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辅导员工匠精神对青年培养的路径研究
2020-02-25
(沈阳工业大学 团委,辽宁 沈阳 11087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同时,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六点要求,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作为供给侧的高校,一定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新要求,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一、供给侧改革对辅导员工匠精神培育提出的新要求
工匠精神,通常指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技艺精湛的工作能力、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新时代,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更具体到每个个体,都要以“工匠”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爱岗敬业、执着追求、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对于辅导员这个以育人为核心任务的职业来说尤为重要,它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高度契合。因此,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培育对其自身发展及对青年学生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供给侧的高校,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应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以人才品德、能力、综合素质、社会适应性等综合质量的培养为生命线,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满足教育对象发展需求,关注教育供给侧改革,不断推动教育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辅导员是高校里与青年学生接触最直接最密切的群体,是一支重要的育人队伍。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培育,对指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因此,供给侧改革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能力上、在学生日常管理中要全面诠释工匠精神,要深刻掌握工作的精髓,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在工作态度上,要有育人情怀,对工作保持持之以恒的热爱,在育人过程中要保持精益求精的状态;在工作信念上,要拥有较高的职业追求,为青年人提供正确的职业价值引导,时刻用“大国工匠”标准鞭策自己,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因此,辅导员工匠精神的榜样示范作用在青年学生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辅导员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供给侧改革自推行以来,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改变,高校由单纯追求规模数量扩张的粗放式发展,过渡到创新发展理念和调整发展思路,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力资本,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在这个大环境下,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队伍,在青年学生培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深刻改革,辅导员队伍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还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需引起高度重视。
1.业务能力有待精进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 号令)中强调,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个方面。复杂多样的工作要求,导致辅导员事务型工作压力很大,工作性质繁杂琐碎,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理论学习和自我提升,这与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相悖,与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职业性质冲突。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职业,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是很难实现业务精进和水平提升的,尤其对于新入职的辅导员,更难以用工匠精神来诠释职业和引导学生。
2.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各级组织也为辅导员提供了很多培训学习和交流提升的机会。但在具体实践中,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之路依然充满很多不确定因素。首先,传、帮、带效应的弱化。目前新入职辅导员多为“85”“90”后,他们本身个性相对较强,善于创新但经验不足。新老辅导员间由于个性特质的差异会导致传帮带作用的弱化;其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队伍相对不稳定,会导致一些好的经验和传统很难传承。
3.使命感有待提升
辅导员的使命是立德树人,需要怀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事业追求,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热情和动力,把这项复杂而深奥的工作做好。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辅导员缺乏职业理想和事业追求,只是把工作当成纯粹的谋生手段。特别是突发事件、心理危机事件等繁杂事务挤占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在很多情况下,辅导员无法做到深入细致地干预或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工作中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简单处理,不深入思考,常导致工作效果不佳,时常还会产生职业“无力感”和“倦怠期”,渐渐偏离了辅导员的职业初心和使命。
三、辅导员工匠精神对青年学生培养的路径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提升青年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需要各支育人队伍相互协作,有的放矢地开展育人工作。根据需要不断提升育人队伍的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辅导员作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应在加强自身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础上,思考如何以有效的途径将这一优秀精神向青年学生内心传播和植入。
1.增强职业自信,培养青年学生爱岗敬业品质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具有价值导向功能。良好的职业素质是现代青年学生的必备素养。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中首要的职业精神。辅导员工作在爱岗敬业等工作品质上与工匠精神高度契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简而言之,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是“敬业爱生、育人为本”,工作初心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因此,辅导员要深刻把握工匠精神内涵,在工作实践中以身示范,在青年学生培养中不忘初心,增强职业自信。
辅导员是接触学生最多也是最直接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培养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让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对待工作充满热情与热爱,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其次,要培养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当辅导员获得了全面发展,职业受到全社会的尊重,自然会起到正向的指引,学生更能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力量。最后,培育浓郁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渲染敬业的职业精神,例如模拟职场、观看影片、征文比赛、微视频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培养职业进取心和奉献精神。
2.发挥主渠道作用,培育青年学生家国情怀
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中,包含了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德育课程。辅导员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承担一部分相关课程。辅导员要“种好责任田,守好一段渠”,要将思想政治理论与日常教育工作融为一体,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为此,辅导员应坚持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讲好工匠故事,将工匠精神赋予家国情怀的意义,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课堂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案例鲜活、真实、可信,真正做到以情感人、润物无声,让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入脑入心。
3.开展心理辅导,坚定青年学生职业理想
心理健康是青年学生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是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先导。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大多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资质,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帮助学生提升素质,在精益求精中增长才干,以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民族复兴中担当时代责任。首先,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了解。针对那些自律性不强、心理素质较弱、人际交往能力不强、内心孤单的群体,可以组织具有共性心理困扰的学生开展团体辅导,通过团体内人际互动,及时调整思维和行事习惯,为确立执着专一的职业追求打下基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辅导员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职业能力。其次,辅导员要加强对心理咨询专业技术的运用。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运用心理学专门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职业品质,并为之努力,从心理学角度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走出自己的困境。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理想信念的具体实践。辅导员要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将思想理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把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楷模、学生身边感人故事设计成主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感受个人的努力与国家的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大国崛起》等时代主旋律的影视素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供给侧改革是一场涵盖面非常广泛的改革,不仅涉及中国经济结构,也涉及高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在这一大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作为重要的育人队伍,务必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变革,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爱岗敬业、执着专一、家国情怀等工匠精神的指引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进行学生素质供给的调整和转变,通过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多方面努力,使青年学生在综合素质、精神风貌、个人品行、职业素养等方面有所提高,从而提升人才的核心职业竞争力,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就业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