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安全管理及使用效益提升路径研究
2020-02-25林西湖
林西湖
(福建江夏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0.引言
高校资产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能力的主要标准,高校现有的资产配置能力与水平, 也是展现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参考指标内容。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普遍拓展,校内资产的数量及规模有所增多,为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开展带来较大的压力。 解决高校校内资产的管理及使用问题,是高校更高的发挥教育育人功能,为科研事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保障的重要任务。
1.高校资产安全管理问题
1.1 资产管理较为分散
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校园资产管理较为分散,并未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标准,成为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受传统的高校管理理念的影响,校园资产的管理及使用,需要经过校领导的审批及核准,部分高校领导为了提高自身的工作绩效,存在超指标审批、超额完成学习发展任务的问题。 在以上问题出现后,将会导致高校的资产使用不科学,无法充分发挥校园资产的建设作用。 其次,部分高等院校的校内资产调度工作之中, 缺少统一的科学方式,针对校园资产的集中管理较少,由于高校管理部门的分权管理,导致校园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将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与盲目性,造成校园资产管理工作的失调,校内的资产并未发挥有效的作用,甚至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
1.2 资产使用效率较低
高等院校校内资产的使用,应坚持开源节流的思想,其中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开源节流的重要方式,而当下多数高等院校存在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 高校院校的资产使用之中,资产的周转及流动速度较慢,其中资产的盘活存量较低,单位内资产的使用价值不高。 例如,在学校的设备采购之中, 高等院校与学校的各部门之间沟通不足,其中众多可以通用的设备并未充分利用, 部分部门仍单独购买独立设备,导致资源的闲置及浪费。例如,办公用品、实验室设备、多媒体仪器等。高等院校资源的浪费,长期以往将会导致学校的资产闲置,这种无计划的浪费问题不利于高校资产能力使用提高。
1.3 资产使用监督不足
当下,高等院校的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职能发挥力度不足,针对学校的资产监督并未充分发挥应用的作用,高等院校内部尚未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模式。 高等院校的资产管理不力,将会导致相关部门的或是管理者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多数的高等院校针对自身办学情况建立资产管理机构,并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基于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实际的资产管理政策实施之中,将面临众多实际待解决的问题, 而学校通常找不到问题解决的具体依据。与此同时,高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部分资产的使用权限与使用规范力度不足,缺少合理有效的资产内部监控机制。
1.4 缺少安全预警机制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体制也逐步创新,在这种办学大环境之中,高等院校将掌握一定的自主办学权利,但同时面临着资产管理的风险问题。 高等院校为了有效的降低管理的风险,可建立资产安全预警机制。 安全预警机制的作用在于,防范高校管理不善继而导致资产管理不安全的问题,以及控制资产安全问题。然而我国多数的高等院校并未充分重视资产管理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并缺少相关的配套性及整体性规定,并且没有专门负责资产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风险预警系统并未有效的运用。
2.高校资产安全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2.1 内部原因
高校资产安全管理问题的出现, 高校内部原因为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高等院校的内部制度发展不够健全,高校针对资产安全管理风险的控制力度不足。 众多高等院校制定出了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但更多为表面功夫,并未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针对高校资产内部控制的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高校内部政策的不健全,将无法切实有效的监督高校资产管理者的行为。我国财政部们与教育部门针对高校资产工作下发了众多的政策规定,但高校院校的贯彻落实效果不够理想。其次,高校缺少科学的管理方式,这是引发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高校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将会导致管理的效益较低,与此同时高校的财务信息不够公开及透明,导致高校资产安全管理问题出现无法及时被解决。 与此同时,高等院校资产管理工作者的风险意识较低,导致学校资产出现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2.2 外部原因
