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视角谈如何为0-6岁幼儿挑选图画书

2020-02-24殷宏淼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图画书图画婴儿

殷宏淼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北京 100081)

1 引言

0-6岁幼儿正处于通过感知、运动来接触周围环境和世界的发展阶段,他们通过图画或听觉来接受文学的滋养。图画书正是这样一种通过图画来叙述文学故事的形式。图画书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社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儿童通过图画书认知色彩、形状、数字,习得具体概念,同时有趣的图文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儿童在阅读图画书过程中,对人物角色产生认同,把自己带入故事,情绪得以疏导,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自我意识得以逐渐发展,图画书的阅读过程,也是儿童心理建构的过程。所以以丰富的图像语言为创作核心的图画书成为儿童早期阅读的最佳读物。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实施,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并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这表明,儿童阅读推广是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一环,国家对儿童阅读的重视程度持续增加,儿童阅读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的导向日趋明确。国际图联更进一步制订了针对婴儿和学步儿童的图书馆服务指南,明确指出“图书馆为婴幼儿的服务应该与为成人的服务同等重要”[1]。各种立法和政策的支持可以看出,图书馆已成为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阵地。由于学龄期儿童都要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校,这就使得6周岁以下的低幼阅读群体成为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对象。《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明确提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所以图书馆员担负着为不同年龄段儿童推荐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书的责任,而如何为0-6岁儿童选择合适的图画书也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图画书被引进和出版,国内原创图画书也有蓬勃发展之势。面对市场上良莠不齐的儿童读物,图书馆员如何从中挑选出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图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视角出发,把0-6岁儿童群体细化为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学龄前期,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来浅谈如何为其挑选合适的图画书。

2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读本选择

2.1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0-1岁婴儿的认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婴儿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与周围环境接触,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产生的结果来认知世界,从而逐渐形成个体的内部认知结构,这一认知结构系统随着婴儿经验的积累逐步完善。0-3个月婴儿的视觉聚焦能力较弱,对黑白图案有偏好,3个月之后喜欢看对比明显、色彩鲜艳的图案,产生了追视和定视,能通过声音找声源,喜欢有韵律的声音。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以无意注意为主。0-1岁的婴儿还处于“咿咿呀呀”学说话阶段,对于母亲的依恋强烈,很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0-1岁婴儿的人格发展任务为克服不信任感,发展信任感。所以此阶段是儿童发展安全型依恋的关键期。

2.2 如何为0-1岁婴儿挑选图画书

国内图书馆针对0-1岁婴儿的服务较少,随着家长对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婴儿来到图书馆参加活动,让他们从小接触图书馆,从而受到良好阅读氛围的熏陶。图书馆为0-1岁婴儿提供读物时要结合婴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读物应多为儿歌、童谣以及认知类低幼图画书。画面构图简单,线条清晰,色彩明艳。这些具备玩具特征的书——洞洞书、纸板书、翻翻书等是孩子的最爱。

2.2.1 类型和装帧

(1)歌谣书

歌谣书包括儿童诗、摇篮曲、童谣和其他类型的韵文,通常都比较短小,富有韵律。对于0-1岁的婴儿来说,他们对于韵律语言有着天生的偏爱,婴儿的节奏感与生俱来,这是胎儿期孕育的结果,是母亲和自己心跳跳动的结果。图文互动的歌谣书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性,虽然婴儿不明白这些歌谣的意思,但是诗歌里的韵律、节奏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带给他们愉悦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2)纸板书

纸板书是一种用牛皮纸、白纸板等为原材料,经过层层压制而制成的图画书,具有坚固耐用和边角圆滑的特点。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来说,他们的小手肌肉发育不够完善,纸板书成为其阅读和锻炼翻页的最好素材。图书馆一般为婴儿呈现的书也以纸板书居多,主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把书作为玩具,有摔书、撕书的现象,纸板书的坚固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降低文献破损率。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刚刚认知世界的阶段,所以纸板书一般多以认知类图书居多,如识物、数数、对比等,并且开本一般不太大,适合宝宝翻阅[2]。

