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向选择机制的角度看“副词+名词”组合
2020-02-25徐芬
徐 芬
(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州 350007)
一、引论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副词+名词”这种说法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像“很青春”、“特雷锋”、“太泡沫”等等。这种现象引起了汉语学者的广泛关注,学术界把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副名结构”或“副名组合”。有学者把这种结构简单地理解为副词修饰名词,杨亦鸣(2003)则认为“副词+名词”是指副词和名词在句子或短语中实际存在的线性分布情况,有时称“副名结构”或“副名组合”[1]。它不是简单的修饰关系,而是一种组合关系。
“副词+名词”这种现象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当时的学者把它当做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极少有学者肯定这种组合的合法性。如邢福义先生(1997)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特别强调了“副词+名词”结构产生的文化背景。他认为副名结构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着一定文化修养的人对外界事物的特殊感受,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也促进了它的发展[2]。随着副名组合频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我们已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个案,而需要从深层角度考虑其合理性。
二、副名组合的研究概况
近年来学者们对副名组合的研究有很多,我们择其精要综述如下。
(一)词性转化说、语义量度说、三个平面分析法
这三种观点无外乎把副名组合中的副词或名词作为研究对象,从表层结构来解释这种语法组合存在的原因。这些观点虽然不够深入,但是已经开始注意到“副名结构”存在的合理性。
“词性转化说”就是把“副名组合”中的副词或名词作为研究的重点,认为其中的副词性质发生变化,有的甚至向语气词或连词方向转移;也有人认为副名结构中的名词只有形容词化后,才能受副词修饰。胡明扬(1992)等人从副词的方向考虑,认为副名结构中的副词强制改变了名词的性质,使其形容词化[3]。
“语义量度说”认为某些名词自身含有量度义的语义特征,而副名结构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含有量度义的副词可以修饰同样含有量度义的词,那么具有量度义的名词自然能够被修饰(张谊生,1996)。
“三个平面分析法”是指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副名组合加以研究,利用整体性的观点考察“副+名”结构,如原新梅(1996)、鲜丽霞(2001)等人的研究。从语法方面分析副名组合可以充当哪些成分,如做谓语、定语等;从语义方面分析,副名组合可以形成的语义条件;从语用方面考察,副名组合存在何种语用价值。
(二)从名词的语义角度考察副名组合
有学者从名词语义的角度来看副名组合,有两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副名组合中的副词对名词的语义特征有凸显作用,即在副名组合中名词原本被忽略掉的某些细节特征重新被凸显出来。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储泽祥、刘街生(1997)。另一种观点认为名词的词义有两种,即理性义和附加义。而能进入副名组合的名词,其理性意义被隐藏起来,显示的是其描述性词义,此时名词便获得了形容词身份,能够与副词进行组合,施春宏(2001)、宋培杰(2003)等人持有此观点。
(三)认知语言学角度下的副名组合
相对于上述两类研究,此类研究相对新颖。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索副名组合的结构规律、特征以及实现机制。
概念转喻。转喻通常被人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但它的作用不仅仅于此。认知语言学家把转喻看做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Lakoff&Johnson(1980)认为转喻是在一个共有的认知结构中用一个事物去激活另外一个事物的认知过程[4]。在副名结构中,结合具体语境,运用概念转喻可以表达超出词义本身意思的一些新概念和新思想。如“很农村”、“特雷锋”、“十分堂·吉诃德”中的“农村”、“雷锋”、“堂·吉诃德”它们表达的不是其本身所指代的事物,而是表达它们所指称对象的某方面特征。这就是通过运用概念转喻实现的。这类研究的有曾帮珍、李瑛(2012)等人。
范畴化理论。该理论认为,范畴成员在未定性之前,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中间状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本来描述名词本身的意义转而凸显该名词的相关特征。这也就是“副词+名词”这种结构为何能够产生的原因。持这种观点的有白雪(2008)、檀冻(2012)、白巧玲(2015)等人。
