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2020-02-25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育人政治思想

翁 灏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既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又符合协同教育规律,有益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工业革命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织,“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等一系列发展理念不断融入社会各个层面的新经济形势之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路径,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创新型、创业型社会主义接班人,对提升我国人才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导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向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大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符合的,高校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世界观教育、方法论教育、信仰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创新精神教育等等。创新创业教育能够验证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通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能够逐步实现他们的创业目标,他们创业目标的实现将会使他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他们的理论认识水平。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融入大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能够引领和把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蕴藏的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他们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逐步形成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品格。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进一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2.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教育经验和资源。大学生形成的创新思维是开展创业活动的核心要素,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实践活动的过程,能在方法论上为创业能力和创业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学生通过创业活动,接触社会并不断思考和领悟,不断提高融入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融入过程,需要高校持续性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全程化培养、加强创新创业第一课堂课程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教育的深度融合[1],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

3.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节拍,才能更好地为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服好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时代精神高度吻合,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更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具体体现。其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遵循立德树人的基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法律意识、心理健康、形势政策、职业道德等教育内容方面两者密切相关。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健全人格,形成勇于创新、诚实守信、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创业价值观,这也正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再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1.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立德树人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人民服务是为谁培养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如何培养人,三者是创新创业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这就说明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

第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体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立德树人的核心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正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导向。创新创业教育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环节,使学生明白,通过创新创业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转化成生产力,造福社会,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体现出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导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坚持与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同心同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要注重提升学生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将个人理想、个人创业梦同促进国家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三,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充分体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创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创新创业取得实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通过开设集训班,可以培养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创新创业实习或者实践机会;通过开设精英班,使创业项目可以优先进驻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培育、孵化,学生可以带着项目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不断得到历练,逐步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着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品质培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意识、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坚持理想信念,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创业活动中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独立主动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培养学生心系祖国、关心社会、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怀,教会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学会感恩,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激回报之心。

3.着力于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传承

工匠精神的价值核心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企业中,工匠精神融入到企业的品牌塑造过程、企业产品的制造要求中,在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职业能力素养形成的过程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着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专业精神。引导大学生养成将工匠精神作为自身行为的自觉,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不断追求卓越,不断创造自身价值。在大学生创业初期,工匠精神能够起到引领作用,能够作为大学生的自身行为规范,引导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构建起积极和谐的创业环境、营造出勇于创新的创业氛围和追求卓越的创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开展学以致用的创业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创业进程中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在企业中达成工匠精神的共识,形成创新创业的企业文化。围绕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应当更加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相吻合。

4.着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要确立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锤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发挥教育的实践育人功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团队意识。大学生创新能力与个人智力、所掌握的知识和创新者品质相关,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与个性品质密切相关。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艰苦奋斗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就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专业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中,为高校培养出具备优秀品质和品格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1.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搭建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载体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通过意识形态教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创新就业创业观念,在创新创业和就业活动中,具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和潜在的创新力,从而迸发出更大的潜力和创造出辉煌的价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要吸纳创新创业的教育元素,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在学生意识层面产生共鸣,使学生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元素内化为自身行为,达到育人效果。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构筑创新创业精神培养载体,在意识层面形成协同育人模式。

其次,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要开设专业教育,增强大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兴趣,从而明确创业企业在行业内应该肩负的责任与担当,明确本专业的道德伦理规范,提高大学生依托专业创业的道德素养。要开设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包括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人格和创新创业方法等课程。开设的创新创业讲座、典型案例分析、开展的创业体验活动都要引入法治教育、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互通互助的桥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道德素质。

再次,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科技园孵化的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三者紧密衔接起来,举办主题班会、党团组织生活会、志愿服务社会活动等,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的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最后,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加强智慧校园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思想政治育人功能,及时传递创业信息,学习创新创业网络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价值引导和价值渗透,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和创业道德观,明确创业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融入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当中,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教育合力[3]。

2.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不但通过课程载体、实践活动载体、网络载体有效地传导到教育的各个要素中,而且还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实践环节培养来体现。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综合考核的评价体系当中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综合素质拓展实践环节学分,综合素质拓展包括校企联合培养教学实践环节等,让学生参与体验企业科研创造、技术革新过程,在培养内容的安排上要考虑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的衔接,训练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学以致用,达到实践层面协同育人实效。通过设置综合素质拓展学分,对学生起到实践育人的导向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积极性,扩大参与面,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在评奖评优、组织发展等方面作为参考项,使协同育人的实践价值得到更大限度的体现。

3.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营造创新创业育人环境氛围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将创新创业理念和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要素中,实现环境认知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通过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和谐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心理品质[6],提升创新创业品质。积极发展大学生创业社团,邀请企业成功人士走进大学生创业课堂,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形式多样的创业主题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树立创业志向,弘扬创业精神。培养大学生深入基层和服务基层的思想和意识,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4.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协同育人平台。高校要不断提升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实训场地。通过建立高校、政府和企业三方的联动机制,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孵化场所,提供业务咨询、产业服务、创业资金等方面支持,使得学生的创业项目真正转化为创业成果。学生深入实践,能够感受到企业创业的艰辛,树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

猜你喜欢

育人政治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