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文化
——高校实验室内涵建设的新视角

2020-02-25凌建辉董云芝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建设

凌建辉,董云芝,黄 刚

(1.盐城工学院 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江苏 盐城 224051;2.盐城工学院 财务处,江苏 盐城 224051;3.南京邮电大学 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建设处,江苏 南京 210023)

提升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命题。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议题。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各项保障工程陆续展开,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到“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从“专业认证”到“新工科建设”等。从实际效果看,多样化的质量保障工程起到了一定作用,助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但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仍然备受关注和质疑。实验室是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重要实践基地,实验室的质量和发展也是高校建设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领域。

1 实验室质量文化内涵与特征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托,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高等院校已进入到以质量提升为根本的内涵发展阶段,高水平实验室建设已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并逐渐成为院校文化、学术及精神的标志之一,实验室建设呈现出百舸争流的景象。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受到传统的办学治校理念的束缚,许多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停滞不前,体现在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脱离。一些高校把实验室建设简单地理解为设备购置,只关注设备数量的增加、增长,更多地追求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工作上适用,过多关注所谓的“实用性”,造成人与设备的分离、知识与品性的割裂,实验室内涵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必须理性地审视我们可能忘记了的质量发展中的文化,并由文化推动而行的价值建设。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推进,以及世界范围高等教育改革的兴起,引入“质量文化”,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成为教育界共识。许多学者都对高等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内涵、层次、结构、路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质量文化概念来自企业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文化中,质量文化是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的,与质量意识和质量活动密切相关的企业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包括物质行为、组织制度和价值观等三个层面[1]。大学的质量文化是从中借鉴和延伸而来,唐华生认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大学加强了质量管理,形成了“涉及质量空间的价值观念、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环境意识及传统习惯等的软件的总和”,这就是质量文化[2]。欧洲大学联合会(EUA)在2002—2006年的质量文化课题研究报告中,将质量文化定义为“一种致力于永久性提高质量的机构文化”,兼有文化和心理因素与提高质量的程序、结构、管理因素[3]。

何谓高校实验室质量文化?是实验室全体人员以实验室为载体,围绕质量形成和发展,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形成的实验室目标、理念、精神、价值、制度的意识形态以及实验室环境、行为模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种群体行为模式和学习方式的综合体。

实验室质量文化作为高校质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一般高校质量文化的属性,也有着自身文化的特性,笔者将实验室质量文化概括为5 个基本特征:内生性、创新性、人本性、软约束性、可持续性。

(1)内生性。实验室质量文化是特定环境的产物,是充分考虑实验室特性和发展的规律而产生的一种自主的本性存在,是通过历代实验人传承和创造的,往往难以自上而下地决定。

(2)创新性。质量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存在,是与实验室环境、行为模式等相互制约和影响的,是实验系统的一部分。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它的中心目标是培养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都是创新性活动,因而,其质量文化也必然是与创新文化相适应的。

(3)人本性。从管理角度来看,实验室质量文化不仅是简单的“物”的管理,而且更体现了“人”的发展,是“物”与“人”的有机统一。换言之,实验室质量文化既包括对实验室的“物”管理层面的科学、规范,还包括对实验室“人”发展层面的促进、保障,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4)软约束性。实验室师生是有着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追求的群体,用强制性的科学管理难以起到好的效果,因此,突出人性管理,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氛围,用文化来影响人、熏陶人、发展人,充分发挥质量文化的软约束力,是一种更为积极发展式的管理。

(5)可持续性。质量文化一旦形成,就会稳定地存在,优秀的质量文化将是实验室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 实验室质量文化主要内容

高校质量文化是精神层面的文化,是从属于大学文化的,是大学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运行过程中凝练出来的高校管理文化。实验室质量文化是基于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管理理念和制度体系的实验室质量文化体系,是高校质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实验室质量文化至少包括4 个方面的内容,即: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基于实验室设施或者标识的物质文化、符合质量管理理念及其标准的制度文化、体现以人为本的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属内隐文化,而物质、制度和行为文化属外显文化。

(1)实验室的精神文化是大学精神在实验室的体现。是质量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和核心内容,处于实验室质量文化的最高层次,它渗透在全体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形态,主要有包括价值观、质量理念、目标方针、道德观等,具有导向目标、凝聚力量、激发动力的价值。尤其是教师要有“工匠精神”,具备“专注专一的职业态度、尽责奉献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4]。这些要素在实践中难以衡量,但却体现着教育的意义和方向,理应成为高校的管理哲学。

