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对策与建议

2020-02-25李晓堂王建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立德育人

李晓堂,王建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1 “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背景

1.1 “三全育人”体系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教育部分批次公示了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指导建设32家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培育建设20个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40个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此类实践战略和改革举措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体现,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契合在有效平台,注入了“源头活水”,亦可推动“三全育人”成为“立德树人”的创新载体。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和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更应该把握时代育人主线任务,深刻研究高职学生教育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探索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研究和实践。

1.2 “三全育人”体系契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与本科教育是并轨同行,随着2019年“高职扩招”政策实施后,高职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也切实肩负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的重任,可以说高职教育关乎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着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事业,特别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贡献力量。高职教育在二十年来取得飞速发展的成绩,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新时代的高职教育发展已从规模扩张型的外延发展模式向质量提升型的内涵发展模式转变,要切实推动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高职教育的类型特点,把握新时代的教育规律,就要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三全育人”大格局;就要深入推动“三全育人”体系,着力打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盲区、断点,充分挖掘各项工作蕴含的育人载体和育人成效,切实深化“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整合“三全育人”的优势资源,构建宏观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造微观的一体化育人实践载体。

1.3 “三全育人”体系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目前,产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高职教育在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的办学思路还需不断升级,尤其是在大国工匠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技能技术教育并轨培养,以补充技术领域人才不足,切实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工学结合和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落实国家发布《制造业人才发展指南》精神,着力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三全育人”为契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切实推进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全面开花,让工匠精神进课堂、进教材,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三全育人”体系构建要围绕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实需要,扎根于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的高职院校,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律,多方调查研究,以团队力量,集思广益,总结经验,为政府部门提供智力支持。

2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2.1 人文教育受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责任意识仍需提高

虽然高职教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在办学理念上仍存在偏差。这种偏差集中体现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中,偏离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向,也偏离了高职教育的方向。高职院校曾经过分强调“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办学导向,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教育性存在失衡现象,“职业性”全面取代了“高等性”与“教育性”,促使赋予高职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低。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法治意识、诚信意识、生态意识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错位。虽然高职人文教育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和开设人文课程进教室等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高职教育中人文素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问题、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问题仍然制约着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提升。

2.2 学生整体质量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仍需培养

据调查,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信不够、习惯不佳、个性独立,文化基础较低的特点,个体之间差异大、“五种特殊学生群体”(学业有压力学生、经济有困难学生、心理有困惑学生、行为有过错学生、生理有残障学生)所占比重较大。这些特点表现为自我能力评价偏低、自我控制力不强、专业技术钻研不够、差异化发展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深深影响着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3 引入新的精神力量,学生的职业理想、创新动力仍需增强

由于自我价值观迷失、自主实现目标不坚定等主观因素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快等客观因素,使有些学生职业理想不明确;同时,学习基础差、畏难情绪大,学习动机不明,使有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较欠缺。因此,引进职业文化、企业文化进校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是现阶段高职院校着手解决学生精神层面培养的问题的一种尝试、创新。

3 “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3.1 切实体现“三全育人”的内涵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可以问卷调查研究为依托,通过聚类分析,结合“三全育人”的实践进一步厘清高职“三全育人”的内涵,从当前高职教育“三全育人”的格局、“三全育人”的内容体系、“三全育人”的创新途径、“三全育人”的载体成效及资源整合等方面描述现状,在描述现状与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发现“三全育人”的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差距,着重分析这种差距形成的原因,发现当前高职“三全育人”存在的问题与痛点难点,大致可以从认知因素、内容因素、方法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其基本维度进行有效的梳理。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工匠精神”为抓手的研究,主要有:一是内涵研究,对工匠精神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找到它的精神实质。二是不同时期的纵向对比研究,对于古人所倡导的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虚,与当今职业道德教育中提倡的培养人才以德为先、有很好的交流沟通的能力、有很好的博学知识和精湛的技艺不谋而合。三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横向对比研究,通过对日本、美国、德国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工匠精神”的研究,找出其内涵实质和差异化特征。四是工匠精神的落地培养研究,如何将工匠精神贯穿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和日常活动组织,是急需要研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而言之,“三全育人”体系要体现具体内涵,即“全员育人”,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等组成“四方育人”模式,具体到学校成员而言,主要是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朋辈群体,要求包括辅导员和专任教师在内,还有党政干部、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都要履行育人的职责。而学生群体,通过树立朋辈育人意识,特别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先进骨干力量形成育人实效的氛围。“全程育人”,是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实现育人时时都有,贯穿始终。“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育人的有效载体,整合育人资源,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行业企业、社会实践等,实现育人处处可在,协同育人。

