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综合化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2020-02-24张富田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经管类综合性应用型

张富田

(许昌学院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体系的分类改革导致部分本科高校,特别是地方性本科高校,将高等教育的应用性改革作为学校特色培育的主要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特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在专业设置、课程构建、教学目标和知识体系等方面,通过全面改革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方向,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经管类专业因自身学科知识体系与市场经济结合特别密切,其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较强,因此,其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是常设专业。但是,现有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大多是移植于研究型高校甚至国外高校的经管类专业教学体系,其培养模式和知识结构早已不适应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课程改革就成了应用型高校提高学科应用性和能力适应性的主要措施。但是,经管类专业实践类课程内容庞杂,结构繁复,目标多样,这就导致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虽然在实践教学设施和条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其经管类专业的应用化改革依然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导致办学投入和办学产出严重失衡。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就成了经管类专业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当前的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课程建设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也提出了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些研究还难以全面顾及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特殊需求。笔者近期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文献指出了实践教学在经济管理专业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并在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和基础制度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如夏红云认为,应该“从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能力考核与评价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等4个方面设计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可操作性实施路径”[1]。庞永师、王满四、郭成认为,应当构建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实践项目和实践平台,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2]。二是有些文献指出了实践教学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体系中的综合性特征,强调了不同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实践课程体系中的应用条件。如曹刚、朱建方认为,应当应用混合式教学理论,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在线合作学习[3];程凌燕则强调了项目教学法在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应用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4];邰蕾蕾、王珊则结合“互联网+”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创新,提出了“构建在线互动与资源共享平台、开发信息化实践课程、建立实践教学与其他行业的信息交融以及在线评价等实践教学路径”[5]。三是有些文献从实践教学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体系应用的系统化特征,规划了实践教学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如王春明、董再平认为,应当结合经济管理类不同专业课程特点和大学生课外活动规律,逐步形成“阶段+模块+平台”的“两阶段、三模块、六形式、四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6]。周泽炯的研究认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当由“实验、实训、实习、论文设计”4个实践教学内容子系统和“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制度”4个实践教学支撑保障子系统组成[7]。赵杰则认为,应该按照“三层双轨渐进式”的原则构建会计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并且强调了考核体系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8]。虽然,这些文献从不同角度设计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但是,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对经济管理类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缺少系统性的筹划,不同的实践教学资源处于分割状态,教学资源和手段的利用率不高;二是缺少适应不同能力学生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手段僵硬,缺少灵活性和适应性;三是缺少实践教学体系前期能力需求的输入环节和后期监督反馈环节的综合化构建,实践教学手段和体系的控制力度不强,缺乏针对性。而这些问题正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以地方适应能力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主要考核目标,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校内实验设备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但是,这种基于分散配置、相互割裂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和手段并不能完全满足就业市场对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需求,并且这种追求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比重的趋势还造成了理论学习的弱化,因此,在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培养模式的竞争中更难以彰显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特色。

(一)分散的实践课程配备降低了经管类专业应用能力提升的效率

应用型本科高校和绝大多数高校一样虽然也将专业的能力建设作为课程配置的主要参照依据,但是,首先,其仅仅是将理论应用能力的提高作为指标。实践操作课程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育是夹杂在理论应用培育中进行,并没有考虑到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不同点。如此设置使得实践操作课程仅仅成为课堂理论课程的重复和验证,难以通过实践课程真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其实践课程的配备还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因其在现有的专业培养计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实践课程特点和实践课程的开设原则,使实践课程的运行过程以及达到的目标均没有具体可控的能力目标进行监控。这样的设置导致实践课程的开设与教学目标经常产生脱节,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最后,其分散的实践课程配备降低了经管类专业应用能力提高的系统性。因其现有的专业培养没有对实践课程的特点做出相对明确可控的能力提升要求,导致在不同专业课程实训课程配置时出现重复和矛盾,大量的教学资源浪费在了重复的实践课程环节,而需要开设的实践课程又囿于资源和条件限制得不到补充,降低了实践课程配置的总体效率。

