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脑膜瘤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0-02-24董岩

健康大视野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心理干预

董岩

【摘 要】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在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单双号法将在我院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一般组,均对两组实施术后康复护理,仅在试验组的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护理前的心理弹性量表中坚韧维度、乐观维度、自强维度的评分与一般组比较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的上述评分均较一般组高,术后住院时间较一般组短,统计学处理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在脑膜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心理状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康复周期。

【关键词】 脑膜瘤切除术;术后康复护理;心理干预;心理弹性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142-01

脑膜瘤为我国人群较常见的一种颅内良性肿瘤疾病,发病数量约占全部颅内肿瘤发病数量的20%,多见于中年女性。因该疾病具有病情进展慢、病程长的特点,故大部分患者在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时确诊,此时,肿瘤体积大,多需要接受手术治疗[1]。外科手术虽然为治疗脑膜瘤的有效方法,但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部分患者在术后康复期间易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康复[2]。因此,有必要探索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期间的心理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将71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单号组)和一般组(双号组)。试验组的男女比例为23:13,年龄39-56岁,平均(45.6±2.8)岁。一般组的男女比例为22:13,年龄38-59岁,平均(45.9±2.2)岁。对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其家属在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一般组、试验组术后均接受康复护理,包括健康宣教、营养支持、肢体活动指导等。仅在试验组的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采取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1)情绪调节:术后患者精神状态较好后,与患者交流,保持态度和蔼,耐心回答患者的問题,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明确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具体原因,给予患者个体化心理疏导[3]。如患者担忧预后,告知患者该疾病为良性疾病,术后遵医嘱接受后续治疗,保持情绪乐观,能够获得良好预后。(2)认知干预:日常护理工作中,多与患者沟通,以良好的态度纠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产生的错误认知,避免患者主观意识导致自身心理应激水平升高。(3)希望理论: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日常护理工作中,尽量引导患者想一些开心的事情,在不影响疾病康复的前提下,可以做自己感情需的事。多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让患者感觉到生活充满希望,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弹性,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心理弹性:评价工具为CD-RISC量表,该量表中共包括25个项目,各项目均采取0~4分五级评价,划分为坚韧(0~40分)、乐观(0~24分)、自强(0~36分)三个评价维度,评分越高表示该维度的心理弹性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软件版本:SPSS 25.0;计数资料:采用n(%)描述,x2检验差异;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t检验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弹性比较

护理前:试验组心理弹性量表中坚韧维度、乐观维度、自强维度的评分分别为(22.4±3.9)分、(15.2±3.1)分、(20.1±3.8)分,与一般组的(22.5±3.6)分、(15.9±3.2)分、(19.8±3.7)分比较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t=0.112,P=0.911;t=0.315,P=0.638;t=0.283,P=0.719)。

护理后:试验组心理弹性量表中坚韧维度、乐观维度、自强维度的评分分别为(31.9±4.4)分、(19.1±2.5)分、(28.8±3.0)分,高于一般组的(26.2±4.2)分、(16.9±2.7)分、(24.3±2.8)分,统计学处理均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t=8.560,P=0.000;t=5.161,P=0.000;t=6.330,P=0.000)。

2.2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一般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9±2.2)d和(15.1±2.5)d,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t=3.949;P=0.000)。

3 讨论

早期,国内外具有研究表明,不良情绪引起的心理应激水平升高可导致生理应激水平升高,不利于疾病康复[4]。因此,应重视心理护理措施在患者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心理干预是基于护理干预模式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性护理方案,本研究主要评价其在脑膜瘤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由上文结果部分数据可知,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原因可能为:心理干预的应用,首先为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即明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针对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不同采取不同干预行为,包括纠正错误认知、给予情感支持等。一方面能够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一方面能够使患者充满希望,建立治疗信心,继而能够有效减轻心理因素对患者生理状态的影响,促进患者生理状态恢复[5]。

综上所述,在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利于患者疾病康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彩虹.心理干预在脑膜瘤切除术后康复观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135-136.

[2] 张会仙,鱼红,沙乐,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膜瘤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04):707-709+713.

[3] 李倩,刘洋利,袁颖洁,等.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08):919-921.

[4] 路旭,杨俊丽,王娜.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膜瘤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探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2):145-146.

[5] 唐海燕,李海丽,罗金花.理性情绪调节结合希望理论干预对脑膜瘤患者围术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11):38.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心理干预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心理弹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
心理弹性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