的促使个体实现价值,若是集体无法实现上述功能,那么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2.2 网络娱乐生活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网络环境中,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都与网络有着紧密的关系。他们通常都具备较强的网络交际、网络购物、网络娱乐以及网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在当代大学生日常语言体系中便能经常听到“扎心”、“吃鸡”、“疯狂打 call”等网络流行词汇。 微信、微博以及各大论坛是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他们喜欢通过自媒体来充分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想法,擅长利用网络玩游记、社交、追剧等。
2.3 自主学习形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家庭和院校之间的联系,更加重视发挥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成了日常接受校园教育外,还有自主学习与家庭指导等途径。并且,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特长班也进一步促使了当代大学生学习形式的转变。 因此,当代大学生不再仅限于教材知识的学习,而是重点从实践、体验以及网络当中进行学习,学习形式愈发向自主方向靠近。
3.协同治理视域下基于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
3.1 树立协同思想,积极增加参与主体
第一,要赋予大学生群体以及院校高层领导、广大教师相同的发言权利,严肃对待大学生的真实需求,让他们参加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决策构建。习近平同志曾在全国高校思政教育大会中明确指出:“思政教育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做人的工作,应紧密围绕广大学生、主动关心学生、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增强他们的思想水平、道德素养、政治觉悟以及文化能力,让大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对此,院校应正确认知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核心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每位学生、体谅学生、关心学生,既要给予他们外在的教育及关心,还要为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契机,努力激发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 在具体操作中,应防止过去院校部处专制独行的单一做法,应让大学生变成构建主体之一,让他们的实际需求融入决策过程,将保守决策转变成开放决策。 基于此,院校可设立由学工部、大学生、导师以及各种专家构成的决策制定小组,并利用校园微信、微博和专题座谈会等不同有效形式,广泛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制定出各种科学决策。且在政策建立后,及时向学生们进行公示阐述,及时做好反馈建议的搜集,从源头上吸收学生们的真实声音和诉求,将其体制化、合法化。
第二,赋予大学生群体以及院校高层领导、广大教师同等的参与权利,积极谋求大学生主体更好实践机会,使他们参加院校思政教育工作。 应让大学生参加各种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亲身感受和体会,充分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比如,可组织院系的优秀大学生成立学生辅导小组,帮助院校指导员对新生实施思想及日常生活辅导,并利用交际活动实现对新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高年级大学生应更加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逐步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养。并且,学工部可联系各类大学生社团,积极创新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模式,开展符合大学生现实思想、专业背景以及发展需求的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走出图书馆和实验室,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活动中提高思想。
3.2 构建协同结构,不断优化管理模式
首先,确立各个参与主体的自身职能。 思政教育属于一项能够充分展现协同精神的工作, 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主体的积极能效,就需要让每个参与主体对自身的职能有着清晰的定位,真正做到权限清晰,防止因职责和权限不清而出现彼此扯皮、相互推诿等不良情况。对此,院校应按照各方参与主体的具体特征,探讨并构建合理的体制规范,对包含大学生工作小组、团委、大学生、辅导员以及学生导致等重要参与主体进行具体地规定和要求,实现有章可循,确立职责和基本义务。
其次,全面构建顺畅的商榷沟通桥梁。可定期组织院校联席大会,并将其体制化、常态化,为协调各方主体提供当面交流与沟通的机会,针对思想教育中出现的各种不足问题, 实施相互讨论并参考相关经验,最终达成共识,协同处理与解决各种难题。 与此同时,还要构建系统内部户信息及资源的有效共享平台,全方位公开及透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各种资源与信息,让包含大学生在内的各方参与主体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且提出可行性意见,实现民主化、公开化、平等化的管理。
最后,进一步健全监督反馈与奖励制度。大学生工作小组、团委以及大学生三个重要的参与主体,应积极肩负其维护安全管理环境的职责,课选派专门的检查员,随时监管协同治理的各个环节,并主动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良问题。 更关键的是,要定期搜集并整理各方参与主体的建议反馈,在院校联席大会上进行探讨。此外,某些必要性的奖励机制要积极完善,利用奖励机制来提醒各方参与主体规范性的参加协商探讨。对此,三方重要参与主体应依照具体的规章体制,定期为遵从及违反协同准则的参与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3.3 整合协同资源,充分实现多方协作
首先,应努力实现院校和社会的全面开放性协作。对此,就需要院校强化与社会资源的有效协作,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育与科研之间的密切合作,院校与社会的长期稳定协作,能够让大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有机会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服务意识,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完善的社会实践平台。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参加产业性科研项目,健全科教结合、校企协作等协同育人机制,从而构成整个社会共同关注、配合、支持及参加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互动局面。
其次,应努力实现院校和大学生家庭的紧密互动。对此,就需要院校在构建教育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将大学生家庭教育划分到教育管理体制中, 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架构其家长和院校交流的有效桥梁。 家长可利用校园官方网站、微信账号等平台及时掌握院校和学生的情况,进而强化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辅导员是院校和家长进行联系的重要人员, 应积极组织构建家长微信群或是QQ 群等,切实帮助各位家长随时随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并引导家长配合院校的教育工作,以此来更好的构建大学生思想动态交流制度、便捷的信息公式与反馈制度以及协同教育和管理讨论制度,吸纳家长根据科学有效的制度参加院校教育管理,最终实现大学生家庭德育教育和院校思政教育的和谐统一。
4.结语
在协同治理视域下,基于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模式应重点从价值基础、结构基础以及系统假设等方面入手,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因事而化、因势而新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广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