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添力助推农民工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0-02-24泸州市江阳区人社局
泸州市江阳区有农村劳动力20.7116 万人,目前转移从事非农就业的15.11 万人。“服务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江阳区农民工综合党委应运而生。
今年,泸州市江阳区农民工综合党委挂牌成立,同步打造农民工服务“驿站”,在广东、贵州等地成立驻外农民工党支部,在宜宾成立农民工流动党支部,各镇(街)成立农民工党组织16 个,构建上下联动、内外协作的农民工党建工作格局。江阳区农民工综合党委把理论学习、创业就业、结对帮扶有机结合,激发农民工党员的爱国情怀和共建家乡的热情,农民工党建工作水平得到有力提升。
主要做法及成效
定向回引,汇集发展吸附力。实施“党建引领一万个优秀农民工回引”三年计划及归巢计划、乡贤反哺行动、“双培双带”工程。引导优秀农民工向党组织靠拢,共建家乡。目前,全区登记农民工党员982 名、优秀农民工892 人、农民工后备力量322 人。大力宣传优秀农民工党员先进事迹,引领更多农民工加入返乡创业就业浪潮。
汇聚资源、强化发展支撑力。出台促进返乡下乡创业政策措施,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5 万元。建设返乡创业基地,推动党建服务与创业孵化相互融合。将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农民工专职副书记,作为村“两委”换届“一肩挑”推荐人选。
温情服务、聚合发展向心力。倾力铸造返岗复工“服务部”,实施农民工返岗复工服务“一条龙”计划。倾心打造就业保障“资源库”,帮助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截至目前,线上达成就业意向8806 人次,实现就近转移就业3929 人。倾情筑牢依法维权“堡垒墙”,开展恶意欠薪排查处置联合行动,追讨农民工工资4.5 亿余元,涉及1.5 万余人。
农民工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党建管理缺“承载力”。缺乏明确的责任体系和规范的管理机制,农民工党建工作缺乏有力抓手。缺乏品牌的培育思维,很多农民工不清楚甚至不知道某地已建立了农民工党组织。
组织建设缺“凝聚力”。农民工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主心骨”作用发挥不佳,“同心圆”还未规模成型,“辐射源”主动服务不够。
党员管理缺“牵引力”。党前吸纳“有心无力”,一方面入党动员难,另一方面申请入党难;党中教育“力不从心”,政治教育对农民工党员既缺少吸引力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党后管理“煞费苦心”,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党员主动与党组织联系的寥寥无几,长期游离在组织管理之外。
做好农民工党建工作的思考
聚合力、提效力,在增强农民工综合党委统筹协调能力上再加压。一是明责任、重落实。明确农民工综合党委工作职责,配强配齐党委成员,推进责任落实。二是建机制、重规范。建立农民工党建工作激励、考核等机制,形成职责明确、沟通顺畅、管理有序的工作格局。三是树典型、重品牌。着眼于区域性质、服务内容、党建成效,打造属于江阳农民工党建的品牌名片,率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江阳模板”。
优组织、强基础,在提升农民工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上再加码。一是理清关系。强化区级农民工党委统筹引领意识、驻外农民工服务机构服务意识、镇街农民工直接纽带意识,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呼应”的工作模式。二是建强阵地。以区级农民工党委为中心,根据农民工集中程度采取“集中+片区”的方式建立驻外农民工服务机构,建成一批集政策咨询、培训教育、组织活动为一体的优质农民工党建阵地。三是经费保障。通过“上级支持+本级预算”的方式筹措农民工党建经费,为农民工党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重管理、强队伍,在壮大农民工党员人才队伍上再加力。一是建立储备库。镇街党组织要动态更新完善优秀农民工、农民工后备力量和农民工村干部三本台账,掌握“第一手资源”。二是落实双向制。探索在输出地和输入地党组织之间建立双向通报、双向联系、双向培养等制度,实现农民工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三是培育引领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壮大农村党员干部队伍。
广宣传、兴载体,在优化农民工保障服务上再加质。一是多维宣传“增名气”,全面提升农民工党委的知晓度,让更多农民工朋友有意归“家”。二是主动服务“添底气”,让更多农民工朋友争相归“家”。三是组织维权“护正气”,帮助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