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2020-02-25蔡红彬
蔡红彬
(阜阳师范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41)
自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政府针对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放缓且下行的趋势进行分析,并明确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坚持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模式,将有效解决体制、机制中存在的固有问题,提高相关体制及机制的持续发展动力。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中,在供给及需求方面存在较大的矛盾问题,供需矛盾问题的解决是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路径。 因此,本文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治理问题研究,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内涵
1.1 理念价值
公共体育服务活动,是维护人民群众公共体育利益,保证其体育权益的目标实现,以政府职能部门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通过公共方式及途径,不同形态之下公共体育资源为基础载体。 公共体育服务具有公众性、普遍性、基础性、文化性等方面的特征,公共体育需求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主要基础,公共体育供需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公共利益与诉求的相对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生产生活质量的基本及提升,农村公共体育需求发生重大的变化,其中内容、层次、方式也将出现变化。
1.2 供给主体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主要有政府职能部门提供, 结合体育组织、 社会企业等多个维度, 共同构成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 首先,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主要以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为主,主要负责公共体育服务的政策制定、资源协调、工作监管等内容。 其次,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非营利组织,主要以各种公益性体育活动、体育社团、体育基金会等为主,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配合体育事业单位完成公共体育服务工作。最后,营利性的体育组织主体,主要为从事经营体育相关内容的企业,在政府的指导下完成服务的市场供给。
1.3 供给客体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客体决定,公共体育服务的政策、制度、形式等内容。 我国公民享有体育教育、体育服务、体育活动的权利与义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之中,也明确规定了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内容,即“国家发展体育运动,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素质”。现代化社会背景之下,体育活动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标识,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及民族中,是社会体育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将有效满足社会体育客体的需求,并逐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保证人民群众的体育利益。
2.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矛盾
2.1 体育指导的供需矛盾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质量的切实提高,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形式多样且功能丰富的健身器械农村覆盖率有所提高。首先,体育服务惠民工程的建设,将满足农民群众身心发展的需求,为农民提供良好的体育服务,极大程度上缩减了农民群众不良生活的时间及空间。 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中,农民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缺少专业化的指导,对于健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式掌握不足。其次,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农村的信息接受渠道多元化发展,农民群众可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渠道了解到生活中普及率较低的运动项目,例如网球、斯诺克、射箭、击剑等。 随着农民群众对于体育项目的了解程度不断加深,对于多元化的体育内容需求不断提高,但缺少专业体育人员的指导。
2.2 体育场地的供需矛盾
体育场地是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硬性基础条件,充足且优良的体育场地,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的体育运动兴趣与热情,满足农民群众基本的体育服务需求。首先,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较大,且分布较广,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建设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场地建设中,具体的普及率及完善率有待提高。 其次,国家政府对于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重视程度有所转变,忽视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场地假设的重要性,农民的体育活动缺少优良的环境。 例如,乒乓球室、羽毛球场地、足球场地、网球场地等。
2.3 体育教育的供需矛盾
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对于城镇地区而言发展较为滞后,体育教学重视程度较低,缺少体育活动的文化氛围。首先,我国农村体育教学水平的落后,学生与学生家长对于体育活动尚未形成准确、深入的认识,并未充分发挥教育课堂的主阵地影响价值。其次,教师的体育文化教学意识匮乏,尚未认识到体育文化教育活动建设,需要一定的理念与途径相结合。 农村体育文化氛围的建设,是体育公共服务开展的重要基础,农村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文化氛围的缺失,无法满足学生及群众对于体育知识的需求,呈现出体育教育的供需矛盾问题。
3.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在调节经济结构之中,通过要素之间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增长的生命力及动力,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及数量的跃升。因此,可将供给侧结构改革模式理解为,基于提高供给质量的维度出发,通过改革的方式推进发展模式的结构优化调整,改善各个要素之间扭曲发展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供给的质量,确保供给模式的适应性及灵活性提升,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及要求,促进供给及需求体系的健康持续性发展。
3.1 改革目标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目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完善政府职能、创新体育服务制度、坚持政府在体育服务中的主导地位。首先,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矛盾问题主要为,公共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农村居民的体育活动参与热情较低,成为农村公共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通过完善政府部门的职能,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全要素投入,利用制度、资金、政策、技术等资源优势,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针对性。其次,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应建立有效的体育服务机制,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短板问题, 创新体育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引入新型的体育服务机制、治理模式等。实现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全方位改革的目标, 基于制度层面减少无效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拓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数量与质量。 最后,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改革,应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打造出多元主体与多个维度的治理格局,政府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出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能角色,借助规划、管理、监督、评价等政策方式,发挥政府、社会等服务主体的作用,实现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
3.2 改革方向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方向为提高服务数量、减少无效供给、提高服务质量。 首先,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应有效的整合服务资源,实现“盘活存量、提高增量”的目标。 现阶段,农村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地普及率较高,应积极解决体育服务资源整合力度较低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支出,完善农村体育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解决体育服务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问题。 其次,解决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问题,应减少体育服务的无效供给,拓展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数量及范围。 基于农民群众体育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结构应不断优化,提高服务结构的匹配性。最后,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 增强体育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优化农民群众的体育服务环境,调动农村居民体育服务的积极性。
3.3 改革内容
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的内容包含结构、要素、制度三个方面。首先,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管理主体、需求主体方面,应创新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职能内容。 首先,供给主体应积极调动社会、市场的参与积极性,优化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侧结构适应性,结合农村的具体特点及服务需求,构建农村自治发展的体育服务模式。 其次,村委会作为体育服务的管理主体,应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优化体育服务环境,定期组织体育设施保养、维修活动。 第三,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主体为农民群众, 针对需求主体的矛盾问题解决,应加强体育运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健全体育运动监督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运动积极性。
4.结语
经济新常态背景之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解决,需要准确掌握我国农村供需矛盾的问题所在,明确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需求,有效处理农村公共体育发展的结构性问题。 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问题, 需要明确改革的主要目标、基本方向及重要内容,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促进体育资源的整合及产品质量的提升,优化农村公共体育资源的分配机制。 借助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农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体育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对于体育服务及体育资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