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哲学咨商四步法”
2020-02-24粟显淇刘新玲
粟显淇,刘新玲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哲学咨商属于哲学应用的范畴,是一种当人们面临生活、情感、职业等重要抉择产生困惑时,哲学咨商师会运用哲学的逻辑思维审慎地与求助者进行平等交流,帮助其更深刻地思考或省察,使其学会理性选择或情感安置,从而解决思想难题的新方法。哲学咨商的整个过程以现实问题为逻辑起点,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习得哲学思考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用哲学指导生活。这就决定了哲学咨商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引领,即对智慧的追求、心灵的拓展、理想世界的思考以及自我价值的探索。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索提升过程中。美国学者高尔曼(D·Goleman)曾经对全球120多家公司近200个职位的胜任特征做过研究,他发现,人的自我意识、社会适应、情绪控制、自我激励、意志信念、世界观等是人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对成功者具有重要的动力功能[1]。大学生在择业或创业的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惑和问题,归结起来都与职业素养有关。以哲学咨商的方法,在价值引领的视野下探求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指导,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在择业创业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更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哲学思考的框架。
一、“哲学咨商四步法”的理论基础
哲学咨商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是哲学在文艺复兴后走向纯思辨,成为脱离生活应用的玄学之后,重新回归生活的一种实践探索。哲学咨商的创始人,德国的阿肯巴赫在1981年首次开设了哲学诊所;次年在德国设立哲学实践学会;1987年发行第一本学会专刊《市集》,后来更名为《哲学实践期刊》[2]。20世纪90年代初期,哲学咨商在欧洲、美洲、亚洲、南非得到广泛推广,1998年哲学实践学会扩大为国际哲学实践学会。
哲学咨商的理论基础源于哲学的行动理论。哲学究其本意是用行动追求智慧,即所谓的“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问”,而哲学的行动理论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中是可以得到印证的。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助产婆的工作”,到中世纪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的高度结合,再到近现代,哲学不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的行为准则甚至影响了世界,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的行动理论中,行动永远是实践理论的具体方法,传统中哲学的活动是包含检视、分析、综合、思辨、规范及评鉴”[3],这为哲学咨商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哲学咨商的代表观点
1.阿肯巴赫的“超越方法的方法”
阿肯巴赫首创“哲学咨商”概念,他认为哲学咨商要因地制宜、因人因事而设,建立开放式的对话方法,并保持模糊与开放性结尾的对话方式[4],不能以固定办法为不同群体提供哲学咨商服务,这种方法就是“超越方法的方法”。
2.马瑞诺夫的“PEACE”法
美国学者马瑞诺夫从哲学咨商实践中探索出“PEACE法”,即问题( Problem)、情绪(Emotion)、分析(Analysis)、沉思(Contemplation)、平衡(Equilibrium)[5]。他认为哲学咨商的特色在于其运用哲学家的智慧,透过沉思来建立某种正当又符合本性的哲学立场[6]。哲学咨商师通过分析可以帮助来访者统合其见解并整理成有条理、可实行的个人哲学,进而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宁静[7]。
3.拉比的“FIIT”法
加拿大学者拉比在其著作《哲学咨商:实践与应用》中提出“FIIT法”,即让来访者摆脱成见,使之思想自由漂浮,尽其所能表达出各种需求和期望,咨询师能从中找到些许蛛丝马迹从而发现问题所在[8]。然后,哲学咨商师通过评论来批判问题,鼓励来访者学会运用自己的哲学思考工具,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4.黎建球的“CISA”法
哲学咨商传入我国台湾地区后,台湾辅仁大学黎建球教授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开创了一套“CISA法”,即觉察(Consciousness)、洞见(Insight)、灵动(Spiritual Moving)、超升(Ascend)[9]。这种方法是让具有洞察问题深层原因能力的哲学咨商师,帮助来访者在混乱的状态中理出头绪看透问题本质,经过哲学咨商师的诱导、培养、训练后改变来访者的行动,而改变的目的在于获得致善、回归自我,体察哲学行动中的意义与价值。
5.王习胜的“思想咨商”
安徽师范大学王习胜教授基于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总结和概括出“思想咨商”的七步法:倾听、叫停自动思维、问题化、逻辑分析、化解认知症结、意义引导和思想开解[10]。这种方法是针对特殊的、具体的、个体的思想问题的化解,以实现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真正落实教育的“以人为本”。这个观点不同于前辈的“价值中立”,恰恰相反,该观点是种价值引领,尤其强调对人的思想层面的引导。