模因论。模因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它的运行机制是一种语言现象最初被注意、吸收以及接受,然后随着在脑海存在的时间越久,表达的可能性就越大,最后借助一定的语言载体进行传播。“很中国”这种说法的出现,由于受到模因的影响,“很日本”“很德国”等说法也就应运而生了。这类研究的学者如席留生(2012)、葛文峰、季淑凤(2014)等人。
可以看出早期的研究多数承认副名结构的合理性,但他们的研究方向有些偏离。他们承认副名组合的前提是名词的功能向形容词转化,而这种观点并不是副名组合能够形成的真正原因。后期的研究更为新颖,角度也越来越多样化。但并没有明确表明副名结构中副词和名词是如何运行,也没有进入结构内部去阐释副名组合能够形成的深层原因。总的来说,这些理论为后续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也逐渐对这种语法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体现了语言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三、双向选择机制下的副名组合
“双向选择机制”原理最初由邵敬敏(2005)先生提出,赵延红(2008)等人发展了这种观点。所谓“双向选择机制”是一个组合的两个成分之间,语义上存在某种契合点,然后两个成分之间进行语义相互选择和匹配的过程。双向选择的前提是语义一致性,即两个成分之间在语义上存在某种相似或相同的特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这种特性,也即两者在语义上能否兼容。邵敬敏先生认为,两个词语之所以能形成一个整体,充当句法成分,最重要是在于二者在某个方面是否存在相同的语义特征。也就是说两个成分在组合之前,必须要遵守“语义一致性”的原则[5]。如语素形成词,词组成短语,短语生成句子都经过一个选择的过程。而在这种双向选择机制中,“语义一致性”是该机制运行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本文正是要探究在双向选择机制下,副名组合是如何根据“语义一致性”原则,找到副词和名词能够相互匹配的语义特征。
“副词+名词”这种组合之所以能够形成,其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其间的副词或名词,而是两个成分语义特征之间相互选择的结果,二者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如副词有[+程度量]这一语义特征,在某些名词身上也含有这种特征。在双向选择机制的运行中,副词和名词唤起了双方共有的语义特征,使副名组合得以形成。
(一)副名组合中的副词
起初,副名组合并没有得到学者们的认可,传统的语法书对副词有过明确定义,认为副词不可以修饰名词。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对副词的解释:“副词”是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6]。甚至把能否被副词修饰看做为划分谓词与体词(主要是名词)的重要依据。
副词的分类向来比较乱,但在副名组合中,我们暂且把副词分为程度副词和非程度副词。在非程度副词里面,有一类否定副词较为特殊,下文将单独讨论。
1.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名词”是副名组合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最有代表性的程度副词有:很、最、特、太、挺、非常、十分等。例如:
(1)她一直把自己的花书包看得很宝贝。
(2)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精华的内容,它在世界人类文明遗产中的特殊性非常之明显。
(3)这个时候你怎么能打退堂鼓!那不太熊了?
(4)何炅比较儿童。
这些程度副词在副名组合中,量度义有所减弱,但是它把名词的某些细节特征凸显出来。由于每个程度副词的程度不同,所以能够与名词组合的能力也不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很+名词”结构。
2.非程度副词
除了上面的程度副词外,还有很多非程度副词。比如,范围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等。例如:
(5)光官司就打了三五年,这几年地里收成不好,现在的日子真是难熬啊!
(6)这饭里净沙子,他生气地说。
(7)又中秋了,时间过得真快。
(8)快要冬天了,该储冬白菜了。
例(5)中,“光”与后面的“官司”结合的不是很紧密,从整体性的角度考虑,“光”修饰的整个名词谓语句,而不是“官司”这个名词。例(6)、(7)、(8)中,我们都可以在副词后面添加一些别的成分,比如,“这饭里净是沙子”,“又到中秋了”,“快要到冬天了”。所以,我们认为这些副词,它们修饰的不是名词,而是整个句子。
副名组合不仅仅是副词与名词的简单组合,还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上述的“副+名”属于后者。在上述结构中,副词的功能并没有减弱,名词的语义特征也未得到凸显,这里的副词修饰整个名词谓语句。如“时间副词+名词”,副词主要表示名词的时间界限,而没有显现名词的其他语义特征,也没有赋予名词更多的功能与意义。这种结构不符合双向选择的运行机制,所以无法使其运行。
3.否定副词
在整个副名组合中,还有一种结构值得我们注意,即“否定副词+名词”结构。其中,否定副词最为典型的成员就是“不”,下面结合实例简单了解一下这种结构。例如:
(9)鲜活丰腴的老丫头,她不青春谁青春?
(10)我说,你爸你妈才耍流氓,他们不流氓能有你?
