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客家将军震三晋
2020-02-24练建安
练建安
在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中,三晋大地活跃着一群骁勇善战的闽西客家将军,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师一级指挥员刘忠、袁子钦、熊奎、黄定基、王贵德、涂则生、孔俊彪、张新华等。他们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彪炳千秋的赫赫功勋。本文综合历史文献资料和采访记录,展示闽西客家将军群体及其率领的英雄部队驰骋三晋大地的历史风采。
战上党
1945年8月28日,一架运输机在延安轰然起飞。云集在宝塔山下的延安军民,注视着这架飞机往西南方向渐行渐远,心情复杂,久久不能平静。
抗战胜利了,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大决战。
飞机上坐的,是中共领袖毛泽东一行。为了挽救和平,毛泽东毅然深入“虎穴”,飞往重庆谈判。
那边是“和平谈判”,这边却是黑云压城、山雨欲来。国民党军重兵集团沿同蒲、平汉、津浦三路,同时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精锐部队进占太原后,经临汾、浮山以南地区,扑向晋冀鲁豫的腹心地带上党地区。
毛泽东说:“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谈得越好。别的法子是没有的。”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遵照毛泽东“放手打”的指示精神,集中太行、太岳、冀南3区主力及地方兵团3万余人,准备在上党地区打一场大仗。
1945年9月初,刘伯承、邓小平在潞城以西的黄碾村召开了旅以上会议,传达作战部署。会议确定:先打长治外围各县城,引出长治之敌,消灭敌人于运动中,然后攻占长治。
太岳军区三八六旅的任务是攻打长子城。长子城位于长治西南50华里,驻有敌挺进第三纵队2000余人,城高墙厚,布防严密,易守难攻。
太岳军区三八六旅旅长刘忠,政委张祖谅。这个部队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弹药不足,一门山炮仅20发炮弹,一挺重机枪只有千百发子弹。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来到三八六旅,考虑到这支部队只有“一瓢水”,攻城有很大的困难,决定把第一旅三十八团配属给刘忠指挥。
刘忠率三八六旅于9月13日发起战斗,激战6天,攻克长子城,全歼守敌。
与此同时,太行、太岳、冀南3个军区主力部队相继攻克屯留、潞城、壶关、襄垣等地。扫清外围后,各路大军直逼长治城下。刘忠率三八六旅攻占了长治北关,冒雨构筑战壕,准备攻城。
此时,敌第七集团军副司令彭毓斌率2万援兵从太原出发,日夜兼程,企图解救长治之围。
这个情况非常紧急,刘伯承、邓小平下决心暂时不打长治,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以少数兵力继续围攻长治,主力部队分东西两路北上歼敌,再回攻长治。三八六旅的作战任务是:去围堵国民党的四十七师,抢占老爷山阵地,歼敌援兵。
刘忠将军回忆说:“战士们从长治北关泥泞的工事里爬出来,悄悄地向北出发了。秋夜的北风,吹在被雨淋湿的衣服上,寒气刺骨,但奋勇杀敌的战士们,知道开到北面去消灭敌援兵,个个摩拳擦掌,早已忘记寒冷了。”
刘忠率三八六旅冒雨北进,激战两天两夜,攻占了老爷山。
10月5日下午3时许,雨过天晴,硝烟散尽的老爷山平静了下来。刘忠拿起了望远镜,观察敌情,发现敌人大部队沿着公路向南运动。突然间,东北方向亮光一闪。刘忠发现一小股敌人向北移动,阳光照在他们身上背的洋油桶上,发出闪亮的光。
刘忠立即派出侦察人员往北侦察敌情,并判断援敌企图北进,耍的是“佯南而实北”的花招。
刘忠立即向上级报告了敌军的这一异常情况。两个小时后,司令员陈赓、副司令员王近山赶到老爷山,详细观察敌情。
这时,侦察人员赶回报告,确有大批敌人向北面运动。侦察人员的报告证实了刘忠对敌情的判断。
据刘忠回忆录《从闽西到京西》记载,陈赓当时一句话也没有说,足足思考了20分钟,最后下定决心,命令刘忠率二十团沿公路左侧北进,追上并堵住敌人,迫使敌人停滞于褫亭以南地区,以利我集中全军主力部队,彻底歼灭敌人。
刘忠率二十团迅速出发。敌人走公路,20团走山路,并行前进。晚10时许,二十团的“双脚跑赢了敌人的汽车轮子”,赶在敌军的前头到达漳河西岸的土落村。
