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疆民族融合现状调查研究
2020-02-25艾力米热·阿不都拉唐巧瑛蔡晓雯肖星阿依达娜·沙依兰别克
艾力米热·阿不都拉 唐巧瑛 蔡晓雯 肖星 阿依达娜·沙依兰别克
摘 要:塔里木大学作为一个由多个民族的学生组成的大家庭,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占学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民族团结工作是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学校招生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内地生源涌入塔里木大学,与当地少数民族同学朝夕相处产生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調查问卷的方式,针对塔里木大学多民族融合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更好的了解在民族融合之下,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认知;少数民族饮食;交往交融;择偶观
一、研究背景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文化之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从长安经过这里直接到达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因此,东来西往的人们、不同的族群都在这里留居、繁衍、交融,不同的文化也在这里碰撞融合。可以说,新疆一直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园。在西部大开发的的推动下,南疆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各种外来文化进入南疆,使南疆文化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也促进文化融合。塔里木大学作为南疆的高校,民族融合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塔里木大学作为一个由多个民族的学生组成的大家庭,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占学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民族团结工作是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建校以来,学校党委就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因此塔里木大学一直以来实行民汉合宿、三进两联一交友、结对子等活动以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近年来学校招生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内地生源涌入塔里木大学,与当地少数民族同学朝夕相处产生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也有不少学生从小跟随父母迁居新疆,跟少数民族接触较多,相比于初来乍到的内地学生可能更能适应与少数民族一起生活学习。
二、研究过程
基于新疆南疆民族融合的背景下,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针对塔里木大学多民族融合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更好的了解在民族融合之下,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存在问题。为得到更客观真实的调查情况,此次调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方式。由于线下问卷进行过程中参与答卷的学生积极性不高,我们会分发小礼品来提高学生答卷的积极性,也考虑到学生的自我隐私保护意识,采取线上匿名答卷。将线上线下问卷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更准确客观的了解新疆南疆民族融合现状在塔里木大学的反映。根据此次调查问卷结果,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综合考虑,对民族融合现状有了很深的认知与了解,并对于民族融合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得出可行的解决策略。本调查从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了解、人际交往适应、生活适应和择偶考虑等方面,对在疆内上学的汉族大学生在新疆的适应状况进行调查。
(一)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方面认知
从上图一中我们可以看出,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有74%的汉族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只有26%的学生由于个人或其他原因不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吸引大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探究热情;校园海纳百川包容多元文化氛围,因此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一定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汉族学生明显不同,因此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了解较少。所以民族融合对民族文化之间的了解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增进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从上图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还各持有不同的态度。有44%的学生认为民族文化的融合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丰富性,但要提取出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去其糟粕,[1]而39%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应当完善保留下来所有文化,他们表示在不弃掉原有文化的同时适应新的文化。而只有17%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应当任其发展,自生自灭。其原因是这部分大学生认为,民族文化的融合应该具有统一性,并且表示他们可以弃掉原有的文化,去适应因此从此数据就能看出各个少数民族对他们自己的文化各有不同的态度。
语言文化属于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通过调查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语言了解发现,只有6%的少数民族学生是对自己民族语言是完全不了解不会说,而他们的居住环境多在发达城市,表示身边的少数民族很少,没有太多进行母语交流的机会。剩下的87%的少数民族学生都对自己民族语言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而他们多数都为居住在乡村,或者小县城,周围是有很多少数民族。可对自己少数民族语音完全熟悉的学生却占很少数。由此看来,居住环境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的决定性很大。
(二)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饮食方面认知
如图三所示,饮食文化属于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调查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饮食的了解发现,只有6%的汉族是完全不了解,剩下的94%的汉族都对少数民族饮食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其中,一般了解的汉族就占到了48%。新疆美食多,风味独特,早已为人熟知,在全国各地到处可寻到大盘鸡、手抓饭、拉条子、羊肉串的踪迹。
如图四所示,通过调查当今社会下少数民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民族风俗的接触,我们了解到有46.08%的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出现过生活习惯上的摩擦,并且大部分保留了自己的民族风俗,其余的36.27%只是参加少数重大民族节日和活动。还有极少部分6.86%的少数民族完全汉化。虽然民族融合会带来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冲突,可还是有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民族风俗在与其它民族相处生活中运用。