(11)五爷说不上来有什么不对,却总觉得有点不正道。
这些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也成为语言使用上的一种流行趋势。其中否定副词不仅仅表示否定意义,而且通过主观否定凸显名词的语义特征,从而进一步加深名词的性状义。这一点也正是否定副词能够进入副名组合的基础。比如例(9)通过“不青春”反面衬托出她的年经、漂亮、有朝气、有活力。
根据上述讨论并结合整体性的观点,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副词都能够进入副名组合,真正能够进入双向选择机制并使其运行的副词,只有程度副词和少量否定副词。下文我们将对能够在副名结构中运用双向选择机制的副词进行深入研究。
(二)副名组合中的名词
在众多副名结构的研究中,对名词的探讨一直是焦点,而对名词语义特征的研究又最为充分。如邵敬敏、吴立红(2005)就从名词的语义指向出发,提出了语义指向的五种新途径。英国语义学家利奇(1981)把语义分为七种,撇开“主题主义”,剩下的六种语义,可以分为两大类:理性意义和联想意义。联想意义包括除了理性意义之外的五种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7]。理性意义是一个词语最核心的意义,其余的意义可以看做是附加在理性意义上的联想意义。
在一般的言语交际中,名词表达的主要是其理性意义,但在副名组合中,名词的理性意义被放置次要位置,转而凸显其他方面的语义特征。研究发现,那些内涵意义丰富、有联想空间的名词可以与副词搭配。其中,联想空间最为丰富的当属抽象名词,其次是具体名词,专有名词的联想空间相对狭窄,但不能否定它在副名组合中的重要作用。
1.抽象名词
抽象名词之所以成为副名组合的首选,是因为其隐含了大量的内涵义,在交际中拥有大量的联想空间,而且某些抽象名词还包含了性质义的形容词性语素。比如“很青春”、“特人性”、“太幼稚”等等,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讨论。例如:
(12)我家祖上的女人包括我的母亲都是很传统的。
(13)这是他们最美味的食品。
(14)她屋里一切物品都有领导风度,最大众的地方是床上增添了一个竹子做的痒痒挠儿。
这里面的“传统”、“美味”、“大众”等不再是其原本的意思,其中“传统”表示“陈旧、保守、跟不上时代”,“美味”表示的是“受人欢迎、有吸引力”的意思,“大众”则表示“普遍、和多数人一样”。该结构凸显了名词某方面的语义特征,使表达更加委婉、含蓄,达到言简义丰的表达效果。
2.具体名词
相对于抽象名词而言,具体名词的联想空间相对较小。具体名词一般而言是对一类人或事物的统称,既可以代表个体,也可以代表类别。这里我们把时间名词也放在一起讨论。指人的名词,如:流氓、农民、绅士等;指物的名词,如:城市、阳光、牛等。时间名词:现代、未来、春天等。例如:
(15)数着数着,黄晓娟忍不住笑了:“这么多农村戏都找我拍,可能是因为我长相很农村吧。”
(16)你的作品太泡沫、太无聊,辜负了你的青春红颜,让我们说你什么好?
(17)皮秀英瓜子脸,吊梢眉,相当狐狸。
“农村”是相对城市来说的一个地区,而在(15)中表示“长得很普通,很朴实”。“泡沫”在(16)中表示作品很虚,没有质量和水平,就像泡沫一样吹弹可破。“狐狸”本身是一种动物,而这里表示是其特性,外形像狐狸,非常诱人美丽,看起来也很狡猾。这些较为平常的词语,出现在副名结构中,某方面的特性得到较为明显的显现。
3.专有名词
我们知道,在现有词汇中,专有名词的数量相对有限,它往往专指一个物或者人。一旦专有名词出现在副名组合中,它的语义特征必须是独特的,为大众所熟知的、能够极大限度引发人们联想的,比如“阿Q”、“林黛玉”、“中国”、“日本”等。
(18)我长得很丑,但本人长得很中国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和苦难都写在我的脸上。
(19)你别指望他能借钱给你,他很葛朗台。
“中国”是一个饱经风霜的国家,此指这个人很沧桑,能想象他脸上可能布满皱纹,很粗糙。同时也能表现说话人的幽默风趣;“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笔下的一个人物,典型特征就是吝啬爱财。这比直接说某个人吝啬更加具有讽刺意味,也更委婉。
(三)副名组合在双向选择机制中的运行
双向选择机制下的副名组合,是名词的相关语义特征与带有量度义的副词之间相互选择和匹配的过程。我们前面说过能够进入双向选择机制的首要原则是“语义一致性”,经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能够进入副名组合的副词与名词,那么它们是如何在言语交际中相互唤醒共有的语义特征呢?