上述几种方法都强调通过哲学咨商师和来访者的真诚“对话”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通过“对话”的“解决问题”模式体现了双方的平等性、交互主体性。中国化的哲学咨商,无论是台湾辅仁大学黎建球教授,还是大陆学者王习胜教授,都十分强调意义和价值的重构,这些理论都为哲学咨商在职业指导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二)哲学咨商的实践应用
哲学咨商是哲学走下神坛回归生活、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有益探索和实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哲学咨商有影响的实践探索主要有三种模式。
1.“哲学咖啡馆”
在哲学咨商的实践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法国哲学家M.苏特开办的“哲学咖啡馆”。这并不是在学府里开展的高深晦涩的哲学讲座,而是在街头普通咖啡馆里能够让普通民众参与的思想辩论会[11]。哲学咖啡馆提前征集讨论主题,由一两位哲学家,在每周的固定时间通过提问题或给予哲学解释来组织咖啡馆里的客人探讨哲学问题。目前,希腊、瑞士、日本等国家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一对多”的“哲学咖啡馆”运动。
2.热线和工作室
热线和工作室是一种有针对性的“一对一”“一对少”的服务模式。早在1989年,以色列人Schuster曾以电话热线的方式提供哲学咨商服务。2016年至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开展哲学咨商活动。
3.授课辅导式
荷兰哲学实践协会于1989年最早推出哲学咨商的演讲与课程,后来台湾辅仁大学、台北艺术大学等高校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哲学咨商课程慢慢形成体系。授课辅导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习者获得独立自主的哲学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有计划地培养专业的哲学咨商师,有效推动了哲学咨商的发展。
哲学咨商尽管有上述不同理论观点和实践应用,但是,它们有着一些基本共识。第一,面对得都是来访者自身无法解决的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困难或问题;第二,认为这些困扰来自观念的混淆,价值观的模糊;第三,帮助来访者一起厘清观念,确立正当的自我哲学立场和哲学思考框架,以应对当下和未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二、“哲学咨商四步法”的职业素养提升之路
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困惑,其中很多看似如工作种类、地域、薪酬、发展空间、工作强度、人际关系等诸多具体问题,实际上都与人的职业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心理倾向等职业素养有关。职业素养的内涵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其中,前三者都属于观念层面的范畴。“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仅占1/8的冰山表层是人们看得见的知识、技能和证书,而潜在的八分之七的冰山内层是人们看不见的、隐形的职业素养,这些职业素养在职业生涯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哲学咨商四步法”就是针对大学生就业择业中的实际困惑而探索出来的“对话式”处置模式。通过哲学咨商师的诱导,推动并促成来访者深度地自我表露,帮助其厘清模糊的观念,体察哲学行动中的意义与价值,在提升综合职业素养的同时学会运用自己的哲学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哲学咨商四步法”由善诱倾听、问题具象、洞悉症结、素养提升四个步骤组成。在实践中可采用团体或个体咨商的方式,借助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分享等手段,由哲学咨商师组织开展对话式实训。在操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平等,即哲学咨商师与来访者互为主体,而不是医患关系,咨商的过程是他们彼此对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困难的平等对话、澄清、学习、启发的过程,是哲学咨商师与来访者一起深入困扰其事件的本身,共同探索,查清问题的症结,以重造一种具有价值的观念或想法的过程。第二,开放,即咨商谈话不设立固定模式,而是根据来访者的独特性因人而异,用“苏格拉底”式的对话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健康问题。第三,提升,即咨商的目的不仅仅是倾诉、分析、求解当下的问题和困扰,而是双方在平等的对话中不断寻求思想观念方面的突破,确立正当的哲学立场和思考框架,提升职业意识和素养。
(一)善诱倾听
“善诱倾听”是开启哲学咨商师与来访者关系的第一步。倾听是对哲学咨商师而言的,倾诉是对来访者而言。当人们面对自身无法解决的困境时常常会有惊慌失措、无助无力、气愤恼怒等表现。来访者带着问题来探讨时,首先,是希望有人能听他倾诉,一诉一听可以适当地宣泄情绪、排解烦闷,使压力得到舒缓。其次,是希望能帮他解决问题。对哲学咨商师而言,也只有在倾听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知、理解、建立信任并寻求答案,所以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必要环节。
哲学咨商师在倾听时不预设任何立场,且要不带批判色彩地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即便是冗长、复杂的自言自语,也要耐心地倾听,可能问题的症结就隐藏在不经意的事件之中。