高校资产安全管理问题存在,其中外部原因众多。 首先,随着教育大众化及教育终身化政策的提出及实施, 高等院校每年学生数量不断增多,高校的资产数量及种类有所增加,引发高校资产安全管理的管理难度提高,因此,政府的扩招政策提出是诱发高校资产安全管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其次,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经费数量有所增多,但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相较而言,与实际的资金需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高校教育管理的资金建设不足,导致高校资产安全管理工作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三,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发展,以及网络平台的普及发展,导致学校与社会的风气发生巨大的转变,其中包含众多不良的社会风气,对于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开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第四,高等院校的资产管理工作之中,缺少现金的管理技术及信息平台,针对资产的管理及监督并未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化。
3.高校资产安全管理的主要建议
3.1 强化对校园资产管理的认知
高校资产安全管理的建议,需要强化高校对校园资产管理的认识程度,积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方式,提高高校管理者对于校园资产管理积极性, 逐步构建起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校园资产管理模式。高等院校的校园资产管理观念的转变,需要管理者基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合理配置校园内的各种资源,帮助学校的教师及学生认识到资产合理运用的重要性,继而树立起校园资产管理的自主精神与责任意识。 高校教育工作者转化对校园资产管理的认识 ,是实现资产规范化管理,与强化国有资产效益管理的重要基础,将有效避免高等院校中不必要的资产流失,以及校园资产的充分使用。
3.2 建立高校资产管理组织机构
为保证高校资产安全管理, 高校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有效解决校园资产数量过多,覆盖面交广,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高等院校资产管理组织的建立,将针对校园内的资产进行分工协作管理,并对校内的资产进行协调,明确各个资产类型的管理权责,避免校园资产管理中出现真空的问题。 通过管理组织的职能作用发挥,确保校园资产管理合力的形成,实现校园资产管理的有机统一。 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应树立量入为出的管理理念,并分级负责资产的管理内容,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及意识。例如,高等院校可成立校园资产管理委员会,并在资产安全管理委员会中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机构。 针对学校资产安全管理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应杨哥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理,确保高等院校高校资产安全管理工作走向合理化及秩序化的发展道路。
3.3 加强对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
高校资产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应加强校园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并提高针对校园资产监督管理的力度,完善校园资产的内控制度。首先,高等院校应建立起工作高效的资产管理队伍,其中的人员组成需要具备财务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及经济管理能力,并由较强的责任意识与专业素质,可精通校内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充分发挥高校资产对于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的重要价值。 高校资产安全管理,是保证高等院校全面协调、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不断提高高校资产安全管理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 例如,多数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数量不断增加,基于学校的财政与资产维度出发,应不断优化学校高校资产安全管理队伍的结构以及素质能力。 其次,高校资产安全管理制度的优化, 是高校资产科学化管理及规范化管理的基本保证,资产科学化管理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确保高校校园资产统筹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例如,高等院校应不断完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资产配置、收益管理、清产盒子等内控制度的完善。 基于高校内部控制角度出发, 高校资产安全管理需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完善资产流失控制的渠道,不断盘活资产的存量,实现高校资产资源的优化共享。
3.4 重视资产成本的核算与考核
