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率先参与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

2020-02-24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年2期
关键词:皖江浦东大厦

[口述前记]卢荣景,1933年8月生。1984年12月至2001年1月,历任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省长、代省长、省长,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在1988年4月至1998年8月担任省委书记期间,他带领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并实施“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战略决策,使安徽成为第一个进入浦东新区投资开发的省份,在浦东开发开放中发挥了“领头雁”作用。

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这是中央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而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安徽省委、省政府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作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战略决策,并决定在浦东陆家嘴建造起第一座省级楼宇——裕安大厦,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借船出海,促进安徽扩大开放和经济发展。

皖沪合作源远流长

讲到安徽和上海的关系,首先要讲讲我们安徽的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长江沿岸,是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省份。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曾被毛主席划为沿海城市。这样,安徽和上海、长三角地区因地理位置比较接近,互补性强,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础。1957年7月,中共中央上海局为了促进地区间工农业的协调发展,召开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等五省一市经济协作会议,认为在国家统一计划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通过协作关系,互相帮助,互相支援,对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大作用。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成立包括中央华东局等在内的6个党的中央局。其中,中央华东局代表中央领导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等六省一市,机关驻地为上海,以加强对建立区域性的比较完整的经济体系等工作的领导。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催生了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研究,中央对此很重视。1982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成立上海经济区和山西能源基地规划办公室的通知》。上海经济区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个跨省区的经济区。1984年12月,安徽省加入。我可以说是这个工作的最积极分子。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成立以后,在制定跨省市的中长期重点规划、促进横向经济联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为推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省市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海市老市长汪道涵同志曾担任过上海经济区规划办主任。他是安徽嘉山人,对安徽的发展很关心。我在当安徽省长时,曾给汪老发过聘任书,聘请他担任安徽省政府顾问。汪老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很负责的人,答应的事情就认真去做。所以他同意担任安徽省政府顾问后,每年最起码两次来安徽进行考察,并为安徽的发展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包括把一些上海企业介绍到安徽。安徽的第一家外资企业就是由汪老引荐来的。

不过,由于安徽经济发展的底子薄,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安徽省的发展在长三角地区内并不突出。我们也在努力地探寻能让安徽走上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之路。记得1988年元月,我到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中央召开的主题为外贸体制改革的全国省长会议时,作了一次发言。当时,我很激动地说:“我有一个问题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江苏南京、江宁已批准对外开放,外国轮船可以进出,而安徽的马鞍山、芜湖和江蘇南京、江宁紧紧连在一起,就不允许对外开放呢?也不允许外轮到马鞍山、芜湖呢?是不是到了江宁就是社会主义,到了马鞍山、芜湖就是资本主义呢?对这件事不仅我想不通,安徽人民也想不通。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把安徽划到沿海要准备打仗,很多工业布点不能在安徽。现在改革开放又把我们划到内地,我们又不算沿海。其实早在1876年清朝时代,芜湖就被辟为通商口岸,当然是英帝国主义强迫满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开放的。”当时,中央领导笑着说,中央会考虑这件事的。

时间到了1990年出现重大转机,4月18日,李鹏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上海宣布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向世界显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心。从中央考虑看,加快浦东开发,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到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这为安徽加强与上海的合作交流,利用浦东这个开发开放的窗口实现借船出海,开辟了新途径。

呼应浦东提出开发皖江战略

其实,我听到关于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的消息要早一些。我是从时任国务委员的张劲夫同志那儿得到这方面的信息的。他说小平同志下决心要搞浦东开发开放。我一听到这个消息是异常兴奋,我们首先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带动安徽经济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只有抓住和依靠浦东开发开放这个机遇,安徽才能找到希望,才能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我们再也不能失去这次机遇了,否则我们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

于是,在1990年4月中央还没有正式下发关于开发浦东的文件时,我就委托安徽省计委主任陈健组织一帮人抓紧收集资料,了解中央在开发开放浦东上有些什么考虑。4月,我因胆结石开刀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到芜湖休养,省委工作由省长傅锡寿负责。我呢,也没闲着,利用休养机会带领一帮人在芜湖搞调查研究,专门思考、酝酿和讨论安徽省“如何呼应浦东、开发皖江”问题。所谓皖江,指的是流经安徽的长江“黄金水道”,横贯全省400多公里。皖江这一提法不是我们的发明,早在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提到了“皖江”。抗日战争时期,“皖江抗日根据地”是安徽三块抗日根据地之一。1959年,中共安庆市委机关报命名为《皖江日报》,并由谢觉哉题写报名。上世纪80年代,由安徽省顾委的老同志牵头,对皖江经济带花了很长时间进行调研,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并制定了规划。