往往大多数来访者不知道应该从何处说起,哲学咨商师必须善于诱导,鼓励来访者自在地吐露心声。哲学咨商师不能仅停留在倾诉的现象表面,不能将来访者附带提到的状况视为题外话而制止来访者的叙述,而需要尽可能多地接收来访者道出的信息,努力地去探寻引发困惑的本质问题。哲学咨商师的倾听不同于一般的倾听,其不仅要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的谈话中所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还要观察对方的言谈举止、情绪、性格等,进而逐渐了解到来访者的想法、所遭遇的困难甚至是对各种事物的看法。为此,哲学咨商师的善诱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主诉人在非理性的情绪支配下只是宣泄不满时,哲学咨商师需要引导他阐述事件经过,以便找到问题的真实原因。二是当来访者在负面情绪支配下滔滔不绝,而且越来越深陷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时,哲学咨商师要有能力把控局面,及时叫停。通过善诱倾听,哲学咨商师了解来访者深层次的问题症结,才能从现象中判断他们遇到的困惑缘由是在于其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还是在于其职业行为习惯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透过问题去寻找在价值层面上、职业素养方面的缺口。
(二)问题具象
哲学咨商的第二步是 “问题具象”。人们常常将经验表象等同于问题,来访者常认为自己在跟哲学咨商师描述职场中的经历,就是在述说职业困惑。实际上,深层次职业素养问题往往隐藏在事件的描述过程中,必须通过理性思考,才能掌握真正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哲学咨商师可以采取情景模拟和提问的方法,鼓励来访者将职场生涯情景复现,并与哲学咨商师一起探讨表象之下的问题,使该问题具象化,找到“真问题”所在。比如,一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四年级学生一直没有物色到满意的工作,他牢骚满腹地前来咨询,哲学咨商师不能直接说:“你为什么没有找到工作?”而是应该先问问:“你想要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这位同学回答道:“我想在大城市找一份好工作。” 哲学咨商师不能直接批判他的想法,而要继续探求:“你认为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该同学思考一下:“不错的工资、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有晋升的空间。” 哲学咨商师会继续引导:“那你担忧的是普通城市就业没有大城市工作的这些要素吗?”这位同学低头一想,终于道出了心中的想法:“在意别人的目光,害怕别人觉得自己成绩优秀却无法留到大城市工作才感到焦虑”。其实,在这个例子中,明显可以看出,该同学并不是真的向往大城市工作,而只是在乎同学间的目光。由此可见,如果缺少善诱倾听阶段,哲学咨商师将无法准确地将焦点放在来访者的症结上,无法探求深层次的问题症结。
问题具象的过程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只有对感性材料进行这样的加工制作,才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此,这就要求哲学咨商师不能沉浸在来访者的叙述之中,而是要跳出来访者营造的情境,理性化地进行思考和诊断,找到导致来访者固有错误的问题症结所在,为思想分析和思想调适做好铺垫。
(三)洞悉症结
哲学咨商第三步是“洞悉症结”。哲学咨商师在充分地听取来访者的叙述后,要准确了解来访者的思想,并积极推动其自我发现,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角色互换,使来访者深思自己的职业困惑究竟在哪里,捕捉问题的症结。找到“真问题”后,哲学咨商师与来访者一起,分析造成问题的成因,使来访者从职业素养层面发现自己的不足,鼓励来访者以多元、弹性、开放的眼光和角度去面对这些负面现象,运用理性思维来面对和思考如何解决自身的问题。
例如,一名来访者不满地诉说与创业合伙人相处不合,认为创业团队的其他成员不肯配合他、不愿意尽心尽力做事,由此产生了沟通不良的困扰,甚至想就此分道扬镳。虽然,来访者心中预设了这是因为他人不顺从自己导致的问题,但是,哲学咨商师必须洞悉问题症结所在。通过善诱倾听、问题具象后,哲学咨商师从来访者口述中观察到他是一个性格强势的人,待人接物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容易出现强迫别人的情况发生,久而久之导致了来访者心中压抑,造成了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嫌隙。而来访者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是一味相信自己无过错,全是他人的不对,由于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强迫他人执行自己的命令;更没有意识到这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这是职场的大忌。哲学咨商师洞悉症结,引导来访者形成尊重人、关怀人的观念。
(四) 素养提升
哲学咨商的最后一步是“素养提升”。解决职业生涯遭遇到的困扰,是来访者寻求哲学咨商师的目的。但实际上,哲学咨商师所要帮助来访者的并非仅是对其特定的职业问题和困难的解决,而是通过共同探讨,让来访者用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确立自己的哲学立场,建立一套合乎理性的自我价值观、择业观体系,形成洒脱通达、诚实不欺、厚德载物、与时俱进的生活态度,以打开自身格局,提升职业竞争力。所以,哲学咨商师应在倾听之后,准确厘清使来访者产生困扰的混淆观念和模糊价值观,帮助来访者更自觉、更合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使其在今后面对社会时能够更有能力采取更好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在哲学咨商的过程中,来访者的思维与情感始终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哲学咨商所适用的具体方法不能墨守成规,应当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在哲学咨商开展过程中,应遵循价值导向原则、教育与启发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理性对话的方式,启发来访者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消除思想症结。