高等院校应不断优化校内资产的日常监督与管理方式,构建资产内部控制的模式。 高校的制度建设是高校资产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保障,需要高校制定出全面化的资产管理政策。 单项管理政策将会导致高校校园资产管理环节的交叉,或是管理中存在漏洞,因此,高等院校校内资产管理工作者应建立成本管理意识,并坚持执行校内资产有偿使用的管理模式。 我国教育领域之中,学校的资产多为政府财政补助而建设,采用的方式为不计成本模式,部分情况下会导致学校资产的价值性与实际价值不相符合。高等院校应积极借鉴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并基于高校的办学特点及发展目标进行优化,对校内的资产进行准确合理的核算,并制定出完善有效的管理方式,针对资源的利用进行成本核算,实行占用收费制度,有效的盘活高校校内资产的使用效益。与此同时,高等院校应针对大型仪器等资产建立起效益考评模式,并完善奖惩的规定,实现高校办学资源的安全管理。
4.高校资产使用效益的提升路径
4.1 完善高校资产制度
高校资产的使用效益提升,需要加强相关资产研究制度。首先,高校应建立健全工程的流程规范,其中主管部门应指导高校建设者完成该资产建设、交付使用及入账工作。 其中学校的财政部门及教育管理部门应做好沟通及协调,并选择具有前瞻性的研究高校的规范化建设路径。 其次,高等院校应固定资产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例如,高校固定资产的标准设置较低,并且固定资产较多,并导致管理工作者陷入日常工作的管理事务之中,不利于高校资产安全管理。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成本的核算体系,将校内资本成本核算理念植入教师与学生的理念之中,进一步巩固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机制建设,提高学校资产的利用效率。 最后,明确政府、主管部门与学校三方之间,在学校资产管理之中的责任划分,完善校园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设,形成校园资产管理的全方位合力。 在校内资产管理体制之中,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对于高校固有资产的监督权,根据高校的定期资产报告了解高校的资产使用情况,并使用资产增强配置核审预算机制。 高校的资产教育管理部门,应主动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着重对资产的源头配置进行考核及评估。
4.2 预算与管理相结合
高校资产的使用使用效益提高, 应不断完善高校资产的管理机构,打造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并实现高校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工作相结合。 首先,高等院校针对校内资产种类多、规模大的特点,应设置专业的资产管理组织机构, 在校内领导及政府部门的组织引导之下,确保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协调开展。为提高校内资产的使用效益,高校应重视资产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并逐步提高资产管理队伍的工作素质与能力。其次,高校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需要高校优化科学配置的标准,并将学校的资产投入列入预算指标之中。例如,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主要是学科类及科研类的投入, 在进行设备购买时,项目申报中应提供出科学有效的资产证明凭据。 在学校科学项目建设结束后,学校的相关组织应进行绩效追踪,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相同资产的重复购置。
4.3 打造绩效考核机制
高等院校的资产使用效益提高,需要高等院校积极打造绩效考核追踪机制。 基于公共产品管理理念,高校资产不应仅借助企业单位资产存量价值的增减幅度进行评价,同时应重视高校资产具有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确保校内资源可被充分利用。因此,高等院校应完善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第一,资产绩效数量指标体系建设,主要通过高校资产总数量、资产的主要结构及生产的平均值等进行反映,与此同时,相关的管理工作者应明确,数值的高低并非直接反映办学效益及资产管理能力。第二,高校资产质量指标体系的建设,应具体结合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办学投入和产出的比例进行分析。例如,高等院校的办学层次、学生的数量、学生的质量、高校科研成果及服务社会的情况等。
4.4 构建信息管理网络
高校资产安全管理及使用效益提升,需要建立财政部、教育部及学校资产三方位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内容,其中包含具有所有权的国家部门、具有使用权的单位及责任人,以及学校的教师及学生等,因此,学校的资产管理与使用将会收到多方的关注。 基于资产的产生过程分析,其中包含自助购买、自主建设、盘盈、捐赠、划拨等多种方式。高校的资产管理需要经过具有可行性的分析,其中包含预估、采购、验收、调拨、报废、处置及核销等多个流程,仅依靠高校的人力管理资源无法对校内全部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基于高校的办学条件及办学特点,打造高校资产安全管理及使用信息化评价,借助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实现校内资产的信息继承,动态的呈现出校内资产的使用情况及实时状态。 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与财政部门及教育部门进行紧密联系, 使得高校对于校内资产的管理可得到准确的执行指令,并明确高校资产构建的要求等。 最后,高等院校应构建其资源的共享平台,确保校内的资产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针对校内的学科、实验室及科研设备等构建共享机制及调剂机制,提高校内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加强学校设备服务与社会的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及使用方面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增强高校资资产管理能力,提高校园资产的使用效益,是高等院校现代建设及优化发展的必要内容。通过本文针对高校资产安全管理及资产使用效益提高的研究,将为高校的优化升级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