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江堰市:激活就业服务“末梢神经”全面稳住就业基本盘

2020-02-24吴觅

四川劳动保障 2020年10期
关键词:都江堰市用工农民工

为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聚焦企业用工保障,满足群众就业需求,成都都江堰市通过加强就业形势研判、完善政策激励、优化公共服务,将市场就业导向、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群众就业意愿有机整合,着力激活就业服务“末梢神经”,全力维护全市就业形势大局稳定。

加强政企服务联动,提升就业服务“智慧度”

“政企同心”促信息互联互通。突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商户,精准开展政策进企、减负惠企、服务暖企、解难助企“四大行动”,对全市110 家规上及重点企业、104 家重点商贸企业和26 家农贸企业分批次、全覆盖调查走访,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面兑现支持企业各项优惠政策。

“同频共振”促岗位融合汇聚。设立重点企业24 小时用工保障机制,动态建立就业岗位“需求库”和“供应库”,实施就业岗位清单化管理。通过援企稳岗激活中小微企业就业吸纳主渠道作用,引导就业岗位向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倾斜,力促实现主要岗位就地招募、缺口岗位就近补充、特殊岗位因人设岗,稳住现有就业岗位,努力提供新的岗位。

“智联招聘”促人岗精准匹配。建立“线上+线下”人岗互动对接平台,开通绿色招聘通道,提供定向招聘服务。上半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80 余场,实现了人力资源差异化供给、多元化汇聚。鼓励企业将招聘平台设在社区、院落,引导城乡劳动力就近就地快速就业。

发挥公共就业作用,提升就业服务“感知度”

感知就业态势,丰富服务供给。依托政策宣传、社保经办、劳动监察等人社涉企服务优势,选择45 家重点企业,搭建用工监测样本库,准确掌握就业岗位增减变化情况,以点带面分析研判就业形势。依托人社基层服务平台,以社区服务站等对外服务窗口为依托,全面开展就业失业实名制登记,深入城镇居民增收点位,动态监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情况,及时高效解决群众因疫情面临的就业困境。

感知就业温度,突出重点保障。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量身定制就业促进措施,构建“培训+就业+创业”政策扶持链条,建立都江堰青年人才驿站,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提供7 天内免费入住,打造奋斗路上的第一个“家”。成立都江堰市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小组,动态掌握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创业意愿等基本情况,及时跟进就业创业政策。

感知就业场景,优化职业指导。加强与教育、财政和驻市高校等部门单位沟通协调,打好升学、入伍、创业政策组合拳。构建“学校+政府+社区”职业指导体系,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线上就业指导,着力引导择业群体转变就业观念。

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提升就业服务“便捷度”

拓渠提效,便捷就业岗位对接。推动“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模式,采取互联网、信息化手段精准收集就业岗位信息。提升社区就业服务品质,加快建设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打造15 分钟就业服务圈,就近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用工推荐等服务。将就业援助“搬”到网上,在线收集就业意愿,兑现“不挑不选48 小时帮助就业”的社会承诺。

深化拓展,便捷技能提升平台。深入开展“全民技能振兴计划”,强化院校企地合作,布局贴近群众、贴近需求、贴近实际的技能提升培训点位,依托都江堰市14 家定点培训机构,大规模开展分层次、分级别、分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订单式、定向式、冠名式技能人才培育行动,为企业招聘优秀技能人才提供稳定渠道,夯实技能人才储备。

蹲点守候,便捷和谐关系维护。深入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狠抓根治欠薪工作,协调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门围绕工资支付保证金、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等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四项制度”要求,全面实现农民工工资专户管理、实名制记载、银行代发等信息的监管。在学生入学、重要节日等时段,在重点建设工地入驻“和谐专员”,在工地与农民工同吃住,第一时间掌握劳资纠纷苗头,协调劳动监察提前介入,将纠纷化解在工地、化解在基层,坚决避免事态扩大化、复杂化,有效促进了区域劳动关系和谐。

猜你喜欢

都江堰市用工农民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都江堰市:社保服务“贴心暖心”
都江堰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就业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都江堰市:突出“四心” 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