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注活力与重构记忆——首钢园区冬奥组委办公区部分地块景观设计分析

2020-02-25刘剑陈跃中王斌

风景园林 2020年7期
关键词:办公区首钢咖啡厅

刘剑 陈跃中 王斌

1 项目概况

1.1 首钢的发展沿革

大工业时代背景下,1919年官商合办的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西部石景山区建设炼厂,首钢这座钢铁之城的百年历史就此起步。自建厂以来,首钢历经4次较大规模的扩建[1],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前列的大型集团。进入21世纪,首钢贯彻奥运国家战略和钢铁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率先实施并完成了史无前例的搬迁调整。搬迁后老工业区如何转型发展成了新问题。2014年11月,首钢开展《首钢园区城市风貌研究》,探索以建筑文化复兴为出发点,共同打造极具首钢特色,又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园区风貌,沉静的石景山老厂区正逐步转变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成为北京西部发展的核心地带。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又为首钢园区的建设带来新的契机,2017年冬奥会组委会、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相继入驻首钢北区。一条曾经辉煌的钢铁巨龙腾空飞去,一座充满活力的体育基地正在孕育重生。

1.2 设计地块的区位

首钢北部园区规划分为石景山公园、冬奥广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公共服务配套区、城市织补创新工场5个片区,冬奥会组委会办公区位于其中的冬奥广场片区最北侧。本研究涉及的景观设计地块为冬奥会组委会办公区规划设计片区内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示中心入口广场、星巴克咖啡厅、北七筒办公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规划设计时的分区与实际使用和管理有所不同,实际建成后,3个地块分属不同的使用管理主体,都位于冬奥会组委会办公区管理范围外。

1 设计地块区位(首钢园区北区)Design plot location (north area of Shougang Park)

2 设计地块区位(冬奥会组委会办公区)Design plot location (office area of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3 星巴克景观设计平面图Landscape plan of Starbucks

4 咖啡厅南侧较为开放的空间Relatively open space to the south of the café

5 竹丛掩映北侧坡道掠水而上 Bamboo grove sets off the northern side of the ramp sweeping up the water

2 设计对策

场地的原址首钢园区是钢铁工业生产基地,对周边地区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同时,首钢的变迁史又折射出首都工业发展的轨迹,也见证了百年来中国工业发展与进步的历程。因此,设计需要保护首钢工业遗址,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实现工业遗产资源的再利用;挖掘场地历史记忆,考虑社会与经济效益,注入新的业态与活力,实现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设计试图通过倾注活力与重构记忆的方式达到现代公共景观场所精神与景观功能的融合,将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运动精神交织在一起,助力首钢工业园区的可持续运营。

2.1 倾注活力

首钢冬奥会组委会办公区是在保留工业建筑和构筑物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修复、改造、加建等织补方式,给一系列转运站、原料仓主控室、联合泵站、除尘器等工业设备赋予办公、餐饮、展示、会议、咖啡、停车等新的建筑功能。

因此,3个地块的景观功能也应与建筑的空间功能保持某种一致性与关联性,通过对工业遗迹的重新挖掘,将其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实现与建筑新功能相适应的交通组织、活动承载、氛围营造,使场地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重新焕发活力。

2.2 重构记忆

在设计中,记忆语汇有时是“名词”,有时是“动词”。“名词”指留在脑海中的场所与事件;“动词”指去发掘和展示那些易被忘掉的场所与事件。作为“名词”,记忆只是一些场景片段,连接某一时刻的情感与思考;而作为“动词”的记忆则往往能主动地选择片段或构建符号来传达场所的精神。

首钢林立的烟囱、高炉,曾是大工业时代的骄傲,钢水飞溅的车间曾有年轻人向往的沸腾生活,如今已经沉寂为废墟。设计将原有的“废料”进行重构与塑造,最大限度地保留、利用首钢的历史信息,通过新的事件、场景、元素、映像,创造属于首钢、属于冬奥、属于未来的场地记忆——“重构记忆” (名词)的记忆(动词)。