三、“哲学咨商四步法”解构职业困惑的价值检视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减, 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呈现出不均衡态势,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难题。其实,就业难除了受教育规模、经济发展、高校专业设置等宏观层面因素影响外,也与高校就业指导密切相关。
(一)哲学咨商弥补了就业指导的不足
2007年在教育部颁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下,各高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但由于课时、师资等原因,课程内容在设置上出现了重视讲授就业政策、就业理论和技巧的倾向,而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职业认识、职场人必备职业素质以及如何提升等内容供给不足[12]。根据教育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指导要求, 各门课程设置20学时,在40个总学时中, “了解职业”2学时、“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2学时, “从校园到职场”2学时,“了解职场世界”“认识职业素养”“职场人必备职业素质”等只有6学时[13],对于没有任何职场经历的大学生而言,这些学时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现实中,企业最看重的是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有企业高管认为:技术不熟练可以弥补,人品有问题无法回炉。另外,面对千差万别的大学生个体,如何解决他们在择业和创业中所遇到的困惑,如何有效地促进他们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话题。
“哲学咨商四步法”从大学生职业困惑入手,偏重于微观和个体视角,聚焦工作态度、企业忠诚度、敬业、诚信、抗压、合作、执行力等职业素养来洞察真问题。该方法实现了“哥白尼式”转换,即由 “宏观”授课内容转换到 解决“微观”的基于个体差异的职业困惑,从而更加精准有效地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同时,该方法汲取哲学立场、价值观念等领域的方法和知识,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哲学咨商四步法”是一种个性化的创新服务模式
“哲学咨商四步法”是针对个体不同的困惑进行启发和引领,通过互相对话了解个体的价值观念、哲学立场,从而使哲学咨商师能做到基于个性化的职业价值引导的一种个性化的创新服务模式。由于大学生在其就业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其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的发展极具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因家庭背景、认知程度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择业观念和价值观念,普遍通识课程无法有效地为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二是根据性别的差异、学科门类的差异、生源类别的差异等,可以将大学生划归为不同的“小群体”,这些性质不同的群体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哲学咨商大部分情况下是咨询师。以尊重个性差异、尊重个性发展为出发点,通过 “一对一”或“一对少”等方式与咨询者面对面开展的咨商交流。在此基础上,哲学咨商师可以全面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目标定位、价值观念等隐性信息与大学生来访者达成充分的良性互动,使其找到适合自己发展又能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工作岗位。
(三)“哲学咨商四步法”强调对价值观的引导
价值观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认知事物、判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对个人动机有导向作用,支配和制约着人的行为,对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起决定作用,会影响着人们对职业的认知和选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哲学咨商四步法”通过一系列对话,在价值引领的过程中,哲学咨商师不止局限于帮助来访者,开解求助者的思想症结,帮助大学生解决择业、就业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及时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甚至是形成积极而乐观的职业认知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构建成熟的自我哲学思考框架。“哲学咨商四步法”的核心是价值引领,引导大学生理解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培育大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价值观念,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高度。因此,“哲学咨商四步法”的价值引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运用哲学的思维进行理性思考,将哲学咨商应用到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中,能够体现哲学的价值。大学生在就业择业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在哲学咨商引导下,将问题具体化后,再探讨欠缺的职业素养背后的问题,厘清造成思想症结的观念及价值取向,体察哲学行动中的意义与价值,拷问造成思想症结的观念、信念及价值取向,因此,哲学自赏也是一种十分可行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