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时代养老服务新思路新设计
2020-02-25民政部养老服务司二级巡视员
•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二级巡视员 王 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来应对。”
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需要新思路、新设计。
一、概念梳理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需要从基本概念入手,进行重新梳理。
(一)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首先基于“老”。老,可以是生理年龄,从 60岁开始;也可以是心理年龄,80岁还不服老。随着老龄化、高龄化、少子化的到来,老人长寿了,失能风险增加、支付能力减弱;孩子减少了,寂寞难耐,照料无望。新时代老年人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健康、公平、安全、环境等充满期待。
人老了要“养”。一是自己养,二是被人供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供养不仅管吃住,还要孝敬。孔子说,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敬的结果是“安”。孔子又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让所有老人都有安顿,这是《礼记·礼运篇》的大同思想,也是养老的最高境界。
养老“服务”,属于第三方社会行为。服务谁、服务什么、怎么服务,这三者组合产生了不同的养老模式,也引发了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权责分工。
(二)基本养老服务
基本养老服务,套用《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基本医疗服务”的定义,是指维护老年人养老所必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公民可公平获得的,采用适宜条件提供的物质、精神、医疗等服务。基本养老服务是所有老年人都可以享受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服务,类似于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义务教育等,特别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至于基本养老服务标准,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老年人需求状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三)养老服务体系
所谓“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养老服务最初按老年人居住场所,分为社区、居家、机构服务,统称养老服务体系。如果按老年人身体状况、服务内容、支付方式等划分,养老服务体系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这表明体系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交融、协同发展。
(四)养老服务事业
中国文化对“事业”有很深的定义。《易经·系辞》说,“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真正的事业是为天下众生服务的,就如共产主义事业一样。新时代养老服务事业面向所有老年人,涵盖所有养老服务内容,立意高、范围广,具有形而上的哲学含义。
相对而言,养老服务产业是指运用资金与人力从事养老服务或生产活动。类似的概念,还有老龄产业、银色产业、康养产业等,它们都是一些形而下的经济学用语。
二、明晰思路
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应该像其他行业一样,具备一些简单、共性的思路,以便于大家理解。
(一)供给与需求。所有行业都把供给与需求作为主要矛盾。养老服务领域的主要矛盾是养老服务不平衡、不充分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解决供需矛盾也是养老服务工作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二)成本与效益。所有行业都需要考虑成本与效益。养老服务行业只有效益高于成本,才会有吸引力、生命力,才会可持续发展。优化供给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也需要防止一哄而起、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和各种低效率行为。
(三)政府与市场。养老服务行业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一方面要保障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另一方面通过规划引领、购买服务和行业监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作用。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深化养老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更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三、工作布局
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要同时聚焦对象、机构与市场,共同发力。
(一)聚焦对象:面向所有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
新时代养老服务超越传统“三无老人”福利,关乎所有老年人福祉。要在关注老年人生活困难与身体残疾的基础上,积极回应老年人对于身心健康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他们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当前,养老服务工作的最大重点,是精准最需要服务的失能老人。这正如脱贫攻坚首先要精准对象一样,我们要通过专业化评估,尽快掌握全国失能老人精确数据,包括究竟有多少人、居住在哪里、身体状况如何等。在此基础上,健全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做到资金到人、项目到人,切实保障失能老人的基本养老服务。
(二)聚焦机构:推动供给侧改革,激发养老院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明确要求,“要着力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养老服务工作的最大痛点,是养老院服务质量不高、机构活力缺乏。全国现有养老院3.8万家,其中公办院占一半,主要是福利院、敬老院;民办院占一半, 绝大多数是民办非,只有5%是企业。
当前,养老服务迫切需要供给侧改革,激发机构活力。公办院既要重新定位,又要通过改制转企、混合所有制形式深化改革;民办院要积极鼓励公司化注册、企业化运营,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三)聚焦市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养老服务市场机制。
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当前养老服务工作的最大难点,是建设现代化养老服务市场机制。
一是要深化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支持养老服务市场公平竞争有序、价格反映灵活、产权有效激励、企业优胜劣汰。要打破市场主体行政垄断,打破市场价格“双轨制”运行。不论公办民办,一视同仁。
二是要建立养老服务市场准入、退出和监管机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废除妨碍统一市场的做法。当前,各级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行政许可取消后如何监管反应强烈,要认真研究应对。
三是要出台相应调控政策。养老服务领域普遍反映备案难、融资难、盈利难;对落实扶持政策、统一财税制度需求强烈;对养老会员制、以房养老等新型业态充满期待。为此,我们应倾听民意,对行业现状重点调研,对政策落地认真评估。要积极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牵头作用,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养老服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