(三)民汉学生之间的交往交融方面
如图五,民族融合的现状避免不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人际交往。经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接触中,有84%的汉族对少数民族都是没有排斥心理的,而且几乎没有同学出现很强的排斥心理,所以在民族融合之下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是比较融洽的。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原则;新时代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更使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得到更大的关注。[2]
如上图六所示,通过调查民族融合对对文化碰撞的影响,我们了解到有56%的汉族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出现过生活习惯上的摩擦,其余的44%也是小摩擦占了大部分。虽然民族融合会带来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冲突,但还是有大部分的汉族可以与少数民族在生活中和谐相处。各民族的文化都是经过历史的考验而流传下来的,文化的碰撞实现了百花齐放,同时也要注重保护文化的多样性。[3]
(四)择偶观方面
如图七所示,通过调查民族融合对在疆汉族择偶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在面对少数民族异性追求者时,有76%的汉族在择偶时都会考虑到少数民族的文化及习俗问题,说明他们对这些文化差异还是很在乎的,只有24%的汉族不会将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纳入考虑范围。对于各民族间族际婚姻的研究也是客观评价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聚居地域的联系对择偶有很大的影响。
如上图八,通过调查民族融合对在疆少数民族择偶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在面对其它民族异性追求者时,有62%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择偶时都不会太多考虑考虑到其它民族的文化及习俗问题,,并持有认可态度。说明少数民族学生在对这些文化差异不是很在意,只有27%的少数民族学生会将其它民族文化习俗纳入考虑范围。不同生源地的同学对跨民族恋爱的看法都不同,在多种民族存在的地方,对于跨民族恋爱的看法是相对于开放的。[4]
三、民族融合现状分析
团队本身由不同民族的学生组成,对于民族融合方面的研究比较熟悉。团队成员在相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节日文化,我校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关系融洽,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有利于我们开展这样的调查研究;通过对以往关于民族融合的了解,开展了此次调查研究活动。我们团队将充分发挥我校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民族团结活动,引导各族师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了解到我校民族融合教育使语言交流得到强化,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更多扎根边疆、屯垦戍边的服务人才。
据上述调查问卷,我们不难发现,民族融合在多民族同胞聚居区,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像新疆(南疆)这样的多民族融合发展的示范性区域,民族融合、民族团结,显得尤为重要。
团队前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以塔里木大学为例,对在校大学生不分年级、专业、性别、民族等方面,内容围绕民族认知、生活习性、文化习俗、社会交往等几大类展开,对校内民族融合现状进行调查,在此过程中,虽有部分同学因各种原因不愿配合,但调查依然较为顺利的进行完毕。调查结果如下:
1、在民族认知上,学生们有充分的觉悟,充分认识新疆是为多民族聚居地,并能主动意识到民族团结于新疆而言的重要意义,思想作用于行动,身体力行维护民族团结。
2、其次,關于生活习性,塔里木作为新疆南疆发展的示范性高校,长期以来把民族团结作为学校发展的落脚点,不仅思想上高度贯彻民族团结进步,在实际行动上也在融入民族团结融合的主题。学校一直以来实行“民汉合宿”,这一具体措施,把民族融合落实到了学生生活中,让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生活上积极交流交往,互相学习,团结进步。
3、学校提供了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机会,关于文化互鉴,也是开展了很多的主题活动,学校上级领导教师也是相当重视,具体表现在“结对子”“三进两联一交友”以及庆祝少数民族同胞的重大节庆日等,这些都将大大促进民汉交流和互动,互动性增加,主动性便提高,民族融合就会有进一步发展。
4、至于社会交往,不论是在学习上,工作上,日常生活中,交往都是不可避免的,积极有效的交往可以相互促进。因地制宜,很多的学术调研项目都是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交流合作,培养默契,情感也进一步升华。
综上所述,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对于民族融合这一主题,学生是正向的,是积极的,是理性的。对于极少部分认识不够的情况,我们应加以引导和促进,这对于深化民族团结这一思想认识也有着极为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四、对策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塔里木大学民族融合现状发现,目前塔里木大学民族融合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作息规律不一致导致的宿舍矛盾;没有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但也包括内地的同学初来乍到不了解情况;交友方面的差异;文化之间也存在的摩擦与碰撞,由于民族融合给部分少数民族同学带来的影响,部分少数民族同学对少数民族文化持有任其发展自生自灭的态度;少部分同学对习俗习惯的毫无保留属于完全汉化,这不利于发扬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系统分析整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1)聚餐交流,互相了解饮食文化,在此过程中增进交流互动,并可以互相宣传家乡美食。
(2)民族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学院级或者学校级),广泛宣传,鼓励积极参与。
(3)联谊交友,以歌舞文化形式促进不同民族间交流学习。
(4)学校方针政策上要继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和交流,并深入推进(作为政策支持)。
(5)做好宣传和引导,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竞赛(比如主题手抄报比赛、展板展示、书法绘画,摄影等)。
(6)语言学习上的互相帮助,交流少,较大部分因为语言不通,塔里木大学开设的维吾尔语教程的课少数民族同学可以教汉族同学,汉族同学多多教少数民族同学学习普通话,语言上可以以这种互相教学形式来增进民族间的了解交流融合。
五、结语
塔里木大学汉族同学对少数民族文化和饮食习惯较为了解。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是因为身边有不少民族同学以及舍友,所以较为了解。而且与少数民族同学舍友接触大部分没有排斥心理。少部分同学表示谈不上排斥,反而更愿意去亲近接触。由此说明民族之间关系还是较为融洽。塔里木大学大部分少数民族同学对于少数民族文化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者保留所有文化的态度。对于语言文化大部分少数民族会讲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并且保留民族风俗习惯而且极少出现生活习惯上的摩擦。对于不同民族恋爱,大部分少数民族同学持有认可的态度,并不会因为考虑到文化及民俗习惯而不认可。
参考文献:
[1]新疆少数民族汉语言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温碧华.语文建设. 2015(36)
[2]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评估体系构建研究[J].库尔班·阿吾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08)
[3]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汉语语言能力培养及建立描述语库刍议[J].朴爱华.语言科学.2013(06)
[4]少数民族文化语境中的新疆双语教育[J].马岳勇,董新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