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声乐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以红歌教学为例

2020-02-24张晓娜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红歌声乐价值观

张晓娜

(石家庄学院 音乐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价值观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建设的发展道路。在文化大繁荣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对音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多样的音乐文化虽然繁荣了文化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予了学生不同的价值观导向,但也有可能使学生渐渐偏离核心的价值观体系。

一、高校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民族复兴大业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学习、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人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新时代青年人所肩负的民族复兴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红歌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

红色歌曲是我国红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党音乐文化的根基,是核心价值观的艺术表现形式。红歌生动地诠释了我国伟大的革命,见证了我党的发展历程,集中展现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以一种精神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红歌所蕴含的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精神。通过红歌课堂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党的历史,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责任意识,从而推动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构建。

首先,从课堂上讲,声乐课堂是教师接触学生最多的一线场所,是知识与思想传播的主要阵地。高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文化育人是高校课堂的重要使命。通过教学,教师不仅将知识讲授给学生,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品德塑造也起到一定作用,所以声乐课堂是声乐专业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最重要的场所。

其次,从教学模式来讲,声乐课堂中“一对一”小课和“小组”的授课形式,使教师更容易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对一”和“小组”授课模式分别是一个教师面对一个和四个学生的授课模式。在课堂的授课环节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沟通,能及时获取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每一位学生定制既适合学生现阶段声乐基础,又能改善学生当下思想状态的声乐作品,从而更好地发挥课堂授课和传递思想的作用。

再次,从声乐体裁上来讲,红色歌曲是一种篇幅最短、规模最小、影响却最大的高效思想宣传工具,它质朴的歌词、优美的旋律使之兼具先进的思想性和高品质的艺术性,尤其是弘扬社会正气和倡导爱国、诚信等题材的红色歌曲,对学生的思想认识、精神引领方面影响甚远,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所以,优秀的红歌作品具有德育和美育的功能。教师在声乐课堂上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红歌,能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落到实处。

最后,从教学对象上说,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艺术类的学生在生活条件、物质方面相对富足,他们更容易出现功利化、理想信念模糊、爱国主义情怀不足的问题,甚至有些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思想格格不入。因此,声乐专业的学生要在理想信念、政治觉悟、道德修养方面加大塑造力度。声乐专业的学生具有热情、行动力强、易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强等特点,他们喜欢创新,喜欢一切流行的音乐。在声乐课堂中,教师需要找准并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针对他们不同的思想问题,将具有思想引领作用的歌曲以谈话、说教、演唱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增长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三、红歌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红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的音乐载体之一,它以贴近实践、生活、大众的形式宣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红歌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歌词的演唱与内心产生的共鸣来引导学生,在演唱“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八方侧耳听”的情景融入时,看到共产党员奋勇杀敌、浴血奋战的抗战场面,从“高歌欢庆,新春来”中体会革命胜利的喜悦,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歌词背后蕴藏的历史意义,让他们在红歌中找寻革命的踪迹,在革命中学习勇士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内化成乐观积极的态度、昂扬的斗志、刚健的品格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一)将红歌划分不同的时期进行演唱学习

红歌产生于特殊的年代,按照其时代属性可分为: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健康进步的歌曲。红歌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功用是不一样的。如:民族革命时期,红歌能激起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取得了战斗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歌能激发人们工作的热情,建设繁荣的国家;改革开放新时代,红歌谱写了和谐中国的华美乐章,抒发着人们的时代真情。

红歌质朴、无华的歌词使它具有鲜明的爱憎情感和政治态度立场,其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歌唱性强,易于在人群中传播并发挥德育功效。在教学中教师抓住红歌的特点,以历史线为时间轴,精心挑选学生喜欢的、适合学生演唱水平和思想阶段的优秀红歌作品,引导学生将歌曲所属的历史背景了解透彻,对歌词塑造的角色进行准确的把握,体会其中的内心情感,领会其中的精神思想,使学生认同红歌作品中蕴藏的思想价值,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诚信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一位合格的演唱者,能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歌曲的学习把自己置身于角色的真实时代背景中,感受角色内心变化的情绪,体验角色的理想与追求。学生在学习红歌过程中不仅能提升红歌演唱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时代特色和政治立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慢慢渗透进认知当中,从而发挥自觉能动性,培养起为理想、事业勇于拼搏、不怕艰苦、团结奋进的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歌唱红歌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自信。

在声乐教学中以历史线为时间轴的红歌教学,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与演唱能力,使学生对某一时代歌曲的学习更加系统化、体系化,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红歌的艺术魅力。通过红歌教学,歌曲中所蕴藏的精神思想潜移默化地重塑着学生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引导学生欣赏红歌中的美,将美育融入红歌课堂中

红歌的体裁多以赞歌、颂歌和战歌为主,雄壮、崇高、奋发向上、慷慨激昂的乐曲风格能鼓舞军队势气、团结人民群众、表现必胜的决心,具有独特的时代性艺术魅力。[1]红歌的旋律和曲调大多来自民歌、民间小调,由人民群众所创作,凝聚着群众的智慧和审美倾向,曲调朗朗上口、歌唱性强、传唱度高。2019年,全国掀起了“我和我的祖国——献礼建国70周年”活动,全国人民共唱一首歌、共有一种爱国情怀,使更多的人了解红歌、传唱红歌。通过这次活动,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次、最持久的情感。所以培育新时代的建设者、生力军,应将红歌的学习和演唱列入声乐课堂必唱内容之中。