3 星巴克咖啡厅

6 条形清水混凝土座椅Strip seats made of fair-faced concrete

7 从北侧坡道回望竹丛Looking back at the bamboo grove from the northern ramp

8 改造完成的控制室Renovated control room

星巴克咖啡厅位于奥组委办公区东侧,是首钢园区一个独具特色的独立小型建筑体,占地面积378.5 m²。咖啡厅所在的建筑并非新建,而是由原干法除尘器罐体设备旁的控制室改造而成。原控制室有3层,为了营造奥组委办公区向东的良好视线体验,将遮挡罐体主体的2、3层拆除,仅保留 1层框架,不遮挡原干法除尘器罐体。通过架空、挑檐等设计手段强调了咖啡厅的横向线条,与其背后的除尘罐体形成强烈的横纵构图关系。咖啡厅南侧加强了室内与3号高炉和工舍酒店的对视框景关系,西侧面向奥组委的立面则因道路和西晒问题需要进行一定的视觉遮蔽[2]。

9 咖啡厅边的静水面倒映高炉的“火光”Still water reflects the firelight of the blast furnace in the coffee shop area

10 静水面倒映咖啡厅的灯光Still water reflects the lights of the cafe

充分理解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是开展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前提工作。景观设计以此为基础衔接建筑功能以倾注活力,同时呼应建筑语言以重构记忆,在星巴克咖啡厅南、北两侧形成不同的景观空间和感受。

3.1 与建筑功能的衔接——倾注活力

3.1.1 空间

从城市服务职能的空间设定角度看,3号高炉干法除尘器罐体周边应该成为一个聚会、交往和休憩的空间,咖啡厅是与场地工业建筑的风格、形态与体量契合度较高的业态选择。顺应这样的建筑功能,咖啡厅周边环境设计与室内空间保持连续性,为消费者提供饮茶、休闲、观景的空间。

3.1.2 路线

咖啡厅的室内空间被架空,距地面1 m多,在平台上即可环视周围之景。提升的地坪则让新建筑拥有了轻盈的漂浮感,和背后紧邻的沉重罐体形成强烈的并置和对比的效果。同时也令原建筑的地梁系统以一种工业考古视角的“遗址”样貌呈现出来,强化了自身的新旧对话。提升的地坪需要在建筑北侧设置无障碍坡道。北侧两列竹丛掩映着曲折的坡道,掠过轻浅的静水面转折而上,使行人经过曲径通幽而后到达疏朗的架空平台,有了不一样的步行感受和动线。

3.2 与建筑语言的呼应——重构记忆

3.2.1 秩序

干法除尘器主要由容纳除尘布袋的罐体、检修平台和相关放散管道及控制设备组成。 8个干法除尘罐体和7层检修平台间形成了强烈的蒙德里安线条和色彩构成的“七横八纵”式的构图,具有很强的工业美学特征。

景观设计在介入之后不能打破建筑设计师努力调和的这种秩序而应进一步加强其所表达的空间关系。在南、北两侧建筑延展端设置横向的条形清水混凝土座椅,使建筑主体的横线条语言继续延伸至景观,并且特意选择了新疆杨(Populus bolleana)作为两端室外休息区域的荫蔽乔木。虽然其遮阴效果并不如卵形或伞形乔木好,但其瘦高竖长的形态与咖啡厅背后的竖线条除尘罐体形成一致的节奏,使得建筑东立面横纵交织的蒙德里安式构图通过景观的处理进一步加强。在罐体南部设置的木平台休息区,其线性的铺装纹理、梯形的木坐凳剖面、粗犷的芒草种植都与其后的交错楼梯形成呼应。夜幕降临,干法除尘罐体、咖啡厅、南侧条凳及铺装、北侧坡道在灯光的映照下形成3种奇妙的质感和层次,与周边的绿色种植形成了一种新的场景。

11 筒仓南侧交错的绿地和铺装Interlaced green space and pavement in the south area of the cylinder

12 北七筒办公区的圆柱墩成为座椅的构件Cylindrical piers become seating components in the North Seven Cylinder office area

3.2.2 映像

咖啡厅南端就是宏伟的3号高炉,其烈焰般赤红色的灯光效果已成为园区非常独特的打卡景点,而在咖啡厅南端的室内卡座则是观赏3号高炉的最好角度之一。在新的景观空间中,观者的视线除了与周边风景直接相遇之外,还可间接与咖啡厅南侧底层的静水面反射的景色相遇。这片净水池的深度较浅,恰好能够充当反射的镜面,拉近两者在看与被看之间的相互关系。白天,一排排透露着野蛮力量的排架高炉、周边洁净的建筑立面、随风摇曳的纤细枝条、人来人往的身影等景象皆倒映在这块静水面上。夜晚,临坐咖啡厅南侧的窗前平台,缓慢涌动的水波将原本凝固的在高炉上的“火光”倒映其中,翩翩起舞,曾经熟悉的画面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下又营造出一种不真实的幻境。而此时,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满屋的灯光和看“炉火”的人亦投影到静水面上,又是一番很真实的人间烟火。