刘忠立即部署兵力,派出一个营渡过漳河北岸堵截援敌,另两个营和直属队连夜修筑旧有工事,准备战斗。
第二日早上,敌军开到土落村,遭到我军猛烈阻击。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敌军连续组织了数次集团冲锋,都被我军打退了。阎锡山的省防军赶来救援,被布置在漳河北岸的第一营挡住。刘忠以一个团的兵力顶住了2万多敌军的轮番进攻。
太行、太岳、冀南军区追击部队及时赶到,围歼逃敌,敌八十三军、二十三军全军覆灭。长治守敌见援军无望,遂向西突围,企图横穿太岳地区,逃向浮山、冀城。
刘邓首长命令刘忠率三八六旅和三十八团,沿张店马壁向冀城方向追击,务必在半途拦住逃敌。
从土落村到东西峪,203里路程,全是大小山峰,行军艰难。刘忠率部急行军两天两夜,提前到达东西峪。
这时,长治逃敌转向桃川开进,刘忠旅在将军岭一线绕了一个大弯子,又先敌一步,到达桃川,挡住了敌军的去路。
10月12日,各追击部队协同作战,把逃窜的阎锡山军第十九军全部歼灭在沁河以东的将军岭、桃川地区,敌军长史泽波被俘。整个上党战役,共歼敌3.5万人。
10月17日,即上党战役结束后的第五天,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对上党战役作了精辟的论述。
他说:“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这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回,我们‘对’了,我们‘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就是说,把他们的十三个师全部消灭。”
临汾攻坚
1948年2月初,数九寒冬、呵气成冰的一个黑夜,晋南山地黑影幢幢,一群全副武装的人员快速而分散地潜入一处高地。在他们的视野中,一座城池隐隐约约展现在前面,灯光昏暗而稀疏。
这座城池,地势较高,四周城墙依托山峰自然砌成,形状恰似一只伏卧的野牛,俗称“卧牛城”。
这群武装人员突然向“卧牛城”方向开枪射击。“卧牛城”方向静默了一会儿,纷纷开火还击。激烈的枪炮声搅动着原本宁静的夜空。
“卧牛城”就是晋南最大的城市临汾,位于同蒲路南段枢纽,西靠汾河,东、南、北三面地形开阔,城垣高大坚固,且东关筑有外城,易守难攻。守军以城郊村庄、据点为外围阵地,以城墙、环城外壕和城周31处碉堡群为主阵地,以环城内壕、街巷工事为核心,构成大纵深的环形防御体系。
这群武装人员迅速将敌人的火力点记下,又很快地消失在黑漆漆的夜幕之中。
他们是太岳军区司令员刘忠麾下的精干队伍,奉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的命令,前往临汾外围进行实地侦察。
1948年2月,为解放晋南,策应中原、西北战场作战,并为夺取太原创造条件,晋冀鲁豫军区奉命组织前线指挥所,由副司令员徐向前统一指挥第八、第十三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及晋绥军区一部共5.3万余人,兵锋直指临汾。
临汾守敌为阎锡山第六十六师、胡宗南第三十旅、一个炮兵营以及各县杂顽武装8个团,总兵力2.5万余人,以阎锡山第六集团军副总指挥梁培璜为司令官。
徐向前原预定于3月10日对临汾守敌发起进攻。不料3月6日,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因西北战场需要,开始将第三十旅由临汾空运洛川。为滞留该敌,配合西北野战军作战,徐向前决定提前发起战役。
1948年3月7日晨,临汾战役打响。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分别从城南、城东、城北对临汾形成三面合围。八纵第二十四旅炮击城南飞机场,击毁敌人运输机两架,粉碎了守敌部分外逃的企图。至9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已攻破临汾守敌最外面两道防线,以交通壕掩护逐步渗透逼近,收紧了包围圈。
临汾城有一个特殊之处,它不像别的城市那样四面设关,而唯独在城东偏南部位修筑了一个东关。其城墙的高度、厚度及周围工事都仅次于主城。由于“卧牛城”西高东低,所以要攻破临汾,首先必须攻破东关。11日起,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开始了对东关的攻击。
攻坚之战,步履维艰。3月15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攻占黄土堡据点,次日复失,17日夺回;3月23日,攻击兴隆殿受挫,攻击敌5号碉、6号碉亦未果,第一次攻打东关受挫;3月24日,攻占敌4号碉,但随即被夺回,当日,再次攻占;3月25日,攻下兴隆殿,敌军反扑,被迫撤回;3月27日,再攻东关失利……
