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风范永流芳──毛泽东在闽西的革命岁月(下)
2020-02-25刘少雄
刘少雄
(作者系《闽西日报》副刊部主任、龙岩市作协主席)
刘少雄
信念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究竟是枪指挥党还是党指挥枪?中国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红四军向何处去?中国革命向何处去?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如何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红四军入闽半年多来,毛泽东、朱德、陈毅和身在上海党中央的周恩来,都在思索这些事关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尽管身处与外界隔绝的大山深处,尽管几次面临生死考验,毛泽东始终心系着红四军的命运和中国革命的前途。
正是秋风劲吹、黄花飘香之际,1929年的11月26日,大病初愈、在上杭苏家坡休养的毛泽东,接到了朱德、陈毅派专人送达的中央“九月来信”,以及催促他尽快重返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的通知。
暮色苍茫中,毛泽东匆匆赶赴汀州,与朱德、陈毅会合。
11月28日,毛泽东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讨论中央九月来信精神,并作出重要决定:召开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12月3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从汀州到达连城新泉,对全军4个纵队4000多官兵进行了为期10天的集中整训。按照前委分工,毛泽东、陈毅负责政治整顿,朱德负责军事训练。整训期间,毛泽东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摸清了部队存在的问题。毛泽东始终认为,“军纪问题是红军一个很大的政治问题”。他领导红四军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探索政治建军,为即将召开的古田会议作好充分准备。
1929年那个下雪的冬天,历史选择了古田。
12月28日至29日,在古田镇溪背村廖氏宗祠,红四军点燃信仰理想的炭火,召开了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古田会议”。
根据中央指示,毛泽东集中全军智慧,总结建军两年多来的经验教训,起草完成了《古田会议决议》。决议共分8个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党的组织问题、党内教育问题、红军宣传工作问题、士兵政治训练问题、废止肉刑问题、优待伤兵问题、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关系问题。这份18500字的决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成为后来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会上,毛泽东重新当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
古田会议明确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肯定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原则,指明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方向。《决议》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党领导和建设军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人民军队由此得以脱胎换骨,从胜利走向胜利。
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通过思想教育实现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从思想上入党。2017年8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古田会议召开后,“中国革命的道路该向何处去”这一问题,在红四军内部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纠集军队,开始对赣南闽西苏区的第二次“会剿”。
1930年新年刚过,毛泽东收到了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前委委员林彪的来信,信中对时局和革命前途流露出一股悲观情绪。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林彪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并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观点,而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1月5日,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后,在赖坊村的协成店写下了《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又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封长篇复信。信中,毛泽东除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做了分析批评外,还雄辩地指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在信的最后,毛泽东满怀激情和诗意地写道: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此,这一伟大的真理指引着中国革命永远向前!
爱民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像毛泽东这样,对水怀有如此深刻的感悟。从少年到暮年,水仿佛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的名字“泽东”,意思是润泽东方。他又给自己取了“润之”这个表字,就连名字都充盈着水。
巧的是,从闽西到赣南,在这条胜利之路上,也铭刻着一个个他与水井、水塘之间的传奇故事。