(2)实验室物质文化是实验室质量文化的外化文化。它显性为学校的实验楼宇、内外部环境、实验设备及相关物质设施,是质量文化推行的物质基础。

(3)实验室制度文化是质量文化推进的保障。制度文化处于实验室质量文化的中层,它是为保障实验室安全规范运行,以高质量实现科学实验目标而制定并执行的各项规定、规则、标准和制度,是质量文化得到有效实施的根本遵行。

(4)实验室行为文化是质量文化的集中体现。即在所拥有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之下的行事习惯和行为模式,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综合显现。

本文基于对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各结构要素特性的认识,将实验室质量文化分为4 个层面,这4 方面并不是分离的,也不是前后关系,而是相得益彰,共生共融的。

3 实验室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质量文化不会自动形成,实验室质量文化的建设是一种文化自觉与自信的过程。在教育大众背景下,“高等学校质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无捷径可走”[5],实验室质量文化的形成需要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逐渐积淀。这一过程离不开质量至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全体师生员工对质量文化的精心培育。

3.1 教育价值是实验室质量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育人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再出发的价值起点。教育价值是质量文化的逻辑起点。没有价值,就没有教育,“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本质上是教育价值问题”[6],当代教育面临着这样的窘迫,一方面,以培养全人或者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另一方面,教育往往向现实妥协,面对社会价值观的功利化,教育以“生产性”为目的,科学技术至上、经济至上的教育思潮影响很大,教育同质化严重,质量文化缺失。

实验室是实践和创新的平台,实践和创新如果没有价值理性取向,就会成为急功近利的行为,从而失去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引领,“教育正是牵涉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的潜能的唤醒”[7]。毋庸置疑,实验室首先要重视育人,实验室建设要实现育人为本的价值,回归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来,以教育价值统领实验室内涵发展,把育人的目的渗透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

3.2 以生为本是实验室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点

谈及高校质量文化,必须得从人才培养这一基本点上展开。高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质量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是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路径的重要转向”[8]。

在实施实验室内涵式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要集中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当前高校实验室内涵发展当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学为中心,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方式,在实验室环境建设、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学习评价中,强调如何使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外显行为,学生通过自身来习得知识、获得能力、形成素养。在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为本位,按照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综合性、递进性以及个人之间的不平衡性”[9],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将育人贯穿于始终,要结合学生实验兴趣和求知欲望,有针对地设计各类创新型实验项目,满足学生的需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供多选择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3 高质量目标是实验室质量文化建设的核心内生力

质量目标是预期成果,实验室的质量目标“不仅应与实验室的宗旨和发展方向相一致,而且应能体现顾客的需求和期望”[10]。实验室的质量目标的制定依据是人才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学生在实验过程预期达到的能力与素质要求,高质量目标是实验室运行过程“人”与“物”内外结合而达到的“共同质量愿景”,是实验室质量文化建设的核心内生力。

明确高质量目标,可以营造质量文化氛围。高校实验室要围绕高质量目标,加强对师生以及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以培育“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满足和超越顾客需求”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从而营造“质量至上、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氛围。质量文化氛围同时也是质量文化建设的外部保障,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状况可以有效促进实验室的高质量目标的实现,高质量目标的实现又反映良好的实验室质量文化氛围。

3.4 高水平学科是实验室质量文化建设的可靠基石

学科是实验室的归属,高层次的实验室必然依托高水平的学科,高校学科的强弱、特色决定所属实验室的层次、特点。同时,实验室是学科责任单位,实验室通过研究队伍、研究平台、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支撑学科的发展,支撑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水平学科离不开高层次的实验室。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和水平是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11]。因此,实验室质量文化建设要与学科建设协调一致,既要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科学把握学科动态,以学科引领实验室建设,同时还要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要通过打造跨学科的公共平台,拓展实验室服务,提升实验室教学和科研水平。

3.5 推进协同是实验室质量文化建设有效路径

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把质量文化融入实验室建设的各个环节,构建起全面开放、全程覆盖、全员参与的实验室质量文化开放体系。创新“泛实验”的新模式,改变建设方式,大力推进科教融合,加强与科研实验室、研究院共建实验室;大力推进产学合作,加强嵌入式培养,将企业项目转化为实验室项目;将OBE 成果导向理念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学过程,建立“集目标、内容、评价于一体的,学习与教学相交互”[12]的教学指导模式;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通过建设创客空间、孵化园、众创空间、校外协同双创基地等,推进协同 育人。

4 结语

质量文化作为实验室内涵发展的新理念,为传统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新的路径,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以质量管理实践为基础,不断创新实验室文化,培育以育人为根本目标的质量文化是高校实验室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实验室质量建设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