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应用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0-02-25侯贤祥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政治思想

侯贤祥

(商丘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利用好大数据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因事、因时、因势之举。要改变以往的模式,把握网络大数据的作用,抢占先机。网络对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心理发展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大数据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助力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完善学生帮扶工作,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梯队建设,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大数据的含义

关于什么是大数据,目前学术界尚没有非常确切的定义。

研究机构Gartner曾下过这样的定义:大数据(Big data)是一种基于新的处理模式而产生的具有强大的决策力、洞察力以及流程优化能力的多样性的、海量的且增长率高的信息资产。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通常指的是大小规格超越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获得具有巨大价值的产品、服务或深刻见解。

IBM提出大数据特点可以概括为4V,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1]15。

尽管对大数据的定义有差异,但是由以上不同观点可以看出,大数据本质上是一种数据集合。而通过对这种数据集合分析整理,作出某一方面的决策正是大数据的价值所在。

二、大数据应用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转向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数据导向

在传统的高校管理中,学生信息大多来自纸质材料,或者辅导员的采集,信息的传达也主要通过电话通知、QQ 等手段,这完全不能满足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近年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等技术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pc等信息传感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虚拟网络越来越多地融入现实世界,数据的来源及其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大数据时代造就了当今大学生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各种思潮通过网络流入大学校园,大学生又是高校中接触大数据最便利、最多的群体。因此,强化“大数据”思维,要构建规范化的高校思政管理智能系统,采集、分析、利用大数据,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数据思维,已经刻不容缓。

(二)形成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数据思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过程就是在工作建设中不断加深认知、形成经验性认知与规律性认识的心理过程。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不断挖掘大数据的能力和优势,实现对学生基本情况的量化和可视化。 因此,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提升对数据的搜集、使用、整理和运用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帮助自己形成基本的数据思维与习惯;重视学生“数字公民”的身份,加强高校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训,在挖掘学生身份数据信息时,注重合理、合法、安全和保密,做到绿色传播与有效传播;高校与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交互过程中,要形成一套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形成结论、工作运用的思维方式。上述方法的运用,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2]。

(三)构建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数据认知图式

在大数据广泛应用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更高的素质素养和更强的工作能力,因此要主动改造工作内在的认知结构,将工作和大数据融合起来,尽量避免思维定式,努力打破对传统工作习惯的依赖;要在合作中积极挖掘数据的力量,理解和掌握大数据技术,整改内在建构,在工作过程中,将以往的随机灌输变为精准体验,将单要素决策变为协同育人[3];要通过对丰富的数据资料的科学分析,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数据认知图式,从专题化教育、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品牌活动等出发,了解和发掘在管理与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出现的数据发展、数据结构、数据形式,将它们转变为语言、符号和信息形成的特定认知,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四)培养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数据应用思维

大数据技术助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反过来也推动了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大数据技术对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创新、队伍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明确创新的意义,不断拓展工作平台,创新工作方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在工作上拓宽视野,主动谋略,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导向,抓住核心矛盾,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需要从思想政治工作趋势、方式和内容等方面推动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预测跟踪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创新。

三、大数据应用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转向

(一)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价值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大数据时代下也要坚持内容至上,凸显内容的价值性。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大数据,就要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整合和创新功能,抛弃数据垃圾,保留数据精华,改变工作形态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推动高校学生形成价值内化和外化,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价值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数据,要抛弃以往的常规思维,增强内容数据的价值密度,拓展内容数据的价值跨度[4];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传递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思想等,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发展观,完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以往觉得比较枯燥的任务,将它们层次化、重点化、价值化,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有价值的信息。

(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系统性

高校要建立规范的智能管理系统,建立全方位的学生电子档案。新生入学前登陆管理系统设定密码,将自己的各种情况,如入学成绩、籍贯、毕业学校、党团员组织关系等一一录入。另外,能反映学生心理问题和性格特点的兴趣爱好、心理测试等也应该有所体现。学校登陆智能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学生之前录入的信息分配好学生的寝室铺位等,新生进校后,学生登陆智能管理系统后可以直接查找自己的寝室、铺位、军训分配、班级分配、教师资源、同学名录、缴纳学费打印收据、办理出入证件、饭卡、借阅卡等。在学习生活中,电子签到、书籍借阅记录、体检结果查阅、评先记录、处分记录等都可以通过智能管理系统进行。助学金申请、奖学金发放等都也可以通过智能管理系统操作。另外学生参加社团工作活动、支教记录、义工工作、文艺演出、才艺展示等也要利用智能系统进行录入,学校的近期工作安排和院系的各种通知也可以在系统上进行。

