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导向商业银行评估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20)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概述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将单一的审计过程系统化,通过战略层面全面的去管理风险。企业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要结合内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构成,了解业务流程,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为方向,对组织的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识别,再按照风险评级结果评估的风险的水平确定没有被发现的重大风险。而且始终要把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必须的指导思想和准则,根据其在审计实施的所有过程的变化范围更新审计程序的指导方针,确保在高风险领域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以达到审计资源更优化的配置,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1.审计重心在事前的风险评估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特征是审计重点在事前的风险评估上,审计重心由之前的审计测试过渡到了对风险的评估上。2.“自下而上”与 “自上而下 ”结合的审计思维。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要从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着手,通过对企业目标和当前经营状况的分析,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落实拟采取的审计措施,最后结合实质性测试和控制测试,“自下而上”地归纳和判断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报告。3.以风险识别作为审计重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审计风险分析和控制为基点,督促审计人员重视社会对审计的要求,注重企业内控的同时也关注外部环境引起的企业的变化。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环境,通过系统的可靠的评估判断,分析出可能出现重大错误、舞弊的地方。

二、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商业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迅速,逐步与国际银行接轨,业务发展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金融市场体系改革不断深化,相关政策进一步调整,利率定价趋于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占领了部分金融市场份额等问题引起了商业银行间日益激烈的竞争。

(二)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的核心是充分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状况,深入分析评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重大舞弊风险,按照风险排序确定好审计范围和重点,按制定的审计方案实施审计,进而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

以风险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保证国家有关的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规章制度的实施,在商业银行风险框架内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促进其后续发展。

(三)商业银行的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1.建立风险导向审计管理系统。商业银行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专业化内部审计,建立实施产品主审制度;其以风险排序为基础,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原则建立现场审计的流程工具与管理机制,从而达到对内控风险的有效审计。现场审计流程和工具主要包括现场审计组的审计人员及其职责、现场审计方案的制订及质量控制要求、审计质询、审计调查、审计谈话等。现场审计管理机制主要有审计分析会,现场审计项目实施质量讲评会、审计复议制度及审计问责制等。

2.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持续审计和审计循环制度。商业银行的风险导向内审的基本方法和重要内容是有效的整合相关的审计信息资源,把审计的效能提高,审计的成本降低,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分别配置给风险分支机构、各业务线与产品。建立审计整改管理机制,将审计整改推动机制落实,对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风险进行量化管理。

3.建立激励约束目标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商业银行内审管理评价机制。实行有效的审计激励约束制度,是风险导向审计的一项重要举措。按风险识别、揭示的充分性和质量,风险管理水平及风险状况开展审计,评价商业银行各分支行的内控管理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考核评价其审内部门和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效,促进风险导向审计的正向激励,不断增强审计威慑力。

三、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规范体系

主管部门应按照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真实情况,有选择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全面规范内部审计制度。监管当局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具有实用价值和提高审计效率的国际标准和方法,使操作基层层面具有指导和可操作性。商业银行领导层需要按照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需要以及现行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的现状,通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关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规范的深入分析,不断完善现行审计准则,完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二)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提高风险评估技术

商业银行应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加强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提高风险评估技术。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继续判断风险指标的灵敏度,经过风险的识别、银行的产品设计、风险定价、风险营销等环节,建立信用风险转嫁制度和缓释制度,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风险转嫁制度的核心是风险定价技术,一般可采用信贷资产组合保险策略进行定价,并以此为银行其他产品定价的基础。

(三)拓展内审职能,加大审计目标与商业银行战略目标匹配度

价值增值的职能对我国商业银行增加审计目标与银行的战略目标的匹配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不断提高领导者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了解,注重强化商业银行经营战略控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职能要注重事前控制,从监督职能向增值职能转变。

(四)加强对商业银行主要业务风险的控制

进一步开展对房贷、银行理财产品及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等主要业务进行风险控制的审计项目。建立操作风险监测系统,通过设立关键业务环节的预警指标,用计算机和人工辅助实时监控操作风险,及时预警,定期分析报告,实现对操作风险的日常控制。

(五)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程度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商业银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的支撑,必须不断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加强自身内部审计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为内部审计信息化提供重要载体,提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在收集整理信息的同时,要建立系统、数据库和部门之间的有效的联系,对银行业务进行全面的审计和监控,提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的实行效果。

猜你喜欢

导向商业银行评估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偏向”不是好导向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评估依据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