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理念同题报道思考的两个问题
2020-02-25关仕新
■关仕新
获知拙作《从“工匠”到“大家”》在同题报道大比武中得到较好的名次,既意外又欢喜。意外是写作这篇文章并不顺利,直到交稿前最后两天还为如何写这篇文章而焦虑;欢喜是因为这次的新尝试得到了认可。谈此次参赛的体会,笔者思考了两个问题,在此与大家交流。
问题一,如何讲好检察故事。讲好检察故事是最高检历届领导多次提出的要求,比如:“用鲜活群众语言讲好检察故事”“转作风、改文风,讲好检察故事,传播检察好声音”等等。张军检察长提出要“以群众视角讲好检察故事”,对这个要求,笔者的思考是两点:第一,讲“好故事”。检察新闻宣传要入人心,首先得让人觉得这是个好故事。在选取检察理念的素材时,凭借常年担任《检察日报》理论版编辑的优势,笔者收集了不少理论文章,“以群众视角”来判定选用什么素材,即从一名普通读者视角看,这些素材是不是好故事?好在哪里?能打动人吗?数据让人震撼吗?把已有素材一摆,框架搭起来了,但还是觉得不够,直到笔者阅读了刘哲检察官的公号文章,才觉得素材丰满起来——好故事中,必须有典型的人物。第二,把故事讲好。笔者认为,判定“把故事讲好”的标准比较简单——读者能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并且觉得还挺有意思,收藏起来。怎么把检察理念改变这个过程,讲述得能让人一口气读下来呢?笔者是小说爱好者,每周订阅小说看,追着章节走。所以,在谋篇布局上,笔者设计了几个小说写作中常用的悬念,按照已有的逻辑,作了铺垫和呼应。在这些基础上,细节要精心雕琢,文字要精炼和有趣,但囿于时间关系,笔者的这篇参赛文章很多细节并没有继续完善,甚为遗憾。
问题二,认识检察理念改变的意义。从“工匠”到“大家”,这个办案理念的转变,对笔者个人的触动是比较大的。检察理念的变化,反映了对求极致工作态度的高度认可、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渐入人心。对于检察新闻宣传工作者而言,理解、掌握检察新理念,对于提升检察新闻报道的格局、更好地做好检察新闻宣传工作有莫大的帮助。进而反思,在工作中,是否做到或者处理好下列四个方面:一是求极致了吗?方方面面的细节处理好了吗?抓到亮点了吗?二是报道的理念出现偏差了吗?站位客观、中立吗?报道传递的价值、理念能得到认可吗?三是从文学作品角度看,写作视角对吗?技巧上是否可以提升?表达有新意吗?四是报道有深度吗?报道反映社会问题吗?能带给人启发吗?新闻报道是深度全面的真相追踪,也是历史的记录,对于社会而言,它肩担道义,对于个人而言,是一场无止境的学习和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