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经验总结

2020-02-25付建柱计嘉军于则利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孔法胆漏探查

付建柱,计嘉军,高 峡,于则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100730)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病,文献报道[1],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有8%~15%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中甚至高达15%~60%。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普及与发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因为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康复快等优点,相较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两步法治疗,更利于患者康复[2-3]。目前LCBDE的开展已逐渐普及,选用最合理的方法不但能简化手术流程,也可降低手术难度。自2007年开始我中心开展LCBDE,后来逐步改进,自2014年开始绝大多数采用三孔法施术,现将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我中心为14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三孔法LCBDE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44例患者中男62例,女82例;24~86岁,均明确诊断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其中胆囊单发结石19例,多发结石125例;胆总管单发结石40例,多发结石104例;胆总管结石最大径3~22 mm,胆总管直径6~18 mm。选择标准:综合超声、CT、MRCP检查结果,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明确。排除标准:(1)严重心、肺合并症无法耐受腹腔镜手术;(2)合并肝内胆管结石;(3)有胆道手术史。

1.2 手术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平卧位,采用三孔法施术,术者立于患者左侧,助手立于术者左侧,腹腔镜监视器及胆道镜监视器置于患者右侧偏头侧。脐部穿刺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2 mmHg,穿刺10 mm Trocar。剑突下5 cm略偏右平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穿刺10 mm Trocar,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穿刺5 mm Trocar(此处术前标记,防止气腹后切口上移造成引流管压迫肋弓)。暴露胆囊三角,充分游离胆囊管及相应部分胆总管,可夹闭切断胆囊动脉,于胆囊管汇入胆总管远端1 cm处用7号丝线结扎胆囊管,结扎线由右上腹Trocar旁引出牵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胆道探查方式:(1)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用剪刀纵行剪开胆囊管前壁,用5 mm弯钳探入扩张,经剑突下Trocar置入电子胆道镜探查。(2)胆囊汇入部微切开探查:如胆囊管较细或胆总管内结石较大,可顺胆囊管切开线延长至胆总管前壁2~3 mm,经剑突下Trocar置入胆道镜探查。(3)胆总管切开探查:如胆囊管异常汇入不能行汇合部切开,可游离胆总管前壁,纵行剪开5~6 mm,一开始不要剪开太多,防止胆道镜探查时注水压力不足,经剑突下Trocar置入电子胆道镜探查。胆总管探查时先探查胆总管下段,取出结石,如结石稍大但<1 cm,可适当延长胆总管切开处,取出结石,如结石>1 cm,术中可用液电或激光碎石后取出,取石后探查胆总管上段及肝内胆管,最后再次探查胆总管下段,并观察胆管末端乳头括约肌收缩舒张情况,用未张开取石网篮明确胆总管末端通畅性,如网篮不能探入十二指肠,可用亲水导丝尝试,如仍不能通过应放置T管。探查完成后,经胆囊管者可直接夹闭胆囊管,切除胆囊,后两种方法应根据胆管壁厚度,选用4-0或5-0可吸收缝线,自胆总管切开处最下端开始以针距1 mm、边距1 mm行连续缝合;胆管壁菲薄患者,应采用间断缝合。微切开患者缝至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远端2~3 mm即可,于此下方夹闭胆囊管。行胆管缝合者,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引流管置于Winslow 孔经右侧腋前线切口引出,术后根据引流情况决定拔管时间。如术中结石不能取净或不能确定胆总管末端是否通畅,则应放置T管,T管自剑突下切口引出体外,术后2周行胆管造影,如无结石残留可尝试夹管,术后6~8周拔除T管。如果胆道造影证实有结石残留,术后8周行胆道镜探查取石。

2 结 果

144例患者接受三孔法LC+LCBDE,2例患者因手术暴露困难加用右腋前线肋缘下辅助孔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32例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其中2例患者因结石较大碎石;4例因胆囊管汇入角度未能探查肝内胆管,但结合术前检查,考虑无结石残留,放弃进一步行肝总管探查。88例为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道探查取石,84例取净结石一期缝合汇入部;4例患者碎石,其中1例术中不能明确胆总管末端通畅性放置T管。24例行胆总管前壁切开探查取石,其中3例碎石,1例因导丝不能探入十二指肠放置T管,1例因结石较多不能确定结石是否取净放置T管。手术时间65~180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住院4~10 d。术后共10例发生胆漏,其中8例引流量较小(20~50 mL),术后2~3 d后胆漏愈合,2例胆漏流量较大(50~250 mL),术后7 d后愈合,拔除引流管,痊愈出院。3例放置T管者,术后两个月行胆道镜探查,2例发现残余结石,用网篮取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进行随访,其中11例失访,随访率92.4%(133/144),随访2~64个月,2例证实胆总管结石复发,行EST取石成功,其他随访病例未发现并发症。

3 讨 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病,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EST+LC与LC+LCBDE两种方法。我中心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采用EST+LC的术式,2007年开展LCBDE,目前已逐渐规范为三孔法手术方式,并形成了自己的规范,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我们的经验进行总结。