(3)异形书(洞洞书、布书、手偶书、翻翻书、立体书等)

随着婴儿小手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喜欢主动探索。通过抠一抠、挠一挠、摸一摸、闻一闻来阅读图书,具备玩具性质的异形书最能获得他们的喜爱。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通过各种感官来获得认知,一些触摸书、有味道的书可以使孩子通过真实的触感,获得对书中事物的直观认知。而婴儿的注意力时间很短,基本以无意注意为主,一些有响声的书,或者有机关的书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

0-1岁的婴儿会咬书、撕书,这种现象基本会持续到1岁半左右。此阶段的孩子处于弗洛伊德所说的“口唇期”——通过吸吮、触咬获得生理上的快感,而基于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所获得的感受,则是儿童智力的重要来源,所以图书馆在为婴儿挑选书时,要多一些经得起撕、拉、扔的书,定期为书消毒,保证书的安全、卫生即可。

2.2.2 艺术元素

图画书要想引起婴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图画的画面必须具备视觉美,其艺术元素是重点关注的范畴,主要体现在色彩、构图以及造型方面。

(1)色彩

在儿童色彩心理学中,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紧密的关联。3个月之前的婴儿,主要是对黑白色敏感。图书馆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黑白色卡,这些色卡对比强烈、图像清晰、轮廓分明,不仅可以提高婴儿的视觉感受力,也能在大脑建立视觉回路,促进智力的发展。3个月以后,婴儿开始偏向颜色鲜艳的图画,4个月能够对红色进行初步分辨,之后是绿色和黄色。所以在选择图画书时,多选择明度高与纯度高的艳丽色彩,但是所选取色彩不能太刺眼,应以暖色调为主[3]。

(2)构图和造型

为婴儿生产的图画书一般插图都简洁明确,除了主要的画面形象没有任何多余的笔触。因为婴儿的注意力多以无意注意为主,缺乏目的性,多由刺激物本身的刺激引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所以复杂构图的图画书不能吸引婴儿的注意力。像《好饿的毛毛虫》,毛毛虫每天的食物仅仅是图形的排列,除了色彩肌理外没有其他。《米菲》的造型也特别简单,简单几笔就是一个可爱的形象,整个画面有大量的留白。所以婴幼儿图画书的画面构成要尽量简洁、线条简单,主体突出,避免儿童被不必要的画面装饰所干扰[4]。

2.2.3 主题和文字

婴儿图画书的主题多贴近儿童生活,以认知和趣味性为主。认知书多以数数、颜色、形状、大小或相对概念为主题。图画也基本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或熟悉的物体。对于婴儿来说,这些物体或数字都比较容易辨识,符合婴儿的认知能力。同时趣味性的图画书也更容易吸引婴儿的眼球,书对于他们基本是玩具一样的存在,书中的机关能够增加婴儿与成人的互动,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另外1岁以内婴儿的人格发展任务主要是获得信任感,和父母建立安全型依恋。所以在为婴儿选择图画书时,除了以认知类图书为主外,也可以选择一些关于亲情关怀的简单的图画书,如信谊宝宝起步走的《抱抱》([英]杰兹·阿波罗 文/图),本书没有文字负担,从头到尾只出现抱抱、妈妈和宝宝三个词,情节简单,角色分明,最主要的是婴儿通过抱抱在父母怀中感受到了温暖和愉悦,有利于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从而获得信任感。

婴儿语言还处于咿咿呀呀学语阶段,书面语言更是没有发展。所以此阶段的图画书阅读基本全部以看图画为主,图画书的文字一般都极其简单甚至是无字。诗歌童谣类的图书多由成人读给孩子听,这类书需要注重文字的韵律性。因为婴儿对于语音节奏感强的语句、韵脚平整的童谣和诗歌非常敏感,尤其是那些文字重复、有响亮象声词的歌谣,更能激发儿童的参与感。

