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室指数的探索与实践
2020-02-25高巍
高巍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近年来,各级工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围绕选树培养劳模,宣传劳模先进事迹,发挥劳模作用,落实服务劳模政策等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的先锋引领作用,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中国电信上海市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新任务,坚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针对电信工会在工作室的创建、运行,管理中的现状和特点,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经全面调研、模型验证、结果分析、指标优化等,发布工作室指数80。
一、工作室的基本概况
中国电信上海市工会从2010年开始工作室创建工作,至今有全国劳模示范创新工作室1家,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9家,上海电信十佳工作室48家,装维工作室16家,所属基层工会命名的工作室94家。作为央企二级单位,中国电信上海市工会结合行业特征、企业特点、工会特色,制定了《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十佳工作室创建管理办法》。《办法》明确工作室实行分级创建,即基层级、公司级、公司及以上级。工作室实行分类创建,包括但不限于劳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首席工作室、巾帼示范工作室、技能工作室都可以申报十佳工作室。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基层工作室成立满一年可参评,指数达标即授予公司“十佳工作室”,原则上三年复审,复审通过后继续命名。48家十佳工作室中以公司级以上劳模为领军人物的工作室20家,参与十佳工作室工作的公司级以上劳模28人。具有高级技师21人,技师48人,高级工174人。各类创新成果241项,成果转化142项,申请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
二、工作室指数的构建
1.样本的选择。2017年指数构建时,我们从实际出发,结合工作室规模、性质、经费、创新等方面的差异,选取41家十佳工作室为样本,并将41家工作室划分为4个大类,分别是前端类8个、后端研发类16个、渠道类10个、服务类7个。
2.调研方法。我们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研和电话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历时4个月进行了全样本调研。2017年5月至6月期间对14个样本工作室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座谈访谈、资料核查和实物查看的方式把握现状,了解需求,记录特色,梳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输出调研问卷。2017年6月至7月间以问卷方式对27家样本工作室进行调研,通过第一阶段输出的问卷收集数据,整理共性,比较差异,发现问题。2017年7月至8月电话方式对全样本进行调研,采取取舍、补遗、复原、修正的方法输出了工作室评价的基本要素集合。
3.指数模型。我们将调研输出的基本要素集合与现有成熟模型进行比较,选择了Gladstein团队效能模型这一匹配程度较高的模型作为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Gladstein团队效能模型采用了输入、过程、产出的宏观框架,以团队特征、团队结构、可获资源、组织结构为输入,以团队互动、任务特征为过程,以团队效能为输出。工作室基本要素集合中的领军人物、年龄结构、学历技能、工作分工可以匹配团队结构;工作室分类属性、成立年限、工作目标可以匹配团队特征;工作室场地、经费、设施可以匹配可获资源;工作室的选拔机制、激励制度可以匹配组织结构;工作室关系培养、交流沟通可以匹配团队互动;项目参与、研究方向可以匹配任务特征;创新成果可以匹配成果产出。
4.指标体系。经过模型验证,指标分析,结果优化,并构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有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构成。
指数构成权重的设定采用专家排序法(德尔菲法的优化版)。根据选取的评价因素,按其重要程度,对“自评分”“第三方评分”和“专家评分”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通过秩和运算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最重要的为1,次重要的为2,最不重要的为3。权重的计算如下:
得出结果:“自评分”权重25%,“第三方评分”权重27%,“专家评分”权重48%。
5.指标统计。对于47项三级指标,我们从两个属性进行统计分析,即A类属性(以有或无来衡量)和B类属性(完成数量来衡量)。
(1)A类属性指标情况。从A类属性指标的情况来看,整体情况较好,有12个指标的整体完成率在80%以上,主要包括工作室的领军人物、规划、各类管理机制以及基础设施。但也有部分指标完成率相对较低,如“1.4.4工作室设施工具使用及维护台账”只有51%的完成率;在“1.4.6工作室经费管理”指标上,只有71%的工作室有经费使用计划;“4.1.1工作室新媒体建设与维护”指标显示,只有56%的工作室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工作室在宣传手段的丰富性上仍有提升空间。分工作室类型来看,服务类工作室在多项指标上完成率最低,整体表现最差。后端类工作室的完成情况是最好的,除了在新媒体的运用上有所欠缺外,大部分指标的完成率都居于前列。前端类和渠道类工作室的完成情况较后端类工作室稍差。
(2)B类指标情况。从B类属性指标统计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工作室在成员培养和成果创新方面较为投入,提交的材料最为丰富,人员培养和工作创新是工作室成立的主要目的,从指标的完成情况看,工作室能够较好地践行这些目标,充分体现工作室的价值。完成情况相对较差的方面是对外的宣传与交流。分工作室类型来看,渠道类和后端研发类工作室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好;前端类工作室在创新过程与成果方面表现最好,这可能和前端类工作室成员学历较高有关,前端类工作室97%的成员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服务类工作室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差,这可能和该类工作室的工作性质有关。在其他指标上,不同类型的工作室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