1961年,毛主席在中南海党中央办公厅休息室观看“古田会议会址”模型时,询问身边的同志:“会址前面有个池塘还在不在?”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前的那段时日,他经常和同志们来到这个池塘边,沐洗双脚,漫步散心,交流思想,探讨红四军面临的生存问题,思考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有意思的是,在古田会议召开前的几个月,就在距此几公里之外的蛟洋,也留下一则他“换井水”的故事。1929年7月中旬的一天,毛泽东来到红军医院慰问伤病员,正碰上一姓谢的医官在训斥一位红军小战士。这位正在养伤的红军小战士,为了打捞掉进水井里的两块银元,不顾腿上还贴着药膏,跳进井里,留下一井的药膏味道。“闯祸”的小战士被谢医官骂得眼泪哗啦啦直流。毛泽东见状,就把谢医官拉到一旁,教育他“不能用打骂替代教育”。回到水井旁,毛泽东转身对大伙儿说:“水被战士弄脏了,影响老乡的饮食卫生。井水不深,淤泥不少,大伙儿把井水掏干后,好好清洗清洗吧!”说完,他和几位警卫战士一道把水井清洗得干干净净。
《老子》曰:“上善若水”。毛泽东无疑是深谙水的哲理的,因而,他能像甘泉之水一样流进百姓心中,流进历史的永恒。
在汀州的卧龙山麓,有一口老古井,也曾让毛泽东牵挂于心。1962年1月,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毛泽东忽然想起了30年前的往事。“汀州老古井现在还有没有水?”他问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叶飞赶紧派人了解情况后告诉毛泽东:“不但有水,周围群众还在使用着呢!”毛泽东听后倍感欣慰。
原来,在1932年10月,因受到“左”倾错误领导打击,毛泽东被撤职,成为“闲人”。他来到福建长汀福音医院疗养时,这口年代久远的水井就在医院附近的山腰上。每天清晨,毛泽东都会和周围的群众一起到老井里汲水洗刷。一天,毛泽东发现,因好久没人清洗,老井的水已浑浊不堪了,便带领警卫员下井把污泥掏净,把青苔和井沿的杂草清除,将老井清洗得干干净净。水清井净了,来老古井打水和洗衣的群众也多了,水井意外地成了特殊的民情汇集点。毛泽东便常常在此和大家拉家常,了解社情民意。当了解到汀州苏维埃政府存在只注重扩大红军而不重视群众疾苦等问题时,他坐不住了,不顾有病在身,连续几天秉灯夜书,起草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成就了一篇传世佳作。
岁月见证着世事的变迁,流水无言叙说着当年的故事。
1929年5月中旬,红四军来到新泉,开展整训。期间,毛泽东了解到当地妇女常在溪边洗衣服,红军战士却在溪中洗澡,有时还会随地大小便,群众对此颇有意见。为此,他与朱德、陈毅商议,在此前制定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基础上,增了“洗澡避女人”和“大便找厕所”两条规定,形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供红军战士随时注意对照执行,有力地密切了军民关系,提高了青壮年报名参军的积级性,红军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沿着胜利之路走来,一口口红井涌出的源头活水,似乎告诉了我们,中国革命成功的奥秘所在——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
毛泽东很早就开始了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思考。1929年6月,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指出:“在四军中向来就有一些同志是偏于军事观点的,与站在政治观点即群众观点上的人的意见不合,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政治路线问题。”他也曾经对邓子恢说过这样一段话:据我看来领导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他的任务就在于替群众当传达员,把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传达给党委,党委根据群众意见加以总结分析作出决定,然后再传达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毛泽东的心中,群众永远是革命的依靠,是胜利的源泉。
实践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重视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也是毛泽东一贯坚持的优良作风。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也是他一生所坚持的原则。
从1929年至1933年,毛泽东多次来到闽西,进行了艰苦卓绝而又富有成效的革命实践及理论探索,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光辉著作,形成了一系列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于调查研究,毛泽东有自己的一套理论。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书中,毛泽东对“调查的技术”作了具体的阐述,包括开调查会要作讨论式的调查、调查会到些什么人、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要定调查纲目、要亲身出马、要深入、要自己作记录,等等。
毛泽东很喜欢同群众接触,同三教九流交朋友。刚打下长汀城时,他就邀请了佃农、裁缝工人、老教书先生、老衙役、钱粮师爷、流氓头子等6种人来参加调查会,从各个侧面深入了解汀州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后来还在汀州召开工人座谈会,了解汀州的工业、手工业情况及社情民意。
据曾志回忆,在苏家坡的那段日子,毛泽东用好几天的时间开了几场座谈会。每次邀请的人数都不多,只七八个人,但请来的都是各种各样的人,有商人、小贩,有贫雇农、中农,有老人、年轻人和妇女。毛泽东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有针对性地了解不同的情况。毛泽东主持这样的座谈会、调查会不是一问一答式的,而是开得很生动活泼,像是在唠家常,他非常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问的又都是一些很实际的问题,群众发言时也就无拘无束。每次开调查会,毛泽东都亲自记录,一场会下来常常要记满好几张纸。
才溪乡调查,堪称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全文9300多字,涵盖“行政区划”“代表会议”“此次选举”“扩大红军”等7个部分,涉及乡苏维埃工作的方方面面。据参加过毛泽东才溪调查会的老一辈回忆,当时毛泽东问得很具体、细致,态度随和又风趣幽默,会议气氛很活跃。调查物价时涉及品类众多,猪、鱼、鸡、鸭、蛋、木、铁、布、盐、茶、纸、油等一概齐全。当问到土纸在暴动前后的价格时,与会者答不出来,区苏干部就到附近的消费合作社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后再作回复。
警卫员吴吉清看毛泽东没日没夜走村串户搞调查太辛苦,便建议毛泽东列个名单,请有关人员过来谈。毛泽东严肃地说:没有满腔的热情,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作不好调查的。毛泽东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