(二)僵化的实践课程设置降低了经管类专业应用能力提升的灵活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虽然也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其实践课程的设置却经常与社会需求脱节,与专业能力培养脱节。第一,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难以体现社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现有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不同专业的实践课程绝大部分都是依托于某一门理论课程开设,即便是少数综合性的实践课程也是联系某几门课程开设,这样就导致实践课程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也是相互割裂和分散的。实践操作能力的碎片化导致学生难以对某些实践应用问题提出综合性的解决方案,难以挣脱理论学习的条条框框,难以提出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思维的解决方案,从而影响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第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将应用性作为办学的主要方向,因此,在经管类专业的开设上具有较强的地方性和较多的层次性。另外,随着不同专业的交叉融合,近年来其他专业的经管类课程也在大量开设中,其同样也存在着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但是,现有的实践课程设置方式无论是从专业层面还是在课程层面都难以评估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和专业特性。实践教学对不同学习能力需求和不同专业特点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难以体会到实践课程学习的乐趣,难以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另一部分学生则对实践课程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第三,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习特点应当在经管类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得到体现。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组成部分,因此,专业设置环境的不同,实践课程的开设和培养也应当有所区分,如此才能系统化地解决专业设置的个性化需求和课程开设的一致性目标的冲突。第四,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难以灵活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相对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就业需求,专业实践课程与外部应用环境的脱钩现象一直存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中。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来看,其就业目标相比较研究型高校呈现更短期化和多用型的特点,其毕业生面临的能力需求更为个性和多元化。但是,高校的专业实践能力培育很难跟上就业目标市场变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总是滞后于市场需求。这种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僵化的实践应用能力之间的矛盾点就在于现有实践课程体系在不断参考就业目标市场的需求不断修订。但是,首先,这种修订不是常态化行为,是基于高校被动应对市场冲击的应激行为。其次,这种修订难以得到就业市场的积极响应,因为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是否能够适应市场就业环境,只有在快速变动的市场中进行反复的应用检验才能得到客观的结论。然而,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检验因为是在校内封闭条件下获得的市场信息反馈,信息相对滞后,且这种长期滞后的市场需求并不能得到及时改善。

(三)封闭的实践课程考核模式削弱了经管类专业应用能力提升的针对性

经管类实践课程的考核模式应当与实践课程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相互一致,且在此基础上实现实践课程设置与实践课程考核的闭环反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模拟就业市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需求。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考核模式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实践课程考核缺乏层次性。经管类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对应着不同专业及不同培养层次的课程实践能力的培育,因此,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根据专业及培养层次的不同能力需求而定,而不能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采用统一的实践课程考核手段或内容,更不能混淆经管类不同专业及层次的需求和特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在专业负责人或专业教学团队之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种层次性的考核需求,并没有针对这种层次性考核的需求进行信息的沟通或教学实践的统一,导致实践课程的考核与专业培育的目标脱节。其次,实践课程缺乏能动性考核。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存在着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要体现课程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另一方面,要体现能力考核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虽然,从专业培养目标角度看,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应当对应综合性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目标。但是,在实践操作中,相对能力主导教学考核而言,课程主导教学考核的教学实践趋势更容易被课程教学固化的授课教师所接受,使得综合性能力培育的目标被相关课程分割为若干个教学课程单元,并且彼此之间还存在重叠和冲突。同时,实践考核也被分割为数个课程教学单元,课程单元之间存在交错或空白,使综合性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目标在课程考核中得不到充分体现。课程授课知识结构的规范性导致实践考核难以根据外部市场能力目标的变化进行调整,以单元知识为目标的实践考核方式导致了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固化及与外部就业市场能力需求目标的脱节。第三,实践课程考核缺乏反馈性。经管类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考核内容客观上应当随着教学考核过程和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不断调整,从而驱动课程内部和课程外部实现课程考核与课程内外部目标的动态平衡。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经管类实践课程考核更容易实现实践课程考核形式与实践教学目标的内部动态平衡,而难以实现课程考核形式与外部就业市场目标的外部动态平衡。其主要原因在于实践课程教学的内部发展更容易使教师及学生将课程学习和实践考核聚焦于实践课程本身,教师和学生在实践课程内部的循环反馈中信息传递节点少,信息源也较为有限和可控,这使得衍生于课程教学的考核内部反馈的信息流通成本较低,信息失真的程度更低,也更容易实现。但是,偏重于实践考核内部反馈的课程循环发展机理会导致实践课程考核方式目标与外部市场需求错位,难以实现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经管类专业课程实践考核外部反馈循环弱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外部反馈循环的信息流通成本高,信息经过多重节点的变向传输加工,更容易导致信息的畸变和失真。强化课程实践考核外部反馈循环,实现实践考核外部反馈循环及内部反馈循环双基驱动、相互嵌套及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外部反馈信息源的有限选择及信息质量的不断维持和提升,以及现有实践课程考核模式的调整和改革。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措施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要能够适应外部就业市场的职业能力需求;要能够契合课程规范教学的方式内容;要吻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课程教学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目标、结构及措施上的优化,才能实现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路径的一致。

