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02-24张文斌
张文斌
(贵州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一、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目前,在校大学生对创新意识的认识不够充分,主要的问题在于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的欲望、创新的毅力、创新的兴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需要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很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创新观念与创新欲望。造成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传统的教育制度,从小学上学的第一天起,就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1+1就必须等于2,没人会说等于3、4或者其他答案。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学生通过一轮又一轮考试来取得正确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趋于收敛,出现懒得动脑的状况,在处理问题上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思维,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从小就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二是我们大学生自己本身的原因,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迅速,并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有感觉,独立能力也在一步步发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没有利用自身对事物的好奇心,养成创新意识。我们往往只是在好奇面上谈论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新事物。随着环境、时间、心情的不断变化,会影响原本就有的想法,大学生也就在这些变化中减少了对创新的“欲望”。
(二)缺乏创新的自信与毅力。很多的大学生自信心不足,常常感到自卑,害怕与人进行竞争,自卑心理大大的约束了他们的想象力,在思考问题上无法“天马行空”大胆的想象;总是按照常规的思维来想问题;在行动上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生怕一不小心就丢了什么东西一样,很被动,长期这样失去了很多创新的点子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自卑心理抑制前进的欲望和动力,缺乏想要成功的强烈欲望,就缺少了克服困难、奋力进取、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很多的大学生在思想上随大众,缺乏创造的激情和创新的动力。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娇生惯养,不懂得与他人分享,不懂得与他人进行合作,生活中缺少生活的锻炼,缺乏毅力,遇到一点小事就退缩。
(三)知识覆盖面小。大学都是分专业学习,专业的划分很细,掌握的知识具有局限性,针对性较强。在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只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指导下,从小学到中学,从开学到放假,从课堂到课外,各种作业、家教、补习、兴趣班、特长班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每天的时间都积累在这里,学生掌握的也就书本的知识,课外的知识了解很少,这样的知识面较小。由于分科与分专业的学习,掌握的全是书本上的知识,社会外界的知识了解得极为稀少。
(四)教育理念与教育体制的不足。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提升民族的活力,才能保证民族的先进性。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创新教育是这个巨大系统工程的分系统,创新教育就是要解决好人才的“推演”有余“超常”不足;“学答”有余“学问”不足;“应试”有余“应变”不足;“重复训练”有余“面向未来”不足等问题。教育体制对大学生的个性重视不足,大学教师中大部分老师依然还是实行传统的大众教育方式,即“课堂教学+课本+提问题”课堂上一味的给学生传授课本的知识,进行所谓的“灌溉式”的教学,只注重教学的数量而忽略了教学的质量。目前还是有很多的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虽然很多学校在管理中要求教师对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是没有实在的考核指标,教师仍然按传统教育按部就班的教学,学生也就被动的接受学习,创新教育很难达到目的。
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创新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下一步的想法,才有创新。兴趣的培养一般从:观察→发现问题→创新→到解决问题。在创新的环节中,积极观察,发现问题是很重要的,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的,主动地,有计划的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从中发现问题,找到新的创新点,突破自己的传统思维方式,培养创新的兴趣。著名的杨振宁来华讲学时说过:在外国学生的严重,中国的留学生无论是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成绩都非常的出色,但是中国的大学生胆子太小,老师没说的不敢想,老师没教的不敢做,所以中国没有在人文、科学等领域得诺贝尔奖。我们要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从兴趣出发,善于观察,打破思维定势,开发创新的潜力。
(二)丰富自己各个方面的知识。现在的大学生课程不再像高中那样紧张,自己空闲的时间也比较丰富,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尽量打破专业的局限束缚,利空闲时间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通过各种学科。各种专业的知识的融合、渗透、使之转化为自己的学科、多视角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自己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结实的基础,提供更大的空间。
(三)建设创新实践实验中心,为大学生开辟技术创新平台。科研能力来自于科研实践,通过专门性的科研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能力。科研实践是科研工作的基础,是科研工作的基本手段,因此,学校应该在科研基地上加大创新实践实验中心,通过开发现有的实验室,为申请科研的学生提供专门的实验室并给予帮助;还可以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加科研的兴趣,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重视“第二课堂”建设,抓住创新的信息。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发展,与“第二课堂”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一是要抓好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开放实验室,开放图书馆、工程训练中心等课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二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科研课题研究,教师进行指导,并对学生科研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鉴定。三是要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如举行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并将其成绩作为选拔优秀生、免试推荐研究生和评定奖学金的重要依据; 对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创新成果的学生,以及在校内外创新实践活动中作出成绩的学生,可准其免修相关课程、课程论文(设计)或毕业论文(设计)的学分。四是要大学生创新专项基金,为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五)多读书,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其他专业的知识还是得多学一点的,现在的社会都是相关联的,像生物链一样,每个专业都息息相关的,一个也离不开一个。例如:现在的文学作品,书刊,离不开的是纸张,而纸是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的,现在的飞机起源于以前的风筝,高铁,火车源于第一台蒸汽机的发明等等。如今阿里巴巴、360安全卫士、中关村大数据产业,都源于有人去创造,有人去参与,有人去创新,一个时代发展的步伐最终离不开的还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