对于加快安徽改革开放的迫切性,我是有着深刻的认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国的对外开放的。到1990年,对外开放已经扩展到了长江下游,如江苏省的江宁县、南通市建立了开发区,南京市建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享受国家开发区的待遇。可以说那时对外开放已经搞到了我省的家门口,而安徽还不能对外开放。外国商船能到江苏省的江宁县,但却不能进入紧靠江宁的安徽省马鞍山市和芜湖市。因为没有开放政策,无法享受出口创汇、减免税收等许多优惠政策和待遇,外商基本上也不会到你那里去投资和进行商贸活动。

而且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来看,都有一个规律:凡是沿海开放省份,享受国家开放政策的,发展都比较快。福建省过去也是比较穷的省份,但由于福建省的沿海城市属于开放城市,有国家的优惠政策,因此他们的经济发展条件比我们就好得多,发展也快。再比如广东、浙江、山东也是这样。浙江改革开放前,我们安徽的工业基础比浙江还是要好一些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他们能享受开放政策,经济很快发展起来并远远超过我们。我之所以要讲上面这些内容,就是想说明对开发、开放皖江为什么我们安徽人的认识会达到高度的统一。因为这是安徽人期盼已久的事情,期盼着这个机遇早日到来,期盼着经济发展更快一点。

在芜湖调研的这段时间,我和同志们紧张而认真细致摸情况、收集资料。后来,我的身体稍好一点,就回到省里召开了省委常委会议。在会上,调研组的同志向常委会汇报了开发皖江的意见。常委会一致赞成调研组的意见,认为安徽一定要抓住呼应浦东这个机遇,下决心要把皖江开发开放这篇文章做好,要有大动作,不能小打小敲,在全省要有大的行动。在省委统一思想和意见后,省里几套班子开始集体调查研究。1990年7月5日,省委、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同志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一起集体从合肥出发,前往长江流域调研。那时,我因手术后出现排异现象,伤口不能愈合并伴有化脓,人很痛苦。机关的同志好心地劝我说:“您身体都这样了,就不要去了。”我说:“这件事情是我提出来的,我必须要去,而且事情已到了这个程度,时间已经定好,明天就要开始调研,不能耽搁了,希望在这个时候大家都不要动摇我的决心,再困难我都要坚持下去。”

这样,省委组织的沿江调研组按期出发开展工作,为安徽“开发皖江”赢得了时间。7月5日至12日,从安庆市开始沿江调研,途经池州、铜陵、马鞍山,最后到达芜湖,实地调查研究,分别听取了5个地市及一些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汇报,进行了座谈。在芜湖调研结束后,12日至13日,在芜湖召开了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沿江的各地市委书记、市长、专员和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都参加了。扩大会议上,经过讨论,最后就开发开放皖江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7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记者张振国的报道,题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呼应浦东》。文章的中心内容就是“全省进一步动员起来,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当好配角,迎接辐射”。我在当年7月接受上海《文汇报》记者采访时曾说过,“我们决定重点开发在安徽境内406公里的长江经济带,迎接浦东开发的辐射,我们长江经济带在许多方面与浦东、上海存在着互补性。”我又说:“我们的基本战略是学上海。”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快工作的落实,在芜湖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后,我们回到省里及时召开了两个重要会议,建立一个领导小组,着力把呼应浦东、开发皖江落到实处。

第一个重要会议是7月25日召开的全省各地市委书记、市长、专员会议。我在会上指出浦东开发对我省特别是对沿江地区必然带来强烈的辐射,同时也为我们呼应浦东、服务浦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要求各地市、省直各部门正确理解省委的决定,支持省委的决策部署,把各方面工作做好。我还针对同志们存在的一些疑虑作了解释。比如合肥市同志提出合肥是省会,为什么不是开放的重点?省委、省政府把资金扶持的重点转到沿江了,对其他地市的发展会不会有影响?等等。