3 1-3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读本选择

3.1 1-3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3岁幼儿仍主要以感知运动方式来进行认知,2岁开始,其认知活动由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向“前运算阶段”过渡。大运动发展逐渐完善,精细动作也逐渐发展,在1岁时可以掌握二指(拇指和食指)捏拿物件,1岁半左右在成人帮助下可以翻页看书。注意时间增长,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升。2岁左右进入语言爆发期,能够用语言与人交流,可以说出完整的短语和简单的句子。

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便是“我”的使用,出现了“第一反抗期”,喜欢把“不”挂在嘴边。探索活动明显增多,强烈的自主愿望使幼儿什么都想去试,什么都想去做。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自主对羞怯和怀疑”阶段,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3.2 如何为1-3岁幼儿挑选图画书

3.2.1 主题和内容

适合1-3岁幼儿的图画书内容应具体生动,以儿童为中心,主题贴近儿童真实生活,使得幼儿能够对书的内容有亲切感、熟悉感,对角色有认同感,从而和故事中角色发生心灵的共振。

(1)日常生活类主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3岁幼儿处于自主对羞怯怀疑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学会各种动作,学做事,要求独立,渴望探索新世界,从而产生自主感。此阶段也是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时期。有关吃饭、睡觉、刷牙、洗澡、上厕所、去医院等日常生活相关的书籍都很适合此年龄段的孩子[5]。刚开始学习吃饭的宝宝有时会挑食或贪吃,通过有趣的绘本,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还有关于上厕所的问题,可能成人觉得“屎尿屁”这类话题不登大雅之堂,但孩子们却乐此不疲,此阶段儿童处于“肛门期”,弗洛伊德认为,幼儿从排泄活动中获得很大的快乐,所以在这个阶段孩子自主上厕所其实是在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这类话题的图画书可以帮助幼儿顺利渡过“肛门期”。如《噼里啪啦》和《小熊宝宝绘本》系列,涵盖吃喝拉撒睡玩等各个方面,很贴近生活现实,孩子们在阅读中认知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亲情类主题

1-3岁幼儿情绪复杂多变,对于成人依然有着强烈的依恋和依赖。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的依恋关系将成为孩子与其他个体建立关系的内部模式,所以安全型依恋的建立就显得很重要。这个时候,亲情温暖的图画书依然是幼儿阅读的一大主题,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我妈妈》等。

(3)认知类主题

1-3岁幼儿可以独立行走,认知半径得以扩大,可以通过自身感知觉来接触大自然,接触外界事物,对颜色、形状、线条的敏感度进一步增强,数数、分类能力也得以发展,所以此阶段儿童可以继续阅读认知类图画书(比婴儿期的认知卡片复杂),包括认知大自然的植物、动物,认知交通工具等。

另外,此阶段儿童仍然是以感知运动为主,所以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些韵律操为主题的图画书,如《可爱动物操》《从头动到脚》等。

在为1-3岁幼儿挑选图画书时,首先应考虑内容以儿童为中心,描绘儿童熟悉的生活,如起居、看病、游戏等,这样孩子才有亲切感和熟悉感,他们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行为模式、语言风格、兴趣爱好,从中语言得以发展,价值观得以熏陶。比如《好脏的哈利》,幼儿很容易从哈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个不爱洗澡的孩子,还有《大卫,不可以》里面的大卫玩食物,把玩具堆的满屋都是……幼儿非常喜欢阅读此类图画书,因为他们和大卫一样在家里是一个根本停不下来的小捣蛋鬼,尤其对于1-3岁幼儿来说,处于最任性的阶段,常常把“不”挂到嘴边,所以这类图画书更能激起他们的共鸣。其次内容要简单有趣,故事里的人物不要太多,因为此阶段儿童的注意力时间短,注意广度小,人物少,孩子可以快速抓住核心人物角色,对故事的兴致会更高。故事情节也应简单,符合此阶段儿童的认知水平,长度适宜,故事的叙事简单有趣,又不拖沓。如果故事内容复杂难以理解,儿童很快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6]。

