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的舆论引导
2020-02-24□赵征
□ 赵 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各行各业都在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掌握信息内容,从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转变成信息的发布者与传递者,媒介形式的转变也使得媒体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在信息飞沫化、阅读碎片化的时代,如果人们不具备良好的辨别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误导,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此种情况下,网络传播和网络舆论的新方式、新思维和新格局需要不断被重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这“48 字”相关论述,是对新闻舆论战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最强有力的指导方针,也是移动互联时代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份“考卷”。如何答好这份“考卷”?需要职能部门、主流媒体、相关高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一、明确角色定位
移动互联时代,主流媒体不再仅是信息发布平台,以主流媒体自主可控的新型互联网传播平台为核心的现代传播体系,将成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平台。舆论引导工作,将越来越成为主流媒体的主要职责之一。这就要求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之间应实现明确的体系内分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实现技术迭代和理念创新,从而引领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和判断。
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众声喧哗”的移动互联时代,党的声音、政府的声音、主流媒体的声音要保持高度统一,要营造其中各个关系的共同的舆论场,一定要守护好公信力,避免任何一方掉入“塔西佗陷阱”。
二、明晰舆情危机的主要风险来源,建立完善的舆论管理体制机制
通过梳理近年来的热点舆情,我们不难发现,在突发事件、司法案件、互联网经济、领导人形象等方面非常容易发生舆情,而舆情的演化渠道往往来自于传统媒体不严谨报道中的深度挖掘、网络新媒体爆料炒作、网络大V 知名账号的传播、权威部门的不及时发布等。由于不掌握第一手现场信息来源,网民对事物认知很容易被误导,在众声喧哗的网络世界,也不能排除网民背后是否有利益操控。如今的网络世界已经呈现出解读负面化、危机常态化的现象,网络舆情一旦失控,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必须构建起现代传播体系,打造自主可控的网络舆情环境,对舆论进行整理、分析、评估和判断,进行精细化应对和管理,及时解决潜在危机,避免不良事态的扩大与发展。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相关职能部门对网络舆情进行检测,一些主流媒体也设立了专业的舆情研究机构,在化解舆论危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职能部门和主流媒体之间应该各有明确分工,主流媒体依靠专业的采编能力、对新闻真实性的审核能力迅速做出判断,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包括舆论传播机制、信息沟通机制等在内的舆论引导机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从而形成合力。
三、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媒介素养
在移动互联时代,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就要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发展,跟随时代发展的趋势,满足受众的需求,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打造融媒体。尤其是面向未来5G 技术的大繁荣大发展,应该以数据可视化关键技术为主要抓手,提前研制5G 形态新闻产品,全面提升面向个人的信息精准发放,增强人们的参与性,拓宽受众范围,牢牢占据网络舆论主战场。
从受众来看,“大水漫灌”式的硬宣传已不奏效,舆论场中的传播规律已经从过去的“我说你听”发展到“大家谈、持续说、讲故事”,信息传播方式也从过去的单一渠道发展到“人人都是发布者和传播者”。近些年来,传统主流媒体已经因时而动、因势而变,将传播渠道拓展到短视频、短音频、微博、微信等方面,但是面对突发事件,因其传统的机制和流程,传统主流媒体往往在第一时间“失声”,从而在舆论场中陷入被动。更重要的是,媒体从业人员思路转变程度依旧不够,掌握的网络技能、利用网络资源的程度也远远不够。
这就要求传统主流媒体这艘“巨轮”整体调转“船头”,从根源上解放思想,大踏步走进网络舆论场,主动拥抱移动互联技术。尤其是5G 时代即将到来,要充分认识到新技术会给新闻内容带来新的包装和渠道。主流媒体应把握好技术变革的机会,提前研判、策划新技术领域下的新闻产品形态,本着“用现代信息技术捕捉和记录新闻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全息呈现客观事物形态,发动全员参与”的原则,全面开发平台功效,抓住技术革新带来的有利时机,积极投身到电视、电脑、手机三屏融合的创新中。尤其要占据视频领域的主战场,成为“万物皆屏”的主角,给人们呈现出最真实、最客观的信息内容,让人们能够及时地了解与掌握,要把握好媒体的舆论方向,让人们能够正确地看待事情,避免以讹传讹。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受众的媒介素养,使受众拥有良好的评判能力。
四、充分利用大数据,高校应超前培养人才
舆论环境的好坏,不仅涉及主流媒体发展,更是与能不能取得有效的社会治理息息相关。新的媒介环境和舆论生态重构了城市管理的内涵,大数据时代为城市治理的创新模式提供了新方案。
据了解,我国有超80%的数据都掌握在政府手中,相关职能部门应利用大数据了解社会舆情的全貌,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新技术有效分析、研判并把握舆情变化规律,抢占先机,还应用精准算法研究移动互联时代的网络传播规律,掌握权威信息、政务信息的推送时间,提高传播有效性。要及时关注舆论的发展动向,发现问题要及时地解决,避免不良言论被扩大传播范围,同时进行议程设置,由主流媒体统一采取全媒体矩阵式传播,营造信心。
国内各个拥有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学科的高校也应该承担起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做好舆论引导的主题研究。例如,天津大学2019年成立了新媒体与传播学院,探索新文科与新工科交叉的建设模式,以贯通“理工文管”为理念,坚持技术驱动和学科交叉,找准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新闻传播学科的结合点,培养本、硕、博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提供高水平的新媒体研究成果和智库服务。在移动互联时代下,天津大学的这一做法值得推广、借鉴和复制,高校、媒体、政府形成产学研一体的聚合力,会对舆论引导工作有着更为重要的推动力。
五、结语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媒介的传播形态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各个主流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舆论的引导。在信息广泛自由的时代,舆论引导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媒体应该认识到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并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舆论引导工作水平,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