争夺东关各碉堡的战斗异常激烈,历时半个多月,东关还没有完全打下来。东关战斗,十三纵打得英勇顽强。这支部队的副政委,是福建上杭籍的老红军袁子钦,另一位上杭籍老红军王贵德,是十三纵三十八旅政委。
攻打东关,十三纵三十八旅涌现了一位大名远扬的战斗英雄李海水。在登城外壕战斗中,李海水成功地打退了敌人的6次进攻,掩护16名受伤战友安全撤退。后其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李海水连”。
十三纵的另一支部队三十九旅,涌现了“毛德兴七勇士”。在扫除临汾外围战斗中,第一一五团一连战士毛德兴等7人,发挥尖刀作用,连闯3道战壕,攻陷2座碉堡,为部队开辟了道路。
3月31日,徐向前组织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徐向前认为:攻取临汾,比战前预料的情况更复杂,更困难。原来的计划求胜心切,兵力分散,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接着,徐向前指出:“坑道是我们当前攻坚的主要手段,我们要实行土行孙的战法,钻到地底下去,用坑道破城。”
刘忠《从闽西到京西》回忆:“3月31日,前指开会时,徐副司令员面示我说:‘挖坑道,你们这种做法很对,当土行孙,做土狗子钻土,现在是破城的惟一办法。’”
十三纵打东关,历时8天,伤亡很大,部队疲惫之极。八纵二十三旅接替十三纵继续攻打东关。八纵是老部队,战斗力强,其二十三旅旅长黄定基是闽西籍的老红军。
4月11日,黄定基旅和十三纵在太岳军区部队配合下,用“坑道爆破”的战法,攻破东关。
毛泽东此时正在赶赴西柏坡途中,接到晋冀鲁豫部队攻克东关的电文后,立即发来电报祝贺:“庆祝你们歼灭阎敌六十六师及肃清临汾外围和攻占东关的胜利。”
东关获胜,证明以坑道爆破为主的战法是可行的。为分散敌兵力,徐向前于4月15日调整了作战部署:十三纵由城南门以东地区,八纵由城东南以东地区,太岳部队由城东北地区,同时攻击前进,掩护破城坑道作业。
“坑道破城”战法使守敌惊恐不安。梁培璜命令部下在临汾城东、南、北城墙脚下和外壕挖了大量的“T”形和“Y”形防御坑道,搜罗大瓮埋在坑道上,发现动静即以坑道对抗,并用炸药破坏攻城部队坑道。守敌还在地面上用各种手段侦察坑道的位置,发现迹象就用飞机、炮火猛烈轰击,并不断派小股部队袭击坑道作业。
这样,坑道战打到了令人惊心动魄的程度。攻城部队在城东一线挖掘了15条破城坑道,在其两侧及上方还挖掘了40余条掩护坑道,几乎每条坑道都遇到了阻击,其中一条就被敌人炸了5次。守敌炸毁坑道后,便往里面施放毒气。
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涂则生组织坑道作业指挥所,指挥各分区工兵连加紧坑道作业。
攻城部队克服重重困难,15日,把两条分别长117米和115米的坑道挖到了城墙底部。17日12时,一号坑道6200公斤黑色炸药、二号坑道2500公斤黄色炸药、500公斤硝氨炸药装填完毕。15时,十三纵、八纵集中炮火,摧毁守敌大东门北段城墙火力点。19时,总攻临汾城的战斗开始了。
随着工兵战士在一部手摇发电机上猛力一摇,只见火光一闪,紧接着是天崩地裂般的巨响。两条坑道同时爆破成功,临汾城被炸开了37米宽和39米宽的两个大缺口。
突击队在炮火的掩护下冲入城内,各攻城部队随即跟进。激烈的战斗进行了整整一夜,18日拂晓,临汾战役胜利结束。
临汾战役历时72天,全歼守敌。黄定基指挥的八纵二十三旅战绩突出,被晋冀鲁豫军区授予“临汾旅”光荣称号。
临汾战役结束后,1948年6月1日,东北野战军一部正围困长春,毛泽东以军委名义致电林、罗、刘,高度评价了临汾战役:“临汾阵地是很坚固的,敌人非常顽强。敌我两军攻防的主要方法是地道斗争。我军用多数地道进攻,敌军亦用多数地道破坏我之地道,双方都随时总结经验,结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获胜。”
攻克临汾后,晋南全境解放,晋冀鲁豫解放区和晋绥、西北解放军连成一片,离挥师晋中、攻占太原、解放全山西已为期不远了。
鏖兵太原
“太原形势像人样,东山好比太原头,手是南北飞机场。石嘴子和凤阁梁,好比眼睛高又亮。两脚伸在汾河西,太原城内像五脏。”
这是一首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于山西一带的民间歌谣,形象地刻画了山西首府太原的地形地貌。上世纪40年代的太原,在北起周家山、南达武宿、西起石千峰、东至罕山的百里防线内,有各式碉堡5000余座,号称“碉堡城”。
太原东部的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是“四大要塞”。阎锡山调集重兵10余万人,防守太原。