3.2.2 插画的艺术品质和叙事功能

对于低幼儿童而言,图画书最重要的还是图画,儿童通过画面的色调、细节、节奏来感知故事的发展与递进,所以在为幼儿选书时,也应注意绘画的艺术品质。每本图画书都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家依靠色彩、符号、形状、点线面等来表达故事的主题。1-3岁幼儿还处于辨别色彩的初级阶段,他们喜爱艳丽明快的颜色,尤其是对比明显的颜色,因此这一阶段的图画书应尽量选择明度和纯度都比较高、搭配协调的图画书。此阶段儿童善于抓住事物的外部特征,他们对于线条粗、外部轮廓明显、主题特征突出的形象有敏锐的感知,比如《大卫,不可以》里的大卫,脏脏的、丑丑的、淘气的,在成人看来毫无美感的形象,在幼儿眼里,充满了亲切感,他们很容易就被鲜明的人物形象吸引,接着被故事情节吸引,从而爱上阅读。

优秀的图画书,除了应具备高超的艺术品质,图画还应该能很好地诠释故事——即图画的叙事功能。尤其是对于基本不识字的幼儿来说,图画是他们理解故事内容的关键所在。松居直也指出图画书画面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叙事功能:“图画书插图最重要的条件是,插图必须具有讲述性。而图画书要完成其叙事功能,靠的不仅仅是色彩,还有线条、形状和构图。[7]”特别是无字图画书,更加需要通过整体构图、视角转换、色彩变化和节奏把握等细节处理方面来显示出图画叙事的意识和能力[8]。

3.2.3 装帧和文字

此阶段幼儿仍处于“感知运动”的认知阶段,需要通过动作来获得认知体验,所以翻翻书、洞洞书、触摸书等异形书依然是孩子的最爱。孩子的思维比较简单直接,立体图画书将人物、动植物、物品等设置为立体的造型,孩子们翻开书,人物形象就直立眼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从而爱上阅读。而洞洞书,每一次翻页儿童都有新的发现,就如同探险一般,可以藉此窥探、发现,并主动地赋予这些洞洞各种猜想和意义,从而经历一场充满想象和创造力的“洞洞”之旅。同时,一些互动性的手工书也非常适合此阶段儿童。1-3岁儿童通过手工来探索新事物,如一些粘贴书,幼儿可以把贴纸撕下来粘贴到对应的位置,或者是一些拼图书,也能开发儿童的智力[9],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一般图书馆的异形书会采用闭架开放的方式,减少图书的破损率。

此阶段幼儿的书面语言还没有发展起来,儿童基本是通过图画来阅读故事的,所以图画书的文字要尽可能少。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全文不足40个字,但是母鸡神闲气定和狐狸鬼鬼祟祟又丑态百出的形象已经把儿童逗得前仰后合了。1-3岁幼儿虽然书面语言没有发展,但是口头语言却处于爆发时期,所以富有韵律性的语言很适合儿童阅读,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一书,作者使用了重复且富有节奏的语言,让故事读起来朗朗上口。反复出现的语言对于低幼儿童来说是一种强化,使他们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掌握故事词句、积累语言经验,从而促进儿童语言潜能的开发。

4 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读本选择

4.1 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

3-6岁的儿童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前运算阶段。儿童掌握了口头语言,摆脱了动作思维,通过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其思维带有很大的“自我中心”成分,以自己的方式来感知和阐述世界,很少从他人角度观察事物。此阶段的儿童能够流利地说话,通过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书面语言也开始逐步发展,能够辨认一些简单的字。

3-6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一步增强。由于面临入园,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对父母的依恋依然很强。物权意识开始萌发,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的同伴冲突屡见不鲜。4岁以后,分享、合作意识逐渐发展,在成人的启发下可以主动和别人分享,共情意识产生。喜欢模仿,辨别是非能力差,好的坏的全盘接收。此阶段儿童的性别意识也开始萌发,可以准确地进行性别辨认,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成人的性别角色。3-6岁儿童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主动对内疚”阶段,如果对他们的好奇和探究给予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则有助于他们主动性的发展,反之如果禁止他们有离奇的想法或游戏活动,则会使他们产生内疚,缺乏自信。