第二个重要会议是7月26日召开的加快沿江地区经济开发开放动员大会。我主持,省长傅锡寿作题为《抓住机遇,迅速行动,扎实工作,加快沿江地区经济开发开放步伐》的动员报告。会上我特别强调:这个动员报告是代表省委向全省广大党员、全体人民发出的动员号令。广大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和理解这个报告,切实贯彻省委关于加快沿江地区经济开发开放步伐的重大决策。为在全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省里的所有新闻单位统一行动,密集宣传“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还开展了大讨论,这实际上是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做好本身工作的大讨论,同时还是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大讨论。这几句话朗朗上口,再加上宣传力度大,切合安徽的实际,所以直到现在许多人都还记得。

我们建立的小组是开发开放皖江领导小组,组长由省长傅锡寿担任。领导小组首先着手制定开发开放皖江近期和长期的规划纲要,其次做好开放皖江的基础工作。比如在芜湖港建外贸码头、外贸仓库,配套建设接通一条7公里长的铁路;设立海关、防疫检疫、公安、边防等一系列部门。

1991年6月,李鹏总理来安徽视察工作时,我们向他汇报了要“开發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的战略考虑。李鹏总理当时拿出地图,边看还边问我:“老卢,你们提出的开发皖江,皖江在什么地方,怎么地图上找不到?”我说:“总理,皖江是一个形象的称呼,其实就是流经安徽的长江段称为皖江,共有400公里长。抗战时期新四军七师有支‘皖江支队,‘皖江很早就提出来了。”李鹏总理听了我的解释后说:“啊,我知道了。我在北京就听说安徽‘开发皖江,那时还不清楚‘皖江具体是指哪里。”

经过各方努力,1992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芜湖港对外国籍船只开放。当年就有不少外国籍轮船到芜湖,标志着安徽皖江开发、开放取得历史性进展。事实证明,借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这一历史机遇,开发皖江,使安徽能发展快一些,是安徽人民盼望已久的一件大喜事。

率先在浦东建造首座省级楼宇

根据我们的战略规划,呼应浦东、开发皖江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在浦东陆家嘴建造一座大楼,在浦东建起通往海洋的桥头堡和窗口。1990年8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决定在浦东成立裕安公司,投资建造裕安大厦。

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安徽的举动是没有想到的。他们很高兴、很欢迎,同时在各方面也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在裕安大厦门前还命名了一条裕安路,上海的银行也给我们提供了贷款。尽管如此,由于那时我们的条件比较差,资金方面十分困难。怎么办?我们就开动脑筋采取了“一船装到上海”的办法。具体来说,就是勘探设计由省里的勘探设计部门派人去,所需要的钢材由马钢供给,所需的水泥由海螺供给,把安徽各有关企业都动员组织起来,为建设裕安大厦贡献一份力量。1991年6月24日,裕安实业总公司在浦东东方路张杨路口刚刚动迁的2-2B地块上,举行隆重的开业典礼和裕安大厦奠基仪式,成为全国第一家进入浦东开发的省级公司。

其实,就在裕安大厦举行奠基仪式之前,1991年我们安徽省正遭受着特大洪涝灾害的考验。我们面临着十分繁重的救灾任务,资金也好、人力也好都需要向救灾倾斜。当时裕安公司的同志曾请示我:裕安大厦还要不要建,裕安的其他建设项目还上不上。我们省委经过研究最终决定:一定不能动摇,困难再大也要干。我当时讲过:“开业典礼如期进行。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我们能搞原子弹,大水过后,安徽还要生存、要发展,参与浦东开发的机遇不能失,这是5600万人民的重托。”我和省长傅锡寿带领安徽省党政代表团参加了裕安公司的开业庆典和裕安大厦奠基仪式。上海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和其他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参加了庆典。《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纷纷称赞裕安公司领头签约浦东新区第一块土地的批租,领头兴建裕安大厦并率先奠基开工,领头作为全国第一家省级内资公司进入浦东开发。裕安公司在浦东开发中起到了“火炬”和“领头雁”的作用。