临汾战役之后,1948年六七月间,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率部发起了晋中战役,解放14县,歼敌10万,山西国民党军元气大伤。在这次战役中,刘忠率太岳军区部队固守董村,血战四昼夜,切断了阎军北撤太原的归路。
挟晋中战役大胜雄威,我第一兵团大军团团围住了太原,太原成为一座孤城。
1948年8月15日,奉中央军委命令,太岳军区部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第十五纵队。
这支在战火硝烟中成长的英雄部队,后在1949年3月1日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二军,征战西北西南,战功赫赫。第六十二军是福建籍开国将军较为集中的一支部队,军长刘忠,政委袁子钦,参谋长熊奎,主力师师长涂则生、政委孔俊彪都是从中央苏区闽西出来的老红军。
对第十五纵队成立一事,徐向前非常重视,他亲临大会会场,号召全体指战员奋勇作战,坚决打下太原。第一兵团指挥部决定由南北两个方向,直接插入东山四大要塞,把太原与东山主峰从中间切断,进而攻占太原。
面对大军压境,阎锡山决定以守为攻。1948年10月2日,出动7个师兵力沿汾河以东、同蒲路以西南犯。我军抓住战机,于10月5日提前发起太原战役,两天之间,就歼灭出犯之敌1.2万人。
扫清太原外围四大要塞的战斗,首先由七纵打响。17日深夜,七纵一举攻克了牛驼寨,震撼了东山全线守敌。
敌人在连续进攻多次失败后,21日,出动了3个精锐团,集中了百门以上大炮和大量飞机,在牛驼寨阵地上落下了上万发炮弹炸弹。七纵七旅十九团因伤亡过大,弃守牛驼寨。
10月26日,各纵队按预定的作战部署,对四大要塞实施攻击。七纵继续攻牛驼寨,八纵攻击小窑头,十五纵攻击淖马,十三纵攻击山头。
七纵首长彭绍辉将攻取牛驼寨的任务交给张新华(福建省宁化县人)任旅长、龙福才任政委的十二旅。
经过周密侦察,张新华指挥十二旅一鼓作气攻克了牛驼寨并打退了敌人的多次疯狂反扑,牢牢守住了阵地。第十八兵团发出通报,号召参战各部向十二旅学习。
刘忠、袁子钦率十五纵奉命出击狄村,攻占了武宿机场和东山大门石嘴子阵地,紧接着,兵锋直指淖马要塞。
淖马要塞位于太原城东5公里处,是四大要塞中距城最近的一处。攻克淖马后,就可以居高临下直逼城垣。
10月27日,十五纵四十三旅攻克淖马并在三天内连续打退了敌人十几次大规模进攻。
十五纵四十四旅旅长涂则生、政委孔俊彪则率部攻占了观家峪、上庄,保证了淖马主阵地的侧翼安全。敌军每天向淖马阵地反扑,都以失败告终。11月11日,敌人更是出动了5000余兵力,在密集炮火掩护下向淖马阵地疯狂进攻。阵地上“浮土过膝,弹片遍地”。
在刘忠、袁子钦率部攻守淖马要塞的同时,友邻部队也正进行着艰辛异常的战斗:七纵连续6次进攻,占领牛驼寨;八纵、十三纵两次进攻受挫后夺占小窑头和山头。11月21日,解放军全部占领了四大要塞。
东山四大要塞争夺战,空前激烈,双方主力都投入了战斗。阎锡山出动了8个师、3个总队和保安团,我方先后投入了27个半团。双方参战的火炮超过了800门。战斗结束后,各个主要阵地一片焦土,遍地尽是手榴弹木柄。
此战后,为配合平津战役,防止傅作义集团快速南逃西窜,中央军委下令缓攻太原。平津战役之后,中央军委命令十九兵团、二十兵团和四野炮兵一师增援太原前线。
4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抵达太原前线,与徐向前一起,部署指挥对太原城的最后一击。
4月20日凌晨,解放军开始发起对太原的总攻。十九兵团、二十兵团南北夹击,十八兵团为主攻方向,由西向东攻击。
为便于统一指挥,前线指挥部决定六十二军和六十一军为左集团,由刘忠、韦杰两军长统一指挥,向城东南角守备区攻击,得手后即在大东门以南登城。六十二军奉命向红营房、郝家沟、马庄攻击,战至22日,完成外围作战任务,扫清了登城障碍。与此同时,各参战部队也全部扫清了城墙以外守敌。
战斗中,传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和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胜利渡江解放南京的捷报,太原前线一片欢腾。
4月24日5时30分,总攻开始。1300多门重炮,齐轰太原,一时地动山摇,浓烟弥漫。炮声刚停下来,攻城大军兵分十路,猛扑城垣。各路大军兵锋所向,锐不可挡。六十二军迂回、穿插、强攻,直捣敌“绥靖”公署。
太原战役,全歼守敌。第六十二军在此战役中,共歼敌3.3万,战功卓著。太原解放后,第六十二军奉命进军西北,开始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