(一)经管类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的目标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在于实践课程体系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一是体现在实践课程体系覆盖范围的综合性,主经管类专业开始建设时,将现有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实践设备、实践方式进行整合,突出不同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规划通过何种方式构建不同的实践课程,通过能力优先的实践课程规划,避免实践课程建设时的重叠和冲突,实现对经管类不同专业的全面覆盖,提高实践课程建设的效率。二是体现在实践课程体系覆盖过程的综合性。经管类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要涵盖实践课程的内容,实现实践课程建设信息的输入和信息的输出反馈之间的闭环发展,从而不断适应外部就业市场的变化。实践课程外部信息反馈的构建的基本目标,是将区域性、代表性的就业市场反馈信息源纳入实践课程考核过程中,不断整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市场评价,从而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三是体现在实践课程覆盖层次的综合性。经管类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应当覆盖实践课程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学科的实践课程培养在应用能力和知识结构上必然会存在差异,而构建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必须要涵盖这种层次性的差异。不同专业和学科的经管类实践课程在建设时,根据教育认知学的理论将不同能力单元的培养考核目标进行分类,明确不同能力单元的培养层次和目标,设定实践课程过程及考核方式,将课程的所有能力单元的实践课程进行体系化输出,实现实践教学的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二)经管类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的结构建设

根据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经管类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实践课程学习模块、实践课程教育模块和实践课程质量反馈模块。实践课程学习模块是从实践学习的教育学规律出发,将现有的实践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划分为认知、应用和创新3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存在递进和包含关系。其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需求划分不同知识能力的培养层次,从而能够将分散化的实践课程内容整合为具有课程具体体征的能力培养目标。实践课程教育模块是将现有的实践课程教育过程按照课程的综合性和层次性要求划分为不同环节,分别是理论教学实验子系统、专业实习子系统和专业实践子系统,不同系统之间依照其综合性和层次性要求存在递进和包含关系。同时,实践课程学习模块和实践课程教育模块之间存在交叉关系,可形成矩阵式体系结构。教师在建设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时应当按照专业和学科的要求,将不同知识能力单元划分为不同学习层次,并根据学习层次的需求建立契合的实践教育方式,将实践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与实践教育的结构形式相互关联,最大限度保证实践教育教学的培养效率。实践课程质量反馈模块即建立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结构的闭合回路。设定的闭合回路主要由内部反馈回路和外部反馈回路两部分组成。其中,外部反馈回路主要是实践教学参与外部就业市场的具体工作,或者是将外部就业市场主体参与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所作出的评价作为外部反馈回路的信息节点;内部反馈回路则是实践教育团队对具体的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作为内部反馈回路的信息节点。在优先度上,外部反馈回路的信息优先度应高于内部反馈回路的信息优先度,以尽可能保证外部就业市场对实践课程的教学主导作用得到发挥。

(三)经管类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的措施建设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建设应当保证,学生作为实践课程建设的主体,外部就业市场作为实践课程建设的基础,内部实践教学资源作为课程建设的依托。首先,在实践课程学习模块中,要将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与社会职业能力的需求紧密联系,教师在制定不同专业和学科的知识能力单元的实践课程的学习层次规划时,必须考虑到知识能力单元对应的社会职业能力需求特征,在必要时可以吸收外部业界人士参与到单元知识的设置中,通过模拟实际的工作来确定不同知识能力单元的学习层次,同时,实践课程学习模块要定期根据实践课程教学的内外部反馈回路进行更新。其次,在实践课程教育模块中,应当积极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同时,实践教学资源要能够与实践课程教育过程相互协调。比如,将理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和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实验子系统相互关联,重点考察培育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将认知实习、毕业论文和学科竞赛与专业实习子系统联系,重点考察培育学生的应用学习能力;将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和顶岗实习与专业实习子系统联系,重点考察培育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最后,在实践课程质量反馈模块中,应当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外部反馈信息回路的建设联系起来,尽可能发挥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及顶岗实习在实践课程质量评估中的主导作用。

猜你喜欢

经管类综合性应用型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