4.2 如何为3-6岁儿童挑选图画书

4.2.1 主题和内容

3-6岁儿童已经摆脱了动作思维,注意力、思维、语言等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社会化程度也更高了。此阶段适合看的图画书读物种类更多,下面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主题。

(1)情绪疏导类主题

本阶段幼儿情绪变化比较大,尤其是幼儿园小班孩子,可以说就是“情绪的俘虏”。有时候会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发脾气,讲道理也不奏效,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主要是由于生理上大脑皮质的兴奋容易扩散,皮质对皮下中枢的控制不足,并且情绪受情境影响很大,有易变性和易受感染的特点,常常两种情绪在短时间内相互转换。这时候可以通过图画书来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他们明白坏情绪每个人都有,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并疏导自己的情绪。如新西兰作家特蕾西·莫洛尼的《儿童情绪管理图画书》,里面涵盖了爱、快乐、生气、悲伤、孤单、嫉妒等各种情绪,幼儿都能从小兔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认同感,从而更好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管理情绪。这类书还有《菲菲生气了》《生气的亚瑟》《生气汤》《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野兽国》《气球小熊》等。

(2)分享互助类主题

3岁以后,儿童就进入幼儿园,就意味着集体生活的开始。孩子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玩耍,获得同伴的情感支持,但是也难免有与别人冲突的经历。“这是我的!”是这一年龄段儿童说的比较多的话,其实这正是孩子“自我为中心”的体现,物权意识的产生是儿童构建自我意识的必经阶段,也是儿童通往分享的必经之路。可以借助绘本这一媒介让孩子明白同伴互助和分享的意义。如《烟花》《一个红苹果》《明天见!》《我先,我先!》《请吧》《我爱交朋友》《南瓜汤》等。

(3)关于想象力的主题

3-6岁儿童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思维,逐渐摆脱直觉动作思维。他们在接触事物时,求知欲和好奇心会使脑海里产生很多新鲜的想法,所以这个时期正是儿童想象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可以看一些富于想象力的图画书,从而拓展孩子思维。如《小真的长头发》——头发可以钓鱼、拔河、晾衣服!《鲨鱼斗火车》——比赛打嗝、钢琴表演、吃馅饼等,《谁厉害?》——两个小朋友互吹牛皮,《陷入困境的克莱奥》——拉完粑粑忘带手纸而引发的一连串联想……正是这些有点无稽之谈的书才能让儿童跨越现实的束缚,进入到一个充满惊异的神奇世界。在充满想象力的环境中熏陶出来的孩子,不论是智力的发育还是社交技能都会更胜一筹。

(4)培养良好性格的主题

有一句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童心理学界也普遍认为,3-6岁时儿童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如何让儿童成为一个善良正直、勇敢坚强、乐于助人的人?除了平时的言传身教,图画书也可以来帮忙。如《勇敢的艾琳》——艾琳克服暴风雪,凭借自己的坚强顺利完成任务,《魔奇魔奇树》——为了给爷爷治病,豆太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对于模仿能力强的幼儿来说,这些书中善良、勇敢的主人公正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与性格培养有关的书还有《勇敢做自己》《鸭子骑车记》《故障鸟》《宝儿》《安的种子》《西西》等。

(5)性别认同的主题

3岁开始,儿童的性别意识萌发,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性别,还会渐渐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承认的性别角色,比如女孩会喜欢穿裙子、扎小辫,喜欢玩芭比娃娃,在过家家游戏中也喜欢当妈妈。通过绘本可以使儿童理解男女身体构造的差异,从而促进其性别角色的建立。如相关的绘本有《可爱的身体》《身体有个小秘密》《小鸡鸡的故事》《乳房的故事》《威廉的洋娃娃》等。

