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2020-02-25
(沈阳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为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向,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5 年10 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同年11 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辽宁省教育厅也就此下发文件,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与专业的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需要重新定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重构满足转型发展要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实践教学是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实验室、生产现场或模拟现场等,根据实验、设计、实习(实训)任务要求,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操作为主,从而获得感性知识和相应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与理论教学相同,实践教学是由教师、学生、课程(包括授课目标、课程内容、授课方法、评价方法)和教学条件等要素构成[1]。由这些实践教学活动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即实践教学体系。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与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等。
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指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而制定的总体培养目标及对具体实践环节的能力培养目标[2]。实践教学的目标除了常规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减少学生在毕业后适应社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外,还应包括学习者高阶能力的培养[3]88即侧重学生“思维”训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信息素养、获取隐性知识、团结协作等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基本职业能力、具备综合职业素质,从而达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包括单项课程实习(实训)、课程模块的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等各个实践环节的内容。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是学校及二级教学部门管理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评价指标,以及围绕具体实践项目的能力培养而制订的考核要求、考核标准与细则。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为了保障实践教学效果而应具备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平台建设、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
二、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的重新定位
人的发展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还需要具备所从事工作领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高等教育就是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理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理论应用与理论创新,理论知识能够对实践中的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指导[4]。实习、实训、创新创业训练等实践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熟练应用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具备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减少学生毕业后在适应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与巩固知识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处于辅助地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应运而生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5]223。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普遍重视实践教学,通过教学改革使实践教学走入大学教学的中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许多应用型本科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仍存在差距。为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及专业需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突出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重新理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构建满足转型发展要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并使实践课程学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的比例达到转型发展的要求。转变实践教学的功能,从巩固知识、验证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基本能力转向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信息素养、团结协作等能力。理论教学围绕实践教学的需要而展开,坚持“实用、足够”的原则,用于对实践中的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在一部分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宗旨,改造以传统知识传授为主的授课方式,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对接、理论教学的实践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重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对照转型发展对应用型本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以沈阳工程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为例,对原有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与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加以重构或完善。
1.实践教学目标的设置
实践教学目标的设置要突出职业能力,尤其是专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相关的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面向房地产行业和房地产企业,能从事房地产策划、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纪、房地产估价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通过重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外,还要在培养方案设计及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时,突出专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能够从事房地产项目前期策划、房地产销售策划、房地产投资开发、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估价等工作的能力,并在项目实训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2.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课内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践、第二课堂中,形成“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1)采用基于“职业情境、项目递进”的模式,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按照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业务实施的递进顺序,整合原有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实训与毕业实习环节,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建构新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将原来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课程实训集中整合成1 个专业基础能力模块实训、4 个专业关键能力模块实训和1 个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实训。整合后的23 门(不含公共类实习)实践项目构成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即:5 门专业基础能力模块实训课程、4 门房地产策划能力模块实训课程、4 门房地产开发能力模块实训课程、4 门房地产经纪能力模块实训课程、3 门房地产估价能力模块实训课程、3 门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实训课程,并按照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作业务流程,基于项目实施的递进顺序设计培养方案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程。根据转型发展的要求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分,加大实践课程的学分比重,使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超过30%。同时在指导实践项目实施时产教融合,校内外教师紧密结合房地产企业工作实际,设计基于真实的房地产策划、开发、营销或估价环境与真实技术条件的实践教学场景,使学生的实践内容接近房地产策划、开发、营销与估价等工作内容。上述实践教学以课内实训为主体,以校外实习实践为延伸,有效利用校内外各种实践教学资源与平台,既提高学生单项的专业实践能力,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