4 北七筒办公区

北七筒办公区位于冬奥广场的最北部,北起阜石路,南至料仓街与冬奥组委办公区为邻,西至现状厂区路,东至停车场。原为一组圆筒状的储藏工业原料的仓库。依据《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工业主题园的功能定位为:以工业资源的保留再利用核心区为主要空间,强调对传统工业文化的传承,以工业博览、休闲、展示、拓展、露天文艺表演为重点开发功能,在满足工业资源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各类创意活动及相关商业活动的聚集。因此建筑设计保留了其原始工业风格,在原来 400 mm厚的混凝土筒壁上切割出的方形洞口用以采光,成为单层办公面积近400 m²的创意办公空间。景观设计着重从空间营造、重构元素2个方面来达成设计目的。

4.1 顺应空间、因势利导

北七筒的建筑改造设计充分挖掘基地工业遗存的价值,保留原有工业风貌,体现原有基地的工业感和尺度感,建筑平面保留原有结构体系,将新建交通空间外置,同使用空间有清晰的区分界定。

13 北七筒办公区景观设计平面图Landscape design plan of North Seven Cylinder office area

14 展示中心入口广场景观设计平面图Landscape plan of the exhibition center entrance plaza

15 入口展示空间Display space at the entrance

16 媒体发布空间与混凝土座椅Media release space and concrete seating

景观设计顺应带状场地与7个筒仓嵌套出的异形空间,通过线性的铺装延展空间,形成路径,通过错落的空间边界将绿地、铺装穿插织补在一起,导入变化。简化烦琐的竖向处理,通过景观台地来化解高差,台阶状的混凝土挡墙与建筑材质相得益彰。设计在筒仓南、北两侧营造不同的空间感受:南侧贴近建筑种植乔木,软化建筑立面,营造场地的开放感;北侧远离建筑种植乔木,通过绿植软化北侧挡墙,形成私密的庭院感受。

4.2 重构元素、记忆感知

建筑立面保留了原有结构筒壁,直接外露呈现,同时结合新技术、新材料(如金属幕墙与玻璃幕墙)形成具有表现力的造型语汇,与原有工业遗存形成并置和对话。

景观设计就地取材,筒仓开窗时,由于切割方式而形成了若干边缘锯齿状的圆形混凝土废料,回收这些废料作为坐凳主体,实现与建筑改造痕迹的呼应。坐凳的另一部分则是裸露的钢筋支架、木质座椅。两者以自身独特的构造方式并置在一起,共同潜唤着特定的记忆感知。这种对原有工业建筑元素进行拆解与重构,在旧有场地记忆的基础上延展出新的记忆的想法,也与建筑改造的思路不谋而合。

5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示中心入口广场

展示中心位于北京冬奥组委会办公区西南角,共3层,由首钢老厂房改造而成,保留了原有建筑结构和部分设施,将现代化展示手段与工业遗址保护高度融合。景观设计将广场划分为入口空间、绿地空间、休憩空间、媒体发布空间、展示空间、logo墙等区域,满足了入口广场的功能需求。点景大树的混凝土种植池与混凝土特色铺装定义了入口展示空间,丛生的元宝枫(Acer truncatum)正好柔化了展示中心工业感的建筑立面;媒体发布空间旁设置的混凝土座椅形成了恰到好处的三角休憩空间;混凝土logo墙、混凝土台阶、场地和道路统一的线性铺装、整齐的树阵布置构成了一种与建筑相呼应的工业秩序与感知。

6 结语

在冬奥会组委会入驻的背景下,如何把闲置的首钢园区转变成充满商业价值、文化创新和社会活力的新型都市空间是后工业景观设计面临的全新命题和挑战。过去的记忆不是历史包袱,而应成为重构未来的原点与内核。由此,设计本着 “理解过去的工业,而不是拒绝;包容过去,而不是抹灭”的态度,通过新的事件、场景、元素、映像,为场地倾注活力,重构记忆。

猜你喜欢

办公区首钢咖啡厅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Tanatap环形花园咖啡厅
浅析迎泽大街集中办公区办公楼维修改造工程设计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乔布斯办公区理念的启示
首尔“世事难料”咖啡厅
CupOne咖啡厅
In's咖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