6.指数结果
(1)整体指数。基于上述的指数模型、指标体系、权重计算、数据统计,得出工作室整体指数为80。整体指数80=自评分89×25%+第三方评分88×27%+专家评分70×48%
数据显示,一级指标中软硬件建设和岗位创新做得较好,得分率达到83%,品牌建设只有61%。二级指标中的创新过程、领导与规划、运营与团队管理、场地与环境管理都做得较好,得分率超过80%。特色宣传有待提高,得分率只有53%。得分率能很好地反映指标体系中一级、二级指标的健康状况,对工作室创建管理具有针对性指导意义。
(2)分类指数。前文所述,我们将全量样本划分为4个大类,所以除了整体指数80以外,还得到4个分类指数。
前端类指数81=自评分94×25%+第三方评分95×27%+专家评分67×48%;后端研发类指数83=自评分93×25%+第三方评分91×27%+专家评分73×48%;渠道类指数80=自评分86×25%+第三方评分87×27%+专家评分73×48%;服务类指数70=自评分77×25%+第三方评分76×27%+第三方评分76×27%。
数据显示,一级指标中,软硬件建设和岗位创新得分率差异不大;人才培养指标略有差距,后端研发类工作室得分率达73%,服务类工作室只有57%。品牌建设指标差异最明显,前端类工作室的得分率达70%,服务类工作室只有39%。10个二级指标显示,前端类工作室有4个指标得分率过80%,后端研发类工作室有5个指标得分率过80%,渠道类工作室有4个指标得分率过80%,服务类工作室有24个指标得分率过80%。4个样本分类在指标注重具有工作室特色的宣传都不高,分别只有55%、56%、49%、48%,有待提高。服务类工作室在指标建立内、外部各层级的交流体系只有36%,有待加强。分类指数的得分率能对工作室的各项工作进行比较,对工作室的管理创建有分类指导的作用。
三、工作室指数的应用
2017年工作室指数正式发布后,我们将指数直接应用于工作的管理创建,及时修订了《工作室管理办法》,明确以指数为创建标准,指数达标即授予十佳工作室。两年复审,复审通过后继续命名,连续三年指数不达标的工作室,将取消称号。在以指数为标准的工作室创建管理实行两年后,我们于2019年对41个原十佳工作室进行了复审,对22个新申报的十佳工作室进行了评审,并动态发布了新的工作室指数92。
1.指数变动情况。目前,整体指数从80到92,提升15%。前端类指数从81到92,整体提升17%。后端研发类指数从83到92,整体提升11%。渠道类指数从80到92,整体提升15%。服务类指数从70到88,整体提升26%。
数据表明,从整体指数到分类指数全面提高,说明各工作室以指数为标准的管理创建水平不断提升。分类指数显示,前端、后端、渠道工作室都达到了健康水平。2017年后端研发类工作室健康水平最高,达到83,前端类工作室后来居上,2019年达到了95。服务类工作室虽然最低,但提升速度最快,提升了26%。
一级指标得分率对比显示,前端类工作室在软硬件建设提升了10%,在人才培养提升了19%,在岗位创新提升了8%,在品牌建设提升了21%。后端研发类工作室在软硬件建设提升了5%,在人才培养提升了13%,在岗位创新提升了8%,在品牌建设提升了13%。渠道类工作室在软硬件建设提升了5%,在人才培养提升了11%,在岗位创新提升了6%,在品牌建设提升了18%。服务类工作室在软硬件建设提升了12%,在人才培养提升了24%,在岗位创新提升了9%,在品牌建设提升了44%。
2.复审情况。我们以指数为标准对已获十佳称号的工作室进行了复审,检验一年多来41个全量样本在指数标准下创建管理的健康程度。
数据对比显示,所有样本工作室的创建管理水平都有所提升,提升50%以上的工作室有2家,提升大于20%小于50%的有9家,提升大于10%小于20%的有15家,提升小于10%有15家。虽然都有提升,但不代表都健康,个体和分类指数比较显示,有15家工作室健康未达标。
分类比较数据显示,前端类8家工作室中有2家没有达到95,后端研发类16家工作室中有6家没有达到92,渠道类10家工作室中有5家没有达到92,服务类7家工作室中有2家没有达到88。
3.新建达标情况。除了复审,我们还以指数为标准对新创建的22家工作室进行了评审,按工作室的分类,引入健康均值Y作为参考。Y=(X代表工作室类别,n所属类别中复审和评审工作室总量)
前端类新创建的7家工作室中有2家达到健康均值;后端类新创建的12家工作室中有4家达到健康均值;渠道类新创建的2家工作室中有1家达到健康均值;服务类新创建的1家工作室中没有达到健康均值。因此,新创建的22家工作室有7家被授予十佳工作室。
四、结论和展望
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工作室指数是中国电信上海工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创新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自觉运用改革精神谋划工会工作的创新实践。实践证明,指数对中国电信上海市工会工作室的健康状况有了客观衡量,更对二级单位工作室的创建管理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其作用主要体现在:1.客观性。指数以模型化、直观化、数据化的方式对工作室的创建管理作出评价,能够实现数据可查、方法可行、过程可控、短板可知、结果可信,相对客观地反映了工作室的健康状况。2.可比性。指数不只是一个值,而是一组。除了整体指数,还有前端、后端、渠道、服务四个分类的指数。每个工作室可以和分类指数比,也可和整体指数比。一级指标得分率,二级指标得分率也可以比,以为取长补短提供依据。3.参考性。指数细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和103项细分项。细分的目的是给工作室指导借鉴,以指标的方式告诉工作室具体需要做点什么,可以怎么做。
全总十七大报告提出,各级工会要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中国电信上海市工会将以工作室指数为抓手,积极探索实践,进一步推进工作室创建:1.优化指数。在分析总结阶段成果的基础上,优化各级指标和细分项,要进行合并、删减、调整等,以不断适应情况的变化;并进一步调整分值配比,提高人才培养和岗位创新分值,激发工作室在岗位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力度。2.将工作室上“云”。工作室作为群众性创新活动团体,具有团队性、动态性、过程性、多样性等特点,为减轻负担、提高效率、突出成效,可以引入云平台和工作室结合起来。3.整合资源投入。各级工会每年为工作室提供扶持经费,但还远远不够,要争取更多行政资源,比如创新资助、个人积分、荣誉体系、千兆宽带等,实现资源整合投入。
中国电信上海市工会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以工作室为抓手,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听党话,跟党走,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企业三大目标,三大任务,三化转型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