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中的实物“演说”
2020-02-24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小学李金雄
文/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小学 李金雄
2019年春,本人所在学校针对《体积和体积单位》开展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认为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可开展实物“演说”活动,且演且说,由说生感,由感致悟,达成教学目标。
一、“演说”数学活动,明析体积概念
在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通过“演说”训练,结合实验活动边演边说,在所思、所想、所做、所言中解析概念之内涵。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堂引入,执教老师可以游戏《智取乒乓球》引入,让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开展比赛活动,成绩揭晓的同时让不同组别的孩子演说其活动过程及心得体会。执教老师也可以“小小科学实验”引入体积概念的学习,老师组织孩子们分组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土豆、文具盒、书等),要求组内同学互相“演说”,从而让孩子们明析体积之概念。课堂教学中,执教老师巧妙组织,如教师提问学生 :“你将选取的材料放入瓶中,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水面为什么会上升?”A学生边演示边解说 :“我们选取的是石块,石块占有一定的体积,随着石块的不断增加,石块占瓶中的空间越来越多,从而水平面逐渐上升,乒乓球随之浮上来。”B学生边演示边解说 :“我们也是选取了石块放进瓶中,水位随着石块的增多逐渐高起来了,乒乓球就浮上来了。”C学生边演示边解说 :“我们组是把泡沫压入水中,水位也上升了,乒乓球也可浮上来。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不管它是轻还是重。”……孩子们各抒己见,把各组实验结果纷纷“演说”给大家,演示和解说使孩子们认识到所有的物体都占空间,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最后老师顺势总结体积之概念。
课堂上,孩子们开展“演说”活动,且演且说,手脑并用,调动身体多种感官,结合实物演示解说物体的体积,眼观、手动、口述,在演说比较过程中理解体积概念。
二、“演说”体积单位,初步建立表象
在《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比较不同物体体积大小时感受到统一标准的必要性之后,对于体积单位的理解和感悟是一大难点,老师可设置针对性的体验活动。如课堂中建立1立方厘米的表象时学生演说:(孩子拿出1立方厘米实物)这个小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指着棱长位置),它的体积(比划整个正方体)就是1立方厘米,我们的小手指头大小大约有1立方厘米。“演说”体积单位,根据实物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以“物”导“说”,以“说”悟“体”,孩子们通过表达,发出不同的声音,得到相同的理解,于“声色”处让孩子们初步形成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表象。
三、“演说”实践感悟,培养数学量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中,如何应用所学知识估测空间体积方法是孩子们的难点,执教老师在讲授体积的估算环节中可把生活中的物体呈现给孩子们,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想象,通过自主猜想,小组动手操作到“演说”交流达成共识等实现知识的获得。如学校老师在课堂中设计了估测装订盒体积,孩子们演说:装订盒里可以装下16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如果加上外壳,整个装订盒的实际体积应该比16立方厘米更大一点,所以装订盒的体积约是16.3立方厘米。
在《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实情境入手,通过动手操作及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通过借助实物操作,开展现场“演说”,从而可明析体积之概念、体积单位之大小,并在体验活动中感受到物体体积的实际大小,提高学生对体积大小的估测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