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典型实践与启示

2020-02-24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书屋文旅研学

王 满

(吉林省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000)

1 引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本就相辅相成。随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诗和远方”正式结合。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图书馆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前提下,要积极探寻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2 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背景

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1],我国开启了文化和旅游统筹发展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初步完成了机构改革。为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各级文旅部门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途径。

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肩负着社会教育、文化传播、信息服务等多重使命。图书馆与旅游的职能属性存在天然交叉,这奠定了图书馆和旅游融合的基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涌现了许多图书馆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探索。随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图书馆和旅游的融合有了政策和制度方面的支持,图书馆要不断调整角色和定位,书写“诗和远方”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3 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典型实践解析

3.1 “图书馆+建筑设计”形成文化地标

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自2017年10月1日正式开放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迅速刷爆朋友圈并登上微博热搜成为“网红图书馆”,吸引大量游客为一窥全貌慕名而来。据统计,滨海新区图书馆仅开放10天访问量便超20万人次,日最高访问约32000人,2018年春节期间共接待读者69673人次[2],成功跻身热门文化休闲旅游新景点。该馆建筑内外造型设计“惊艳”,总建筑面积约为33700平方米,分地上五层和地下一层,建筑外观立意“滨海之眼”,建筑内部空间由寓意推动滨海发展能量球的“眼球”和寓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书山”所组成。该图书馆荣登美国《时代周刊》“2018年最值得去的100个地方”榜首[3]。

我国还有许多图书馆凭借其别具匠心的建筑设计享誉国内外图书馆界,人气颇高。如上海图书馆嘉定分馆,曾被美国权威设计杂志评选为2013年“全球最佳公共图书馆”,建筑沿袭江南书院风格,远观屋顶如同一本打开的书籍,绿荫环水的视觉效果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画;苏州大学炳麟图书馆,位居鲁班奖高校图书馆类世界榜首,是全国唯一一座获得国际造型设计世界金奖的图书馆,“水晶莲花”般的图书馆成为苏州大学一道靓丽风景;汕头大学图书馆,则被誉为“亚洲最美图书馆”,建筑外部设计取义中国线装书书盒概念,内部空间则渗透传统书院园林意境,馆外一池活水衬托着图书馆仿佛漂浮在水面之上,美不胜收。

这些图书馆凭借其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刷新了大众对图书馆的刻板印象,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的传播效应,变成广大网友争相打卡的“网红图书馆”,成为“高颜值”的旅游景点。一座图书馆化身一所高校、一座城市的旅游名片,甚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地标,这是我国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

3.2 “图书馆+地域自然人文”拉动文化旅游产业

北京怀柔的篱苑书屋坐落在一个只有三百多人风景如画小村落里,为了使书屋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处,设计者将当地村民收集的4.5万根柴禾棍环绕在整个书屋四周外壁,书屋也因此得名“篱苑”。书屋外围的木棍常常吸引鸟儿来筑巢,一些植物也附着在木棍上生长,随着四季更迭,背山面水的篱苑书屋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美国某网站罗列了“全球18家最美图书馆”,篱苑书屋作为中国唯一入选图书馆位列第八。这座“全球最美图书馆”不仅给当地村民带来学习资源,提升农村整体文化层次,还吸引大量游客远道而来,带动旅游产业,拉动周边经济。

在福建漳州平和县崎岭镇一个几乎被外界遗忘的小村落里,因为在“到凤楼”和“中庆楼”这两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土楼之间架起一座“桥上书屋”,一夜之间声名鹊起。这不仅仅是一间“书屋”,更是一所“希望小学”,给贫穷、孤寂的孩子们送去知识,也为两座隔溪相望封闭的土楼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桥梁。这座在建筑领域斩获多项大奖的“桥上书屋”不仅给古老的土楼注入文化活力,还招商引资,为保护、修复百年土楼提供了资金支持。

许多风景秀丽、具有历史遗迹的村落,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便利、老人儿童留守家中,贫困现状一直难以改善,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难以保障。当地政府可以就地取材建设农村书屋,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融入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建设具有功能性和观赏性的书屋,一方面为当地村民提供文化教育服务,另一方面推动旅游产业,带来经济效益。

3.3 “图书馆+研学”助力研学旅游

研学旅游又称游学,但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单纯的学习或研究,而是一种贯穿学习、观摩、交流和游览等内容的教育方式[4]。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掀起了研学旅游热潮。国家图书馆打造的“阅读之旅”项目于2011年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关注,该项目将阅读、旅行相结合,倡导阅读体验式旅游。2018年8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北京海淀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承办的“文旅·融合·创新——首届海淀区研学旅游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及研学旅游推介会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推动了“旅游+文化”的双向促进,为公共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的文旅深度融合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尝试[5]。

我国一些知名高校图书馆每逢寒暑假也会成为众多学子研学旅游的热门目标。清华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都是受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历史悠久,馆藏丰富,带有名校光环,深受广大学子的喜爱。坐落在武汉大学狮子山头的图书馆,是整个校园的至高点,樱园就在脚下,是国内图书馆界绝无仅有被认证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广大学子慕名到访。

阅读体验式旅游把旅游变成了阅读的方式,用阅读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研学旅游,尤其是广大学生家长,他们希望孩子利用寒暑假时间通过寓教于乐的研学之旅,增长孩子的见识,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孩子用功读书的内在动力。