1.量度义与性质义
众所周知,程度副词含有量度义,而某些名词(主要是抽象名词)自身含有丰富的性质义,两者相互吸引,最终结合,并生成大量的副名组合。否定副词+名词这一点与程度副词+名词十分类似,这里,不论是程度副词还是否定副词都极大程度的凸显了名词的性状义。如“青春”,代表的是一个人最为年轻、最美好的年龄段。但是在“很青春”这个组合中,它却表示“年轻、有活力”。“淑女”是指美好的女子,而在“很淑女”中则表示女生动作优雅,有气质等。“传统”本指世代相传,一脉相承的思想、文化等,但在“你的思想很传统”中表示就是守旧、保守、落伍等意思。所以在副名组合中,两种语义特征相互搭配,丰富了语言的系统结构和表义空间。
2.量度义与名物义
除抽象名词外,大多数名词的意义都很客观。名词大多指称人或物,而人或物的特征却是多方面的。比如人的长相、性别、个性、脾气等,物的性质、形状、功能、来历、影响等,都具有各自的特征。这些与众不同的特征进入副名组合后,与量度义相互碰撞——量度义使名词的语义特征得到外化,激发人们的联想,得到丰富的性状义。
比如,“绅士”原指旧时地方上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而在“他在女士优先的这个行为上,表现得很绅士”中,“绅士”表示有风度、大方的意思。“城市”是相对农村而言的一个地区,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它的繁华、发达、时尚、世俗。所以在“毕业后,他就变得非常城市”中,可以联想到,这个人变得时尚了、世俗了等等。“男人”是指成年男性,在“你也太不男人了吧”中,则是表示没有男子气魄和风度。这些例子,是副名结构中的微观成员,正是由于彼此的相互碰撞,使得名词隐性的语义特征得以凸显,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这种搭配,不仅使副名结构成为可能,而且还拥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3.量度义与关涉义
从能够进入副名组合的名词来看,专有名词是使用频率最低的一类,其原因是它的内涵义没有抽象名词那么丰富,联想的空间也比较狭窄。而且它还有较为严苛的使用条件——在言语交际中,言谈双方必须对这此有相同的认知背景。比如“葛朗台”这个词对于那些没有读过《欧也妮·葛朗台》的人来说,并不了解这个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就没办法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专有名词的关涉义比较丰富,在副名组合中,它往往会把词语关涉的人或物的典型个性特征凸显出来,从而达到言简义丰,含蓄委婉的表达效果。
比如,“阿Q”是鲁迅笔下的一个人物,他最为典型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他盲目自信,自高自大、欺软怕硬,这正是我们看到“阿Q”这个词所联想到的特征。“德国”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德国啤酒了,在“燕京啤酒很德国”中,表达的是燕京啤酒很正宗、地道的意思,就像是德国原产的一样。
这类特殊的名词在与副词进行组合的时候,关涉义与量度义相匹配。这种组合最初只出现在作家的书面作品中,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以及人们知识面的扩充,使用的人群越来越多,也更加能突出使用者的文化气质。
(四)副名组合的语用功能
在言语交流中,人们常常喜欢标新立异、言简意赅,用较少的内容传达丰富的意义。而副名组合有着比形容词更为丰富的语用特征和表达效果,两个成分语义之间相互选择,形成新的个体,产生了新的语义特征和语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言简义丰
副名组合常常给人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有着比形容词更加丰富的表义空间。它具有意义补偿作用,又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当我们想表达某个事物,而现有的语言又不足以较好的概括,副名组合能够满足人们的表达需求。比如,我们经常用“很水”来表示这个人没有水平、没有实力;当我们说某个人的着装“很艺术”,则是想表示这个人打扮的很潮流,很与众不同。因为一提到搞艺术的人,我们大概就能在脑海中想象出他们的打扮。所以,副名组合用简单的几个字就能表达丰富的意义,创造充足的联想空间。
2.独特的表达风格
副名组合这种新异的表达方式,以及其夸张强调的语义特征,使得副名组合在某些场合使用时,带有幽默诙谐的风格。如例(15)、(18)中,说话人用“很农村”、“很中国”形容自己的长相,给人一种很幽默、很风趣的感觉。副名组合能够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有时也可以使表达含蓄委婉。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需遵循礼貌原则,有时为了顾及对方面子,往往采用较为委婉的表达方式。比如,“太小市民”、“很瘪三”的说法,比直接说对方自私,落魄要含蓄的多。
3.浓厚的口语色彩
副名组合起初是在人们的日常聊天中兴起的,新颖的表达方式,亲切自然轻松随意、幽默风趣的风格,很受大众欢迎。经常出现在微博、日常聊天以及一些非严谨性的小说、散文、杂志上,有一些说法已经成为固定的表达方式,口语色彩很浓厚,有利于拉近言说双方的距离。
综合来看,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从不可思议到理所当然,就是在于人们对它的使用,让它们在语境中成为有血有肉的信息构式。
四、结语
从20 世纪60 年代副名组合进入汉语学者的视线开始,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便没有停歇过。对于传统语法而言,副名组合像是误入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插曲。人们本以为它会昙花一现,没想到它却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使学者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一现象。我们认为任何一种语言现象,只要能够为人们所用,并被大多数人认可,就认为其有存在的价值,也算是合乎语法规范的。语言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需要有多种声音的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语言研究也应跟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
副名组合之所以被人们长期喜欢,就是因为它有丰富的语用价值,而且拥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副名组合在进入人们的语言交际中,丰富了语言表达的途径。它言简义丰、幽默诙谐的表达风格,弥补了形容词表达不足的地方,为语言交流增添了乐趣。含蓄委婉的特点也比直接露骨的表达更为恰当,让人们有一种听其言知其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