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西方非政府组织当中的“特洛伊木马”
2020-02-24胡欣
胡欣
非政府组织(NGO)是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和行为体,以其非政府背景、非营利运作、多元化手段,填补了战略与外交“硬墙”间的缝隙,在促进国际合作、文化交流、安全协作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欧美国家是NGO的最强输出方,但它们的不少非政府组织,打着促进人道、维护人权、缔造和平、保护环境等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行渗透干预之实,具有鲜明的两面性和严重的破坏性。
在上世纪末的苏东剧变中,欧美的NGO发挥了特殊作用。近十多年来,借助全球化平台,利用传统主权边界模糊化和信息技术进步等趋势,它们加大了对非西方国家的侵蚀,特别是抓住一些落后和新生国家对社会治理、科技、民生等方面援助支持的迫切需求,向其植入“糖衣炮彈”“慢性毒药”,甚至成为从内部瓦解对手的“特洛伊木马”。典型例子就是,在“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中,西方NGO煽风点火,甚至直接充当操盘手,向当地反对派提供资金、器材装备、战术策略指导、行动目标信息搜集等方面的支持。
这些NGO的活动是公开性和隐蔽性相结合,最大杀伤力在于渗透手段变化多样,且在源头国政府和金主支持下,善于进行长线投入。一些组织在他国推进所谓民生、文化、医疗等方面合作,想方设法向目标对象灌输西方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助推意识形态演变,为后续的社会变革预先打下思想基础。有的NGO借法律援助、专业培训等方式,拉拢目标国“持不同政见者”和“维权人士”,培养社会运动“骨干”,从中物色“政治代理人”。还有些NGO发布对目标国政治、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报告和介绍材料,通过混淆视听和贬低丑化,挑动民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在叙利亚内战中,代表西方价值观和利益的NGO四处活动,还曝出造假摆拍化武袭击受害者的“白头盔”丑闻,其阴险伎俩暴露在世人面前。
对于熟悉NGO套路的人而言,这类新闻早就不“新”了。冷战时期,西方业已形成一整套利用NGO推动“和平演变”的成熟战略,尤其擅长通过“软实力”领域的交往从事窃取情报、拉拢策反和政治颠覆活动。美国等国支持的NGO在俄罗斯十分活跃,每当俄出现政治波动,便不遗余力试图动摇政府统治根基。2012年,普京总统签署《非政府组织法》,明确将接收海外资助并从事政治活动的NGO认定为“外国代理人”。随后,俄情报和安全部门对境内西方情报人员进行了深挖排查,重点对象之一就是NGO,确认正是它们当中的一些机构策划了俄境内的街头暴力示威,并在乌克兰、克里米亚等地从事危害俄国家安全的活动。
偏爱打着民主、人权旗号进行自我标榜和自我实现的西方NGO自然不会放过中国。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几十年在华活动的有美国背景的NGO多达上千个。中国欢迎和认可合法依规的NGO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但坚决反对一些机构和人员披着NGO外衣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近年,多起境外NGO策反、勾联中国公民从事非法政治活动和间谍行为的事件被曝光,例如2017年的彭宇华、李明哲颠覆国家政权案,其背后就有外国NGO的身影。2016年,中国出台《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旨在应对“危害国家安全、颠覆国家政权、分裂国家”等现实威胁,加强对相关组织的法治化管理。
2019年12月,中国外交部宣布对在香港“修例风波”中推波助澜甚至直接披挂上阵的美国NGO进行制裁,包括“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人权观察”等,它们大多在国际上臭名昭著,与美国情报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成员甚至公开宣称“干的是中央情报局的活儿”。这些NGO在香港问题上颠倒是非黑白,散布不实信息,鼓动街头暴力,压制客观理性声音,抹黑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妄图割裂香港与祖国的血脉亲情和政治关联。中国政府对它们的制裁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力手段,也是对幕后黑手的一次警告:无国界不是无底线,非政府不是非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