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实践

2020-02-25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

冯 颖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本科的教学模式普遍是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方面流于形式或对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空有大量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较低,无法胜任实际的酒店管理工作。这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环节构成中要重视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上教学与课下教学得到有效结合。教书育人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企业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中,大多数人往往会被“固定”安排在餐饮和前厅等部门从事基层服务工作,而学生实际获得的岗位技能是有限和肤浅的,酒店企业也较少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培训以及职业生涯规划。

发展前景好,潜力大,薪资高的酒店行业被认为是职场上尚未被充分挖掘的“宝藏”,将会是中国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酒店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他们既要具备酒店管理理论知识和管理素养、熟悉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方法、同时也要掌握酒店工作中必备的各种职业技能。从目前国内酒店业发展的态势来看,酒店行业的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绝大多数的员工都是大专学历,而且专业不对口,严重缺乏专业技术能力较强、学历层次较高的应用型人才。

高等教育新常态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重新规划、再定位并确定转型的发展路径。本科院校应培养符合当下市场环境的应用型人才。对于酒店行业来说,应用型人才就是指熟练掌握酒店行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或服务的技术或专业人才。而协同创新是一种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元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校企协同是创新酒店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基于协同教育创新的理念,使产学融合、学训轮换,使校企双方的“供给改革”有效接轨,从观念和行为上重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开发与培养,重视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从而改变酒店行业人才流失的局面,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改善酒店业供需不平衡的就业状况,促进酒店业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化,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现状分析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校企合作常见的模式有“产教一体化”“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以及校企合资办学等。事实上,校企合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和酒店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校企协同育人更加注重的是过程和结果。但是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体系不全、师资培训缺位以及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问题

全国各地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纷纷与酒店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建立了“订单班”、“专项班”等。酒店企业已经形成了“订单班”、“专项班”等合作模式,在与本科院校合作中可能会继续保持原有的思维模式。再加上酒店企业在与本科院校合作中主体意识欠缺,在人才培养上能动性不强,合作的深度也很有限,致使酒店企业和本科院校很难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体系设计问题

酒店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边缘学科,但它还会受到其他学科的教育理念、师资水平以及实习实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课程设计方面,以教师为中心,忽略学生主体地位,重视课堂教学与理论教学,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和酒店行业标准不能适应,工作流程和教学过程不能对接,其课程设置往往不能适应酒店行业最新发展的动态和职业岗位群发展的需要,致使学生所学习内容与酒店实际工作脱节。

(三)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素质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双师型教师数量匮乏。一方面,虽然本科院校采取“走出去”的方法,让教师到酒店一线工作并积累经验,但他们的主要精力扔投入在教学科研中,与行业要求也相去甚远。本科院校也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但缺乏相关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而且对教师考核比较单一,仍然按照科研、教学以及学生管理等指标来量化,致使教师积极性不高,挂职实际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酒店方面的兼职教师教学成果不佳。虽然聘请了有经验的高层管理者作为兼职教师,但是由于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校企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且忙于企业实务,授课时间和精力皆有限,没有完全发挥出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四)合作教育管理体制问题

校企协同教育点多面广,管理难度较大。首先,从组织管理上来看,本科院校和酒店之间往往没有设置共同的实习管理机构,也没有制定双方共同认可的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其次,从制度的规范化来看,酒店并没有明确实习生的日常管理制度,实习安排及管理随机性较大;最后,从质量监控上来看,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而本科院校关于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也不健全,缺少酒店企业的参与,这必然会影响了校企协同教育的效果。

(五)缺乏心理和职业素养教育

虽然酒店行业人才需求持续增加,但应届毕业生在本行业就业意愿不强。大多数学生对目前就业现状并不满意,认为在酒店一线基层的服务岗位工作比较辛苦、工资不高、晋升空间不大。根据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调研,毕业后一年内仍留在本行业学生人数不足50%,并且很多学生认为目前岗位与职业期待不相符。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专业认可度并不高,以及学生就业选择的浮躁和盲目。学生在酒店企业实习过程中,工作内容比较单一和枯燥,觉得自身价值和潜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并不高,从而产生消极怠工的情况。从目前来看,他们还缺乏优秀酒店人才所必需的从业心态、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