我们采用的是双人手术,一个主刀加一个助手即可完成手术,主刀要求具有丰富的LC经验及胆道镜经验,腹腔镜及胆道镜的监视器置于同侧,以利同时观察腹腔镜与胆道镜图像,方便术中调节胆道镜的角度。术中放置胆囊管的牵引线是暴露胆囊管汇合部的重要措施,借助牵引线的力量,术者可方便地将胆道镜插入胆总管内,必要时助手可使用抓钳牵引胆囊管,方便胆道镜进入胆囊管或胆总管。如果采用四孔法,还需要第二助手,以帮助推举胆囊或压迫网膜,方便显露胆管。2例患者因肥胖、胆道位置深,三孔法不能充分暴露胆总管,改用四孔法,加用腋前线肋缘下5 mm Trocar帮助暴露,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三孔法是足够完成手术的。

三孔法的Trocar布孔基本与胆囊切除类似,但剑突下切口一般选择距胆囊管汇入最近的位置,多位于剑突下5 cm处,术中也可采用肝脏下缘对应中线略偏右侧,选用此位置胆道镜进入距离最短,较经肋缘下切口进入路径更短,且胆道镜垂直于胆管,方便向上、下两个方向探查胆道。

术中使用胆道镜时应充分利用Trocar的支撑作用,可将Trocar置于胆管切开处3~5 cm,将胆道镜伸出Trocar 3~5 cm并做向上或向下弯曲,在腹腔镜直视下利用胆道镜的弧度,右手固定Trocar并将胆道镜插入胆管。5 mm胆道镜目前多为电子胆道镜,相对纤维胆道镜视野清晰、活动度大;相较3 mm胆道镜孔道粗,可方便同时进行注水、取石、碎石等操作。此组病例中我们均采用5 mm电子胆道镜。

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4]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最小,是首选术式;但胆囊管过细、汇入异常均会降低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的成功率。3 mm胆道镜能提高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成功率[5],但视野不佳,碎石及肝内探查等操作相对困难,更适合小结石或可疑结石的探查。相对而言,经胆囊管汇合部微切开可方便地使用5 mm胆道镜探查,更适合大多数情况。相对前两种方法而言,胆总管切开对胆管损伤最大,但确实可解决上述两种方法不能解决的情况,如胆囊管低位汇合、大量或巨大胆总管结石[6]。

胆管缝合尽量采用可吸收缝线[7],采用间断缝合抑或连续缝合可依据个人习惯,胆管壁特别薄时容易发生胆管壁撕裂或针孔胆漏,最好采用间断缝合。缝线选择取决于胆管直径及胆管壁厚度。胆道较细、管壁薄可采用5-0或6-0缝线。术中胆道管壁缺血、瘢痕挛缩容易导致术后胆道狭窄,因此术中尽量锐性剪开胆管壁,少用电刀等能量器械。倒刺线较硬,起始部缺少倒刺,适于炎症较重、胆管壁较厚的情况[8]。

患者十二指肠乳头炎症、术中网篮刺激乳头括约肌,可导致术后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胆道压力升高从而发生胆漏,但随着术后乳头水肿消退,胆漏可自然愈合[9]。因为术中有胆道的切开缝合,理论上胆漏在所有患者中都可能存在,但临床诊断胆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们按术后第2天每24 h腹腔引流>20 mL,且引流性状不能除外胆漏的标准进行诊断,相对而言有些严格,按此标准本研究中共10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漏,其中8例胆汁渗漏量较少,术后2~3 d即愈合;2例患者,术后前3 d胆汁引流曾高达250 mL/d,但术中已明确胆总管末端通畅,保持腹腔引流通畅,保守治疗后于术后第7天胆漏愈合,拔除引流管,随访无特殊。由此可见,如术中明确胆总管末端通畅,术后发生胆漏时只要引流通畅,胆漏可自然愈合。如果胆漏持续量大、不愈合,应考虑胆道压力高等原因,可行EST明确胆总管末端是否狭窄或有残余结石[10]。

三孔法LCBDE术中不常规放置T管,但如果术中不能明确取净结石或胆总管末端是否通畅,则应放置T管,放置T管的目的主要是形成窦道方便术后胆道镜进一步探查治疗[11],放置T管尽量按“短”、“粗”、“直”的原则,“短”指放T管形成的窦道尽量短,剑突下切口离胆管切开处最近,T管由此引出行程最短。“粗”是选择较粗的T管,以利术后取石,16#是术后行5 mm胆道镜探查治疗的最小口径,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建议选用18#或20#。相较开腹手术,一般腹腔镜手术T管窦道形成慢,至少8周方可行胆道镜探查[12],胆道镜探查拔除T管时,T管内建议置入导丝,如发生窦道断裂可沿导丝重新置入胆道引流管,防止造成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LCBDE具有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手术方法,规范的三孔法LCBDE安全、可靠,容易实施,术中胆道镜的应用及胆管缝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猜你喜欢

孔法胆漏探查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肝胆手术术后胆漏的相关原因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改良三孔法与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急性胆囊炎LC术后胆漏598例治疗疗效观察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
肝胆外科手术并发胆汁漏的诊治研究
未成年人吸毒原因探查:或因家庭或因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