下午,我们和上海市党政领导举行会谈。当晚,我们还邀请上海市党政主要领导吴邦国、黄菊等在我省驻上海办事处共进晚餐。据说上海市内部有规定,市党政领导一般不参加这些活动,可以说上海市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参加我们安徽裕安大厦奠基仪式,并在安徽办事处共进晚餐还是第一次。当然,我们安徽对于裕安大厦的奠基开工没有进行新闻报道,因为当时特大洪涝灾害还在影响着5600万安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那场灾害从6月底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因此,24日晚上我连夜赶回安徽滁县地区指挥抗洪救灾。说实在的,1991年的特大洪灾,给我们的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是迎头一棒。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我们不仅没有动摇,相反还迎难而上,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真的非常不容易。

对裕安公司和裕安大厦的建设进展情况,我一直非常关心和重视。1992年9月12日,我和其他省委领导在上海考察期间,专程视察了裕安公司、裕安大厦工地,并为裕安金桥出口加工区第一期工程剪彩,为裕安公司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裕安玛丽安娜服饰有限公司开业揭牌。1993年7月,当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进入实施的关键时刻,我和其他省领导一致表示:在当前经济宏观调控时期,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安徽省参与浦东开发的决心不变,增加对“裕安”的投资,加快“裕安”的建设速度。这一消息在同年7月26日的《文汇报》报道后,对当时国内外企业参与浦东开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1993年9月初,浦东新区首幢超高层大厦——裕安大厦封顶了。9月24日,我又专门抽出时间,与常务副省长汪洋等同志一道专程到上海,与上海有关部门、浦东新区的领导一起出席了裕安大厦封顶典礼,同时带去了安徽省政府给裕安公司等有关单位颁发的嘉奖令。1995年6月26日,裕安大厦落成启用。我再次去了浦东,省长回良玉同志也一道去了。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出席了我们举行的裕安大厦建成典礼。

当然,我们在浦东建立裕安大厦不是参与浦东开发的最终目的,更不是把裕安大厦仅仅当成一个房地产项目来操作。我们更看重的是发挥它帮助安徽走向世界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媒介、带动发展的主轴、信息传播的管道等功能。为此,我们在上海还建设了裕安出口加工区、裕安英展国际贸易大楼、裕安港区等项目。裕安出口加工区建立在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由生产设施、行政管理、生活服务中心等组成,建成后有安徽省兵器工业局、中国扬子电器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等企业创办的20多家中外企业进入该区,利用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前店后厂”的功能。

裕安英展国贸大楼位于外高桥保税区,分为办公用房和仓储用房两部分,具有国际贸易、转口贸易、仓储业、出口产品加工业等多种功能。建成后的裕安英展國贸大楼充分利用保税区(即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来为安徽的经济发展服务。比如说,安徽进口的海外物资先放在保税仓库,安徽出口的物资也可先放在保税仓库,通过享受相关的保税政策降低成本,同时存取又很方便,这对安徽发展外向型经济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还值得提一提的是,参与建设裕安大厦的很多企业也因裕安大厦而出名,走出了安徽。承担裕安大厦设计任务的马鞍山市设计院,又中标设计宁波市最高的42层大厦和苏州市的数幢高层任务;安徽第三建筑公司也是扬威浦东,外商独资的汤臣大厦决定要这个公司施工;合肥市建筑工程监理公司在监理裕安大厦工程后,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一级质量监理,开始承担上海市的一些建筑监理项目。

现在回过头来看,可以说安徽成立裕安实业总公司率先进入浦东开发,率先建成浦东新区第一座省级楼宇——裕安大厦,这是安徽省把握机遇、呼应浦东、加快发展的必然结果,充分表明了安徽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决心。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则为加快安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此过程中,皖沪情深,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加快发展。

在这里,我借用邦国同志为裕安实业总公司开业的题词——“在开发浦东的共同事业中上海安徽共同繁荣”,作为两省市进一步合作发展的良好祝愿。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和安徽一定能够在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国家战略下,实现更加持续健康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皖江浦东大厦
三十年的浦东
影子大厦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电梯
新四军对皖江地区会道门及帮会的统战工作
冰淇淋大厦
“小鲟”过皖江
旋转大厦
浦东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三圈理论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