红歌作品中优美的旋律和积极向上的歌词,使其在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方面达到了高度统一。红歌传唱度极高,有着较强的人民基础。红歌是声乐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之所以称之为红歌,是因为它较之其他题材的声乐作品,有着政治教导、主旋律教育、培养公民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审美情趣的功能,特殊历史时期下产生的旋律模式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在高校声乐课堂中,学生如果将红歌的演唱模式还停留在既定的传统模式的呈现上,没有深层次地挖掘红歌艺术的旋律美、歌词美以及情感美、思想美等,那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红歌的背景、演绎红歌的精神、展现其艺术价值,也不能继承和发扬其蕴藏的优良传统精神,更不能发挥红歌的核心价值观育人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红歌的美、挖掘其中美的元素并通过歌唱演绎出来,用红歌的艺术魅力去强化学生的认知观念。红歌的美需要歌唱者站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想象联想、感同身受去体味其中的革命情感,加之对声乐作品的旋律、和声、曲式结构等音乐元素进行详细地分析,更深层次地寻找和感受作品中的旋律美、情感美,从而在红歌的演唱演绎中将旋律、歌词、角色、情感更细腻、更深刻地表达出来。这样的红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更能将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观以及优良的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塑造学生。

(三)红歌新唱——新时代传递红色精神

红歌作为无产阶级斗争衍生的产物和红色文化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在新时代是否能适应新的文化土壤,能否依旧散发着灿烂的光芒,是新时代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大课题。每个时代的青年人都有自己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方式,在文化经济大繁荣时代,大学生也有自己的审美趋向和价值观。在新时代,流行音乐基本充斥着所有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红歌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少,传唱度也日渐下降,那么如何采用非灌输的方式,让这种打上时代烙印的艺术形式——红歌在当代的大学生群体内心占据一席之地,使他们从内心喜欢且认同红歌的内在价值,并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创新红歌唱法

在声乐课堂的教学中,传统的红歌演唱基本是民族和美声两种方式。在音乐审美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只有两种演唱方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红色音乐文化的精神需求,也限制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与演绎,降低了学习红歌的热情和兴趣。因此,传统的演唱方式对新时代的学生来说就显得过时和缺乏新意。当代大学生有自己爱国情怀的表达方式,在当下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大潮中,创新红歌的演唱方式对红歌的发展、红色精神的传承是一个良机。

大家对红歌有着固定的审美模式,认为最完美、最正宗的的模式是传统的演唱版本。然而时代在进步,红歌也需要发展,并不是只有歌唱家的声音音色和演唱版本才是对红色精神最深情的告白方式。新时代的青年人在其成长环境下已经很难通过演唱还原红歌的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音容,所以创新唱法,是对青年一代个性的尊重,也是对时代的尊重,力争实现每一种不同的音色和演唱方法都成为红歌最佳的演唱模式。

2.创新歌唱形式

人们所听到、看到演绎传统红歌的形式基本是独唱和合唱,是将红歌的合唱版本或者独唱版本原封不动地重新搬上舞台。虽然这是对原版歌曲的尊重、对历史的致敬,但是如此演绎方式,在演绎的高度上使当代声乐学生不仅无法超越前辈,也缺乏新意,使红歌失去很多年轻的欣赏者、追随者,更谈不上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教育效果。所以,创新红歌的演唱形式将大大提高红歌的视听效果。歌唱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随着大众审美的变化,歌唱形式已经变得多种多样甚至没有固定的演绎模式,这跟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人们对文化艺术多元化的需求有关,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改变单一的红歌舞台呈现形式,取而代之的是符合年轻人口味与思想价值观的多种红歌演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红歌的独唱、合唱版本拿出来进行不同的演绎,如将独唱形式的红歌改编成表演唱或者阿卡贝拉合唱的形式等,从而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加入。这样演唱红歌,不仅兼顾到年轻人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将红歌思想渗透到年轻人心中。

著名作家宋小明希望,“主旋律歌曲要更多向年轻人方向去探讨,如果年轻人不参与就不能起到真正推广作用”[2]。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张树荣说:“其实红歌一直都有,但它应具备时代的气息,红歌创作的切入点必须与时代密切相关,这就是新红歌的最大特点。”[3]所以高唱红歌,大力弘扬全民族爱国主义情感,用年轻人的方式歌唱红歌、演绎红歌才是传承发展红歌精神的有效途径。在声乐课堂中,改变传统的红歌学习、演唱演绎的方式,改革红歌艺术的表现形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红歌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艺术性,从而达到红歌育人的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精华。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课堂的教育引导作用,使学生通过优秀红歌作品的学习与演唱,继承优良的传统,摒弃腐朽,提升境界,赋予红歌新的时代内涵,从而引导学生对红歌价值的认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提升,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优秀建设者。

猜你喜欢

红歌声乐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上)——《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红歌串串烧
苏区红歌串烧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