4.2.2 图文关系

图画书是图画和文字两种艺术再创造之后,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一本优质图画书的文字和图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彼此呼应、交错,形成一种张力即图文合奏。图文合奏要做到多一字繁杂,少一字不清,多一笔多余,少一笔无味[10]。

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说过:“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如安东尼·布朗的《大猩猩》通过图文合奏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安娜的心情。当作者写到“她爸爸没时间带她去动物园看大猩猩。请他做什么,他都没时间”。画面是这样的:空荡荡的厨房、空荡荡的餐桌,刻板的黑白格地板,爸爸的黑色西装和安娜鲜红的衣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对照整个画面的“冷”,安娜的“热”更显得寂寞。同样,当文字说爸爸周末也没空陪安娜时,安东尼·布朗用安娜独自看电视来诠释,这是一个俯拍镜头,很像在舞台上,大灯熄灭了,一束光照着舞台一角,读者仿佛可以感觉到全场寂静,只有小女孩孤独的叹息。

还有一种是图画与文字分别讲述,比如约翰·伯宁罕的《莎莉,离水远一点》和《莎莉,洗好澡了没?》文字和图画讲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有些图画书,如果只看图画,不看文字,那将成为另一个故事。比如乔恩·克拉森的《这不是我的帽子》,当小鱼说“他可能睡很久都不会醒”时,大鱼突然睁开了眼睛;当小鱼说“我一点儿也不担心”时,螃蟹正在向大鱼告密……图和文不断形成冲突和反差,乔恩·克拉森利用图像展现文字中没有说的故事,让图文合奏的精彩绝伦。

4.2.3 图画的细节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图画书阅读中越来越关注图画的细节。对于细节的发现,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这与儿童的注意特点有关:更多地关注局部而非整体[11]。丰富有趣的细节是儿童对图画书百看不厌的重要原因。而一本优秀的图画书也会在图中隐藏许多讯息,激发读者的想象,导引孩子更多的好奇。图画的细节不仅能使故事丰满更有韵味,同时也给孩子很多发现的乐趣。在许多图画书中,有一些看似与主题无关的小细节蕴含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些细节能立刻使一个个寻常的形象生动起来[12]。

4.2.4 文字

3-6岁儿童看的图画书的文字量明显比0-3岁要多,但是依然是以图为主,文为辅。在选择图画书的过程中,馆员要重视图画书的文字是否准确流畅、是否浅显易懂、是否表现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尤其是一些翻译的书,要注意译文质量,当图画书的文字兼具了画面感和音乐性,无论字数多寡,分置几何,作品亦能成功地实现和提升文学性[13]。

一本优秀的图画书也会在文字的排版和设计上下功夫。《一百万只猫》的文字采用横排设计,因为这样才能与绘画的走向一致——有成千上万的猫在山岗上绵延。所以说书的形式是由其内容决定的,画的动态、接续与文字的安排有着不即不离的关系。《100层的房子》则采用纵开的阅读方式,文字也是竖排版,当小朋友一页一页看下来时,就会有种向上爬的感觉。有一些图画书作者也非常注重文字的形态,即文字图形化。比如《大脚丫跳芭蕾》,文字设计的和舞蹈一样灵动。《南瓜汤》里当猫要把本不属于它的汤勺够下来时,“哐啷!汤勺掉了下来”,这几个字的字体突然被醒目地放大了,变形了,好像和汤勺一起掉了下来。文字图形化登峰造极的应该属维吉尼亚·李·伯顿了,在她的《小房子》和《逃跑的小火车头》中,S形走向的文字,不正像那蜿蜒在山丘之间的小路?那翻山越岭的铁道线?在这里,文字不仅仅是一行行字符,它已经成为图画的一部分[14]。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在为0-6岁儿童选择图画书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结合图画书各方面的因素:从儿童本位出发,主题贴合儿童生活,图画有较高的艺术品质和叙事功能,文字准确简洁,图文配合密切,排版灵活多变等,使儿童得到优质的文献资源服务,家长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从而更好地发展早期阅读推广服务。

猜你喜欢

图画书图画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神奇的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图画捉迷藏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婴儿为何会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