三、提出策略

立足于职业,服务于产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基点。创新本科院校与酒店企业的合作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关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从而提升他们的酒店服务及管理能力。基于行业需求的调研,以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为核心,强化“外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断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一种既符合本科院校、同时也符合酒店企业发展特点的协同教育新模式。双方应形成共识,加大校企协作的力度。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校企协作战略同盟

强化产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意识,充分利用本科院校与酒店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使双方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利益共同体,有效保障校企双方的利益。本科院校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系统化、专业化的课程体系,要继续发挥其在专业理论教学中的优势,同时要吸收酒店企业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岗位责任、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经验,确保酒店企业通过合作来满足对人才的需求,这是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基点。

(二)构建国际性、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平台

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是保障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支撑点。根据酒店行业的特点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自上而下发力,构建校内-校企一体化的协同育人平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地结合。协作育人平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专业课堂直接引入到国内外酒店企业,充分发挥酒店企业在专业教育中的作用。这种专业课程企业化教学模式,可以发挥高校和酒店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专业教育的企业化和产业化。

(三)产教融合、学训轮换,使校企“供-需”双方有效接轨

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框架如下:

1.突出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从事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一线接待服务及酒店营销服务、酒店会计核算等相应的中高层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的体魄,能适应市场经济和21 世纪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从事旅游酒店业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2.建设基于“职业胜任力”的课程体系,大部分课程实现“1+1”教学。“1+1”教学包括授课教师“1+1”即专业教师+行业教师、授课场地“1+1”即校内场地+企业场地、课程项目“1+1”即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具体来说,第一,将校内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校外酒店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酒店企业采用“职业礼仪与素养”培训模式。第二,将校内专业服务技能训练和酒店岗位技能训练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酒店企业采用“学徒制”教学模式。第三,将校内经营管理理论的学习与酒店管理岗位能力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酒店企业采用“管理培训生”管理模式。

3.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校企协同教育中,实现内培外引,专兼结合。一方面,安排本科院校教师在酒店企业的一线岗位进行挂职锻炼,让他们了解酒店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引进酒店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让他们作为兼职教师或者客座教授,参与部分核心课程的教学,这种师资共享模式可以深化校企协作的深度。

4.完善协作育人的管理体制。从组织管理和制度上来看,本科院校和酒店之间要设置共同的实习管理机构,安排专门教师负责跟进,制定学生和教师实习计划和日常管理制度,减少管理的随机性。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协作育人质量监控的力度。一方面要将质量标准嵌入到课程中,将工作流程植入社会实习的过程,以学生在酒店企业实践能力考核为最终标准,衡量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对酒店企业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对教学成果进行有效地评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行考核。通过质量监控,既保证了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酒店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5.注重职业心理和素养教育

学生是校企协同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要充分发挥其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做好职前引导。首先,学生要端正从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其次,要加强专业认知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明确酒店工作是服务型职业,既不心浮气躁,也不妄自菲薄。职业心理和素养教育需要本科院校和酒店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训,加强对职业的认同感,克服消极情绪。最后,校企协作的有效开展,还需要本科院校和酒店企业通过激励机制来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到酒店企业实习的积极性,如建立物质奖励制度、评选实习模范荣誉称号、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等,使其认识到行业实践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酒店企业协同教育的思路和框架如下:

1.提高酒店企业与本科院校协同教育的理念,共同建设酒店管理专业。酒店企业是协同育人的双主体之一,不能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和“临时工”,改变学生在企业实习只停留在固定基层岗位的现状,鼓励工作绩效好的学生进行岗位轮换,增加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明确酒店企业与本科院校合作的基点,提高酒店企业对协同育人模式的满意度。酒店企业也需要依赖本科院校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酒店人才,这不仅满足酒店对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而且增加酒店企业人才储备,从而提高酒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酒店企业与本科院校之间建立有效、深层次的协同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人才。这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育人质量监控等方面。首先,酒店企业参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更符合现代酒店业的职业标准与职业规范。其次,酒店企业要引导和帮助本科院校来弥补自身实践条件的不足,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依靠酒店这个平台有机会接触本行业的实操现状,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酒店企业要从主观上积极投入到校企合作中,不但接纳学生进入酒店实习,而且要吸纳本科院校教师到酒店进行挂职锻炼,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有责任为社会输送具有国际视野、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进一步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完善“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新思路,形成长期、稳定、互惠的深度合作机制,是加快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发展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