(2)通过第二课堂充实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二课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以学科竞赛活动、课外科研与科技发明活动、学科学术报告,以及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各种有意义的健康课外活动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提升学生第一课堂所学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为重点,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与延续,具有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功能[6]。围绕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跨专业实践课程),并且指导本专业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学科竞赛、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把专业理论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相融合,以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3.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实践教学监控和效果评价机制
(1)严格执行学校及二级学院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实践教学大纲,围绕实践教学大纲形成实训项目计划书、项目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内容可操作性强,教师按照各种实践教学文件有序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并结合学生的实训成果撰写课程实训总结。建立全过程管理的实践教学监控机制,教学管理部门及实训指导教师要转变管理模式,对实训全过程进行监控和考核。
(2)建立由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反馈、学生自我评价构成的评价内容和侧重环节有所不同的多重实践效果评价机制[5]227。校内指导教师侧重从实训项目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评价和综合评价;实习单位侧重从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角度对学生实践活动中表现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评价则侧重对校内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实训内容安排的感知评价以及对实践活动效果的评价。
例如《房地产估价综合实训》项目是为培养学生对房地产估价对象的分析、测算、撰写专业估价报告的能力而开设的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在2 周实训期间重视对学生实训过程的考核,包括每天出勤考核、每天应完成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对学生完成实训报告的考核。指导教师设计房地产估价资料的收集、房地产估价方法的选用与估价程序的应用、房地产估价报告撰写、创新能力培养四个考核环节,分别对学生个人或团队的实训成果进行专业技能评价和综合评价。而学生则从对房地产估价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安排及个人在实训中的收获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实践教学监控和评价机制,对各方面的评价及时总结与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
4.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积极探索校企双向互动共赢的产教合作。本专业在原有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基础上,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双向互动共赢的切入点,转向“市场主导、需求导向”的产教合作。2017 年利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沈阳工程学院—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房地产产业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资金支持,实践教学平台新上了房地产开发实训(含竞赛)教学软件、房地产营销实训(含竞赛)教学软件、房地产经纪实训(含竞赛)教学软件,组织学生开展模拟真实房地产开发或营销环境、真实技术条件的“教、学、做、赛”一体化的实践训练,满足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过硬的房地产业务能力,为企业输送符合其用人标准的应用型人才。
(2)加强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在专业实训项目实践教学中多使用“做中学”“例中学”“评中学”等形式和方法[3]89,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模拟中学习、在交流与反思中学习,提高学生实训过程的参与度,促进学习者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采取各种有效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型发展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重视实践教学、研究实践教学、精心设计和开发实践教学内容[7]。因此,通过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引进有工程实践背景且专业素质高的房地产从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或通过教师参与行业培训、参与各类学生竞赛项目的指导等各种有效的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四、重构后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效果
经过前期对行业、企业、毕业生的调研,结合转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及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新修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建构新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对原有的实践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管理与评价体系、保障体系进行完善与重构。重构后的实践教学体系在2016 级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中经历了一轮完整的实施应用,达到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1.巩固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以《房地产估价方法模拟实训》为例,该实训项目是2016 级培养方案中新增设的实践教学项目,在“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课程基础上,以房地产估价方法为主线,通过比较法模拟实训、收益法模拟实训、成本法模拟实训、假设开发法模拟实训、其他估价方法模拟实训的训练,是为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而开设的三级实践项目。通过1 周的房地产估价方法模拟实训,帮助学生消化、掌握房地产估价理论知识,初步具备房地产估价方法应用能力。通过该实训项目实施前后对比,在“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期末试题难度相当的情况下,2016 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80 分以上的占25.92%,比2015 级学生高出7.42 个百分点,并且2016级学生该课程平均成绩比2015级学生高出2分。
2.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学生经过一轮的课内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践、第二课堂的训练,使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学以致用,并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学融会贯通,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如2016 级学生在第五届全国房地产经营管理大赛、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东北区域赛、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第十三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6]。各种学科竞赛活动使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为就业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各种专业实习实训及创新创业项目的锻炼,近几年在房地产营销、房地产估价、工程项目管理等实习岗位的学生适应工作能力较快,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许多学生在毕业前的用人单位招聘中能签约如旭辉、龙湖、富力等行业内排名在前的房地产公司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