(三)规范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结构性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实现了内容的丰富和全面。这些数据是多系统、多结构、无秩序的,但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给学生提供全面、简洁、系统、有效的教育内容,所以就要求高校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各类主题教育、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资助与管理工作时,将系统化、结构化、规范化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建立各项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扩大数据源时要在缺乏规范的内容数据中发现与工作内容相匹配的特征,建立现实性和规范性的联系,规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结构性。

(四)消除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来自大数据本身属性的不确定性,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管理、智慧决策和全面服务。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确定性,会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客观必然性和主观偶然性。客观必然性是指虚拟的网络世界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给思想政治工作不确定行为的出现提供了机会;主观偶然性是指学生的个体存在独特性,而学生群体存在合群性,他们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自由性[5]。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想要消除工作中出现的内容不确定性,就要关注高校学生的活动规律,有效预见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学生的活动轨迹、了解学生内心需求的发展趋势,把握好对学生的行为预期,理性地处理、细化数据分类,科学决策,及时作为。

四、大数据应用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一)利用大数据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在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下,部分高校学生不能理性地面对一些情况并保持心理健康。根据调查发现,不少在校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问题,比如面对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害怕、逃避、得过且过等不同心理,严重的甚至会有过激言行出现。例如2020年6月6日发生的中北大学补考考生作弊被抓后坠亡事件等。很多高校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建有心理健康咨询室等机构,但是由于专业教师少、学生多,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等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不能及时掌握,问题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在如今的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可以追踪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留下的数据,并对此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学生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还能对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留下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到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以及价值取向等。通过这些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直观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情况,也能使用数据可视化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图形轨迹,对学生思想上的潜在问题进行预测分析,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利用大数据助力多元化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想要在新形势下获得可持续发展,就要对高校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多元化评价要求教师对学生作评价时,既要关注文化课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各项素质,如自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人际交往、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等[6]。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能对这些信息作出全面的评价,就会影响高校评奖评优的公信力。利用大数据技术,高校能够对每个学生的出勤、作业、成绩、社团活动、兼职工作、奖励等各种复杂的信息有效记录并进行数据描述,保证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加强评奖评优等各项活动的激励公信力度。

(三)利用大数据完善高校学生帮扶

高校为了助力学生完成学业,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交际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但过去囿于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对学生的困难程度和原因等,缺乏有效的方法去鉴别,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评选不公的现象,既失去了国家对困难学生进行帮扶的意义,又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公信力。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的家庭信息、个人信息、消费记录、身体健康数据、学习成绩、社会兼职等各项数据都可以被搜集到,高校因此减轻了搜集信息的难度,可以构建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机制来帮扶真正困难的学生,并可以根据学生状况的持续更新,实现对学生的动态管理和按需资助。此外,还可以进行大数据计算和分析,对学习、生活、思想、交际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干预,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活动。

(四)利用大数据加强人文关怀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虽然能有效地维护学校秩序,但过于强势和单一,有时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与适应性,更好地赢得学生的认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开展以人的尊严、需要、价值和发展为核心的人文关怀。大数据的应用,既能挖掘学生群体的共性特征,也能对个性的特征进行分析,还原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状态,将个体在社交媒体中体现的精神、情感、理想和信念数据化。大数据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强人文关怀的有力支撑,有助于高校为全体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人文关怀,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大数据加强管理梯队建设

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重提升学生对相关数据的敏感度,提升使用大数据需要的全局性、抽象性等相关思维,提升对信息的分析能力,能够将分析结果运用到各种方面,提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能力。这就需要更多能够解读大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建立起有大数据技术知识背景、又十分熟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师资队伍。因此,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管理,组建一支拥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队伍。

大数据应用时代的到来,虽然有着不小的挑战,但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高校要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重新分析以往因数据量庞大而无法进行的计算和处理,从大数据中不断发现新知识,提升新能力,创造新价值,充分发挥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要积极应用大数据,建设和谐校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