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腰腹肌肌力训练护理对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2-24张慧
张慧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腰腹肌肌力训练对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护理,研究组术后 6 h 即行腰腹肌肌力训练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康复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康复优良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24h以及术后48h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腹肌肌力训练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值得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腰腹肌康复训练;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187-01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手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明显优势,但要取得最佳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前提是积极做好术后康复[1]。本文观察分析了腰腹肌肌力训练对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6例。其中,研究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62.35±6.11)岁。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2.28±6.2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护理,研究组术后行腰腹肌肌力训练方案,应用科室悬吊设备辅助腰腹肌动力练习,训练强度通过调节悬吊绳的高度、练习组数等方式来调整。术后6 h行仰卧单腿悬挂提髋并维持练习,术后24 h主动行仰卧提髋单脚开合练习,72 h进行仰卧提髋双脚开合锻炼,每天3遍,以患者可耐受情况下指导进行。实施内容如下:(1)仰卧单腿悬挂提髋并维持。术后6 h,患者取仰卧位,左腿抬高30°~60°,后跟放于床尾弹性悬吊带上,右腿屈膝与床面呈90°,依靠腹部及左腿牵拉力缓慢抬起髋部,抬离床面高度视患者情况而定,维持15~30 s缓慢放平,休息30 s后重复提髋动作。同法换右腿,各做20组,3次/日。(2)仰卧提髋单脚开合练习。患者取仰卧位,左腿抬高30°~60°,后跟放于床尾弹性悬吊带上,右腿屈膝与床面呈90°,依靠腹部及左腿牵拉力缓慢由内向外水平摆动,摆动幅度视患者情况而定,一来一回记为1组,重复摆腿动作。同法换右腿,各做20组,3次/日。(3)仰卧提髋双脚开合练习。患者取仰卧位,双腿抬高30°~60°,后跟放于床尾弹性悬吊带上,依靠腹部及双腿牵拉力缓慢由内向外水平摆动,摆动幅度视患者情况而定,一来一回记为1组,重复摆腿动作,做20组,3次/日。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进行评价。②康复疗效。术后 8 周,应用腰椎功能 MacNab 评定标准评价。优为无痛、运动受限,能参加正常工作和活动;良为偶发非神经性疼痛,主要症状减轻,能够参加调整好的工作;可为一定程度的功能改善,仍為残废和(或)失业状态;差为检出持续的神经根受损表现、术后症状反复发作,不得不手术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康复优良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如表2所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24h以及术后48h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手术及术后制动使腰背部肌力处于受压、疲劳、损伤等相对薄弱状态,从而加重术后疼痛程度。腰腹肌肌力训练方法充分考虑术后早期制动需要,并兼顾腰腹部伸屈肌等张运动,符合椎体术后腰腹肌力量下降明显的特点,对于腰椎骨折患者肌力及疼痛症状的改善有一定优势[2]。腰腹肌肌力训练方法根据骨质疏松性腰椎椎骨的病理特征,利用绳索吊带等将患者下肢脚踝悬吊起来,使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借助悬吊带形成的支撑反作用力使下肢短时间内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迫使机体调动下肢、腰腹部群维持躯干稳定的状态,从而利于神经对肌肉控制达到正常化,还可以通过可调节的吊绳将腰腹部肌和下肢肌群力量的传递、组合和控制能力连接起来,以激活功能不良的腰腹肌,使患者术后康复达到最佳效果[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康复优良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24h以及术后48h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综上所述,腰腹肌肌力训练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值得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晓瑜,陆映霞,陈小瑜.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腰腹肌肌力训练的疗效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6,15(2):38-40.
[2] 朱振军.腰腹肌肌力训练对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58-59.
[3] 伊恕嵘.悬吊式腰腹肌训练在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7,9(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