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安全信息系统的实例分析与效用研究

2020-02-25郭飞帆高楚琪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5期
关键词:安全标志公共安全轨道交通

郭飞帆 高楚琪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识系统的实例分析

(一)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识系统的实例分析

欧美各国及日本等国均为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识系统建设起步较早的国家,如今也有了大概的应急管理标识系统相关体系。

1.美国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识系统建设

1906年,在美国发生了一起8.3级的大地震,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识系统的缺失使得震中市民无法及时做出应急反应,以及找寻恰当逃生路线,且救援人员路线盲目,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2005年,同为“美国十大自然灾害”的卡特里娜飓风席卷美国南部,由于薄弱的紧急预案、轨道交通公共安全系统的不完善造成了无法估计的伤亡损失;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更是体现了美国公共安全系统的薄弱。当经历了如此之多的危机事件后美国也及时做出了预案调整,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识系统的建设也更加重视并不断进行完善。美国官方明确指出应强化示警系统的建设,并于2018年11月通过网路安全暨基础安全局法案。

2013年美国与葡萄牙提出了标识应针对学生、成年工人及脑瘫残障人士等不同群体进行研究设计,使各个群体都可以对安全标志进行正确理解的理念。研究使用适当标准分别评估了符号的含义和颜色、形状代码,采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9186标准对一组17个基于符号的安全标志进行了开放理解测试。每个安全标志的预期信息通过两个组件传达,一个图形符号和一个周围的形状、颜色背景。此项研究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识系统的加强建设起到了极大的理论推动作用。

2.日本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识系统建设

2011年,日本发生了9.0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不仅引发大海啸危及日本国土安全及利益,而且导致了东亚甚至全球性威胁的福岛核危机爆发。日本作为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危机意识极强,重视风险预警及管理,对于安全标识的建设也较为领先和完善。早于1990年,便建立起了一整套危机管理体系,自上而下各部门协调配合,并先后建立相关机构应对突发危机,且各地均设有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识系统方面日本也较为完善,有着清晰明了的指示系统及标识导向指引,路线清晰明确,安全标识符号细化统一,并添加了灾难型标识符号来帮助公众的避难行动。

3.其他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识系统建设

2012年,英国拉夫堡设计学院学者、安全与标准委员会提出了为火车上的儿童设计安全标志,开始着手关注儿童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可通过公共安全标识而得到的安全保障。据调查发现,每年都有许多儿童在火车上发生事故而受伤,因此英国研究者设计出一套新的安全标志,以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该研究由英国铁路安全与标准委员会(RSSB)管理的英国交通研究项目资助,并与拉夫堡大学合作进行,并已出台了一套儿童安全标志设计大纲指南。

2018年,菲律宾宿务市圣卡洛斯大学工业工程系推进了基于人体工程学的菲律宾道路警告标志的全面重新设计,此项设计项目突出了对道路警示标志的理解程度的测量。重新设计的道路警示牌嵌入了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标志设计。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验证了理解前和理解后的改进。

(二)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识系统的实例分析

我国对于公共安全标识系统的研究规划与分析相对于国外起步尚晚,相对体系不完善,但重视度也日益提高。如今,我国正在逐步加深对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逐步出台了相对应的政策,加大了技术以及研究支持。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识系统于灾害中的相关性。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无法避免的现象,其对人类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如2013年我国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令全国人民痛惜的7.0级大地震,令人扼腕的是在此次自然灾害中以及灾害后期均伤亡惨重,除去在震中伤亡的人数外,在震后救援及余震防护期间仍有着大量的伤亡数据。造成此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共安全标识系统的不完善甚至缺失。在震中,由于标识疏导系统的缺失,使人们无法在灾害中做出及时的危机反应,以至错失了最佳逃生先机。

除此之外,近些年我国的社会事故灾害问题也愈发严重。我国目前的灾难发生率居高不下,并且造成了极大的人员、财产损失。据近年来数据显示,城市化较高城市中,交通事故、火灾、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率在灾害中所占比重是最高的,其次比重较高的事故包含燃气、供电、供水、通信等城市生命线系统事故等。我国各大城市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识系统的建设研究稍显落后,使得在面临公共交通安全事件时无法及时规划逃生路线,造成人员损伤。

二、城市公共安全信息系统的效用研究

(一)对现存管理体系进行了标准完善和制度更新

通过针对公共安全标识的使用建立引入、接入、过程、节点等四级有序规范的导向信息,增强了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识系统与应急管理制度的系统化。

同时也增强了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识系统与应急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明确了标识设立位置及路径规划,使其进行一个规范化的整合,针对各类导向系统制定标准化方针,促进整体标识系统运行机制严谨有序。

(二)进一步保障了公众的出行安全

通过确保标识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使标识成体系,进而起到高效引导人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对整体环境进行动线规划、标识设计时采用和谐统一的色调、简洁的文字来传达信息;保持图形和视觉符号的独特性;构成连贯的视觉引导流线,从而起到高效的视觉引导作用。

通过改变部分标识的材料,使其在视线较弱的环境里也能轻易、迅速地被受众发现并认读;并且和告示、商业、广告、标志等其他标识分别开来,避免人们发生视觉混乱而影响到对方向和位置的辨认。通过规范标识上的图文信息,确保标识信息的准确传达。此外,避免标识内容信息的冗余,提高了标识系统对受众的引导效率。

高效准确的标识引导不仅可以在客观的环境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确保人不会发生混乱,引生严重的二次事故;而且在事故发生后更能快速、准确地帮助人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出口、分辨安全地带,最终引导人们进入安全的场所,保障在灾害发生过后伤亡的减少和财产的损失。

(三)彰显了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文关怀

标识系统设施的使用人群除了一般人群外,还有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因此通过对标识进行分类设计(如设置特殊使用人群应采用专用标识,并采用特定的标识材料、符号设计和设置标识)使标识系统更加人性化。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功能标识系统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使标识系统与其引导功能相吻合,更准确的传达导视信息,增强了公共安全信息标识系统的多元化。

(四)提升了公众的社会安全感和对政府的信赖感

优化公共安全信息标识系统可以协助公共安全应急预案的运行,同时指引人们避免和躲避灾害的发生,并且在灾害发生时指导受灾人群安全高效脱离危险,帮助政府在灾害发生时和灾害发生后建立高效的临时管理机构,维持公共秩序,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公共安全具有实用价值和生命意义。城市公共安全识别体系还具备促进公共安全信息与知识的传播的功能,同时还可以提升公众的社会安全感和对政府的信赖感,对于城市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向上的社会意义和非常重要的隐性价值。

猜你喜欢

安全标志公共安全轨道交通
安全标志疏于管理 执法作出行政处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当心!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安全生活,危险标志要牢记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会说话的安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