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诊断
2020-02-24魏茂泉
魏茂泉
【摘 要】 目的:分析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T和MR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23例胸腹部巨大淋巴结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经手术证实患有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总结患者CT和MR扫查影像学特征。结果:单发肿块3.0-6.0cm,多发性肿块直1.0-4.0cm,形状近似圆形或者卵圆形;CT扫描病理型为透明血管型,等密度,密度分布相对均匀;MR扫描T1WI序列等信号,T2WI序列高信号。结论:CT和MR扫查均能够良好显示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病理变化,临床诊断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T;MR;病理变化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205-02
鉴于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为良性病变,故而临床上需要通过区分胸腹部肿瘤良恶性病变用于鉴别诊断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本文旨在研究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采取CT和MR扫查的影像特征,择取23例患者开展临床研究,详细报道如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23例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共计有9人,女性患者共计有14人,年龄上限值为53岁,年龄下限值为2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0.6±2.8)岁。其中15例患者为胸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共计有8例患者为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5例患者为浆细胞型病变,18例患者为透明血管性病变。在胸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中,14例患者无明显症状,为体检后发现纵膈或者肺门异常后进行复查,仅1例患者出现持续低热、咳嗽以及胸闷症状,至医院就诊。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中仅2例患者出现不规则腹泻、腰酸以及持续低热症状,余下6例患者无明显症状,体验异常复查。本文研究内容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准予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已同意提供个人诊疗资料并签署知情文件。
1.2 方法
15例胸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中共计有9例患者接受CT检查,6例患者接受MR检查,使用GE Optima 360 Advanced进行MR检查,使用GE64排CT机进行扫查。CT扫查:先进行常规平扫,参数设置:间隔:10mm,层厚12mm,从主动脉以上扫查至膈面,使用优维显对比剂,用量控制在80-100ml内,注射速度控制在2-2.5ml/s流速内,50s后进行扫描。MR扫查:取横断位,心电门控参数:T1WI序列:TE:20-35ms,TR:400ms;T2WI序列参数:TE:90-120ms,TR:2100ms。注射马根维显对比剂进行MPSPGR序列增强扫描,注射20ml对比剂,注入对比剂后进行扫描,通常需要扫描三次,最后一次扫描需要延迟2分钟。
8例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中共计有6例患者接受CT检查,2例患者接受MR检查。CT扫查,患者需要预先饮入1L清水,之后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使用欧乃派克对比剂,控制用量在80-100ml范围,静脉注射速率控制在2.0-2.5ml/L,45s后进行扫描,70s后再次扫描。MR扫查,取横断位扫查,参数设置:T1WI序列:TE:30-42ms,TR:600ms;T2WI序列参数:TE:90-120ms,TR:2000ms。注射马根维显对比剂后进行MPSPGR序列增强扫描,注入对比剂后进行扫描,注射20ml,通常需要扫描三至四次。
1.3 观察指标
(1)记录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病灶形态、大小以及分布情况;(2)记录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T表现;(3)记录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MR表现。
2 结果
2.1 肿块形态、大小以及分布情况
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能够清晰辨别周围结构边界,单发性肿块直径为3.0-6.0cm,多发性肿块直径为1.0-4.0cm。15例胸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中,右侧肺门5例,左侧肺门4例,左侧主肺动脉窗2例,右侧气管旁3例,1例多发性;8例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中,后腹膜部位2例,右侧肾上腺区域4例,2例多发性。
2.2 CT表现
透明血管型钙化肿块为不规则团状或者枯枝状分布,CT平扫病灶与周围组織等密度,密度性对均匀。
2.3 MR表现
T1WI序列扫描等信号,T2WI序列扫描高信号,应用T1WI和T2WI序列扫查发现6例患者病灶周围出现留空小血管。
3 讨论
与其他肿瘤相比,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同时病理特点不明显。由于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病灶常位于腹膜纵膈区域和腹膜后区域,在鉴别诊断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由于术前诊断正确率过低,导致患者无法接受循证治疗,对预后影响较大[2]。巨大淋巴结增生常侵犯胸腔部位,手术前确诊率较低,故而深入研究其病理和临床表现对于提升临床诊断正确率意义重大。当前医学生关于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病理研究还尚未明确具体发病机制,现已了解药物、病毒感染以及慢性抗原均属于引发淋巴结增生的危险因素。临床中透明血管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病变较为常见,患者中约有90.0%为该病变类型。通过CT增强扫查可有效对肿块进行定性,单发性透明性血管型病灶会有较为明显的强化,同时持续时间较长,与周围大血管密度非常相近。MR扫查发现T1W2序列为高信号,T1WI序列为等信号,与富血管型病变有关[3]。
综上,应用CT和MR检测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均可起到较好的诊断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诊断研究[J].中外医疗,2019,38(15):193-195.
[2] 伊军.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的临床诊断[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1):130.
[3] 蒋亚平,周康荣,徐松涛.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11):83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