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2020-02-25李飞凤
李飞凤
(淮南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淮南 230038)
0.引言
现阶段,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与此同时,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 我国事业单位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种不协调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导致传统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因此,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推动事业单位良性发展,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同步政府会计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1.政府会计改革现状
政府会计改革直接影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政府会计改革包括机关事务管理与制度改革两个方面,政府会计管理与非公有制企业有所不同,但是权责发生制仍然是会计事务管理工作中运用的基本原则。在政府实施会计体制改革前,对财务条例、会计和会计准则等相关条例进行了部分修订,尤其是政府财务管理工作中,引入了会计制度,说明我国政府财务体制改革已经迈向了新的台阶。政府会计制度从收付实现制度逐渐向权责发生制转变,坚持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从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中, 切实找到提高资金运转效率的桥梁,以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政府改革进程。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加强事业单位预算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提出了新的规范要求,对执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紧跟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性,对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比较传统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转变会计核算。原会计核算模式主要是“五要素”预算模式,不能有机统一财务收支和预算,没有集中反映会计权责发生制费用和收入。 政府新会计制度核算模式是“5+3”,也就是财务会计执行五要素,而预算会计执行三要素。二者交叉业务中,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采取平行记账,对以上问题进行的统一处理。
第二,转变会计制度。改革前,不同职能的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同事业单位财务项目有所不同。政府会计改革后,整合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利于不同职能事业单位财务项目的合并报告。
第三,转变财务预算。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调整了预算会计中的核算部分,包括预算结余、预算收入与支出,完善了政府预算功能。
第四,转变报表体系。 政府会计报表主要是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会计报表。 内容包括结转结余、预算收入、财政拨款,两套报表都体现了政府或应用这两套报表的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财务收支情况,改进了传统报表中的报表使用缺陷。
2.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改革后遇到的问题
2.1 会计核算缺陷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之后,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核算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后内容繁杂,会计改革落实效果较低。所以,造成会计核算目标和规定不细化,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执行问题。 再加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全面了解会计改革后的制度调整,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核算问题。
2.2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间缺乏沟通,其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财务管理工作任务更加繁重,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完善管理制度的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上述问题会造成财务管理的数据问题,例如:数据不准确、不真实,至上而下的执行力度不够。
2.3 财务报表体系不完善
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执行内部财务信息和资产管理制度, 对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管理方面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断完善财务报表体系。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无法达到要求,因此,需要完善财务报表体系,解决财务信息不完整性和数据显示不明确问题。
3.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3.1 对财务管理改革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权责发生制需要大量高水平财务人员, 在事业单位财务转型中,需要加强实践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中,其内容一般是实施不缺、理论不缺、制度不缺和实践不缺。 从制度执行稳定程度上分析,实施管理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开展会计制度改革,提高了财务管理复杂程度,借助于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展开,需要向不通需求方向和需求主体转变。 在政府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需要同时出具两套账务,一套账务是预算管理账务,另一种是财务管理核算账务。对此,事业财务管理在政府会计改革后,需要突破了传统单一核算预算环节,转化成预算核算与成本预算双管理模式,可见,管理难度和风险明显增加。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在这种权责发生制模式下,对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政府会计改革之后迅速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2 利于监管机构财务管理的发展
第一,管理科学性的提高。政府会计改革进程中,会计活动信息披露的越完善,越有利于政府会计信息的实时调整,对增强相关人员行为规范力度越有利。因此,完善政府会计管理制度,提高监管机构财务管理水平,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 改革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中,缺少与工作相关的外部监督制约模式,管理效果往往不佳,并且缺少健全的评价反馈机制,财务报告信息不被大众信服。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后,财务报告准确性和及时性明显提高,实现了透明化财务管理,提高了公众对政府机构的信任度。完整规范资金披露制度,实时监控财务管理,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对提高管理有效性、科学性具有积极影响。
第二, 利于政府会计改革预算制度。 预算是会计管理核算和结算基础,同时也是合理使用资金的重要前提,预算管理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会提高财务风险。 但是,建立健全会计改革预算制度,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运转功能,全面落实预算分析,对于投入收益和收支情况数据能够进行精准的测算。 事业单位预算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预算提出了更多要求,提高预算性能评价和可行性,规范各种管理行为及经济活动, 从而能为政府各职能部门提供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
4.完善新会计制度管理措施
4.1 加强绩效预算考核
预算考核是政府会计制度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环节,也是进行以后财务工作的导向。 加强政府绩效预算的考核测评工作,需要从定量和定性分析两方面入手,兼并考评与预算工作。 在预算考核测评工作中,需要严格操作和执行相关规范制度,在政府预算执行中,运用科学考核制度保障农业科研单位绩效预算考核的有效实现。 但是,对于财务管理创新,需要积极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力度,并创造与此相关的工作实践方法,实事求是的逐步完善制度管理。
4.2 完善财务法律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系统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步骤,也是实践操作的基本参考。 在财务管理执行阶段,需要认真执行财务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工作范围制定法律制度,对于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来说是必要的,能更好地完成预算管理工作。但是,营造这种新的法律氛围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完善和修改。
4.3 创新预算编制方式
在政府会计深入改革进程中,以往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求。因此,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精准预算现有资金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事业单位职能情况,创新预算编制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在内容创新方面,在实施零基础预算基础上,需要利用最新预算编制手段,合理控制款项源头,避免资金转移和使用率弊端,做好预算的精准工作。
4.4 严格管理预算,完善绩效反馈管理工作
在完成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后,需要准确、及时地传达给每个业务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将不确定信息原路径反馈回去,进行二次评估,缩短参与评估的结果和实际工作间的差距,加强管理预算工作,完善绩效反馈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成效率。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中,需要强化预算部门整体控制力,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补充,总体上控制评价流程的科学完整性。 并且,还需要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保障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数据进行统一收集、整理和整合,备份存档重要数据,减少工作的重复率,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提高信息数据安全性。
4.5 建设财务信息系统
基于政府会计改革背景,推动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府或事业单位财务软件管理系统,集信息共享和数据处理为一体,实时监控资金管理。建议根据数据库规模升级财务软件,并设置往来账户的辅助核算项,进而全面落实好财务核算要求。
5.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现代化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入完善和规范化管理进程。 与此同时,政府会计改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机制效果,在改革实践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反馈、优化、调整,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从而起到经济规范、行为规范、资金流规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