3.4 “图书馆+会展”推动城市旅游发展

随着中国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在世界图书馆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公共图书馆都举办了颇具规模的国际会议、论坛和颇具影响力的主题文化展览,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还带动了图书馆会展旅游发展。2018年5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等主办的“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成立暨‘阅读·城市·文化’图书馆、书店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图书馆举办,20多个国家的联盟成员馆馆长和文化官员,以及来自多个国家的图书馆界代表,驻华使节以及国内专家学者共计30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可谓盛况空前[6]。此次会议展示了“天府之国”成都的魅力,无论是自然景观、历史遗迹,还是民俗文化、餐饮文化都给与会人员留下深刻印象,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近几年均举办过国际性的会展,邀请过全球数十个国家文化领域政要、专家学者、业务骨干参加。

图书馆开展国际性大型会议、学术论坛、主题展览,不仅给国内外学者提供学术交流、文化互鉴的平台,更是展示一个城市风采、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底蕴的渠道,在都市会议旅游发展中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还有一些图书馆先后出境办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也以图书馆特藏资源作为旅游宣传媒介吸引更多国外友人聚焦中国。

4 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启示

4.1 积极探寻文旅融合切入点,打造“图书馆+”新业态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将文旅融合理念作为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以文促旅,将图书馆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旅游资源。图书馆应找准自身定位,积极探寻文旅融合切入点,打造“图书馆+”新业态。总结近年来我国一些极具人气图书馆实践经验,一些图书馆凭借其独具匠心的建筑设计、别具一格的装修风格,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千篇一律的馆舍设计理念,不仅在建筑领域里名声大噪,还在图书馆界被选为“最美图书馆”,使图书馆建筑本身就成为一件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还有一些图书馆远离繁华闹市,因地制宜的利用乡村资源,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融合,颠覆大众对农村书屋的印象,在游山玩水间体验非凡的阅读乐趣,拉动了乡村旅游;还有一些图书馆依托自身海量的阅读资源,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成为研学旅游的标准配置。一些带有名校光环的高校图书馆,更是广大学子研学首选;还有一些省市级公共图书馆通过举办颇具影响力的国际性会展形式,展示城市风采,推动图书馆会展旅游发展。这些图书馆应用建筑风格独特、融合地域特色、研学之旅、会展旅游等要素及方式,找到了文旅融合的切入点,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为其他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但每个图书馆具有其独特之处,学习借鉴的同时更要立足本馆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有效的方式方法探索文旅融合新途径。

4.2 直面图书馆文旅发展新挑战,回归图书馆本质

在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下,图书馆既面临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在不断深化文旅融合进程中积累经验,解决问题。当下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回归文化本质,转变大众对图书馆实体的关注度大于内涵。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来图书馆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读书、借书,而是把图书馆当成旅游景点进行游览、拍照、发微博发微信朋友圈的。本应该安静的环境被川流不息的游客变得嘈杂不已,这一方面影响了真正到馆阅读的读者,另一方面造成公共文化资源的浪费。“来图书馆不看书、来展览馆不看展”现象的出现是对公共文化的一种误解,文化要入心入脑,而不是将文化形式化为照片和视频。一些带有“网红图书馆”“最美图书馆”头衔的图书馆已然成为当下热门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蜂拥而至,这对图书馆读者管理、书籍流通管理、配套设备设施安全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有的图书馆资源、服务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图书馆要及时调整服务形态,合理安排观览线路,保障公共安全,还要加强馆藏资源建设,打造文旅服务品牌,重“面子”更重“里子”,提升文化软实力吸引游客。

4.3 拓展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加强文旅深度融合

文旅融合形在“融”意在“合”,文化和旅游要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优势互补。以文促旅,让旅游丰富了文化内涵,以旅彰文,让文化更具传播性。图书馆与旅游的融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交叉,而是文化与精神上的深入融合。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契机下想要长久发展,需要立足根本,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领域,积极与旅游产业展开合作,拓展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加强文旅深度融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倡导“万物皆书卷,天地阅览室”的理念。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思路不仅是要把旅游要素“引进来”,还要使图书馆文化资源“走出去”,把“知”与“行”有机的结合起来。图书馆可以将阅读推广服务延伸到旅游产业中去,将阅读与旅游相结合,因地制宜在景区、景点设立图书馆主题分馆、专题文献阅览区,在休闲旅游度假区打造嵌入式民宿书吧,让游客在游览名胜古迹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得到精神享受。图书馆要在保证自身公益性质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商业价值,图书馆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而文创产品可以为文化生活增添仪式感,图书馆要把握文创开发机遇,推出种类丰富、独具特色、具有纪念价值的文创产品,满足游客的文化刚需,完善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旅游商业生态链。图书馆文旅融合还要基于技术引领,运用“互联网+”模式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让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更具科技感和时代感。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更要借助媒体宣传造势,与传媒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新闻报道正确引导大众理解文旅融合理念,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各地图书馆特色和旅游资源,打造一个与网民互动交流的平台,倾听民众诉求,调动民众的参与热情,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5 结语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许多图书馆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将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但涌现出来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潜在的旅游资源,要找准自身定位,深入挖掘资源特色,创新文旅融合方式方法,有所“融”有所不“融”,更好的满足人民文化、旅游多元化需求,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浪潮中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书屋文旅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篽箖·上野书屋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研学之旅
梦幻书屋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