3.2 “三全育人”的教育成员要从“单一”转向“复合”

就学校而言,育人工作是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的本职工作,不仅要抓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导师、学生骨干等育人先锋,还要充分挖掘全体专任教师、党政干部、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行企导师、朋辈团体等多方育人资源,明确各个岗位的育人导向和育人功能,将育人职能有效贯穿其工作始终,同时,探索构建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思政工作评价体系、行业(企业)评价体系等,实现“三全育人”在“教学”与“育人”、“管理”与“育人”、“服务”与“育人”、“行企”与“育人”的融合贯通。

3.3 “三全育人”的育人过程要从“分割”转向“合并”

“三全育人”的育人过程要贯穿始终,要从“线条分割”转向“块面合作”,要求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贯穿入学到毕业的各个教育环节,主要包括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能力、生活习惯、职业(升学)能力、综合素质等不同阶段的育人需求,以此来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为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根基。

汇聚协同育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专业技能、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以“六个下功夫”为着力点,即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主责部门要联动相关部门构建学校的“三全育人”体系,建立宏观设计与统筹部署工作,特别是全员育人队伍的政策性制订与具体实施,推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学生服务等职能部门联动育人,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特点和高职学生实际需求的育人载体和体系元素,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的改革举措,创新工作模式,演奏好“三全育人”的“交响乐”,以推进思政工作与专业建设的结合,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的融合,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切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成才。

3.4 “三全育人”的育人空间要从“平面”转向“立体”

“三全育人”的育人空间要实现“立体构成”,以“点”“线”“面”“体”等育人基本元素打造多维空间构成,通过不同的构成形式,实现“多元素”联动,将高职院校的校内各部门、各个育人环节、各个育人方面的育人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协同发力,不断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努力创新思政课程,着力打造课程思政的特色,从课程思政改革角度针对全方位育人层面,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的方案,在“立德树人”的第一课堂研究学生的育人成效;建立线上线下的多元工作格局,进一步深化第二、第三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整合,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思想政治意识、安全稳定意识、创新发展意识、学生成功意识、品牌匠心意识、管理服务意识,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大力推进学校、行业(企业)、家庭等多方育人,侧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分析,提升丰富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行业(企业)教育资源,实现“立体构成”的育人效果。

3.5 “三全育人”的育人实践载体要多元化

“三全育人”最终要体现为一种能力培养,而这种能力的最终评价用户是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评价影响着高职“三全育人”的开展,因此深入分析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着重构建科学的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体系,并以此为指引,制定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实践模式。

注重理论及实践相结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领会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依托于现实问题与实践载体,尤其是以实践项目为依托,以“立德树人”研究为抓手,对“立德树人”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和剖析,全面分析高职学生特点及育人模式,集中精力,积极开展“三全育人”体系的相关活动,构建“三全育人”的教育培养体系。

4 实践与总结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初步构建“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学校主要通过专业教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博士担任班主任、多元导师制(泛书院制)、三个课堂载体等进行全员育人;抓学生的职业规划、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毕业生反馈修正等开展全过程育人;依托于“三全教育”、“三核素养”、第二与第三课堂成绩单等手段带动全方位育人。

与此同时,下设的各二级学院均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如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依托“多元导师制”和第二课堂开展“三全育人”的微观切入和实践探索。建立一支集思想引领、专业培训、人生指导于一体的“多元导师团队”,在学院的各专业实施人文素质、技能竞赛、项目(产品)培育、就业(升学)指导、人生规划、心理辅导、职业探索等教育工作,每个教育模块可以依托但不局限于现代学徒制导师、班导管理制导师、社团指导制导师、人生导航制导师等,指导学生的思想塑造、价值取向、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心理需求、个人发展等。“多元导师制”实施两年以来,在学生身心健康、技能培养、发明创造、创新创业等方面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将“三全育人”体系从目标引领、合力共建、效能辐射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取得良好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