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传播特点

2020-02-24

视听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舆论大众

□ 程 博

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大众媒体作为事件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媒介用时下最热门的传播方式使舆论散播、集聚、热议、流行,舆论将疫情广而告之的同时也使舆论市场纷繁复杂。进入媒体时代以来,中国曾经历过数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在每个阶段的发展进程不同,从传统媒体到全媒体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传播速度、内容、方式等也有不同。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传统媒体和全媒体时代典型的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梳理近20年来中国媒体的发展进程,进一步认识全媒体时代的舆论传播特点。

一、SARS时期:传统主流媒体舆论报道及其特点

(一)传播方式单一

SARS 疫情爆发时值中国媒体行业跨媒体发展初期,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不断发展,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不够成熟,传统的报刊、电视成为当时舆论传播的主体,主流媒体打造的网络论坛成为网络舆论传播阵地。据不完全统计,作为官方权威媒体,《人民日报》在SARS期间共刊发疫情报道近1500 篇①,成为疫情报道的主阵地。疫情前期,《南方都市报》共接到市民热线电话2700余个②,无一例外都是咨询疫情信息。人民网人民强国论坛则成为当时少数网络使用者的讨论阵地。当时大众主要通过主流纸媒等传统媒体了解SARS 疫情。

(二)传播速度较慢

SARS 时期,大众主要通过报纸和电视接收信息,传统媒体单一输送传播,大众想对疫情进行深入了解,通过热线向主流媒体咨询是首选。当时的一些主流媒体打破常规,压缩报道时间,不受时间限制,尽可能满足受众知情权。个体间传播少,舆论传播方式以接收政府信息为主,这样单一的信息与舆论传播,缺少传播主体与受众的互动性,无疑会出现信息传送不及时等弊端。《羊城晚报》于2003年元旦前后开始报道SARS 疫情,随后谣言四起;而《人民日报》首篇关于SARS 的报道是刊发于2003年2月12日的《广东省部分地区出现非典型肺炎专家指出只要预防得当不必恐慌》;首篇对外报道《控制“非典”中国春光依然明媚》则刊发于2003年4月12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由此可看出报道的滞后性。

(三)传播内容单一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台、报纸深知新闻舆论引导责任重大,积极开拓思维。《人民日报》等纸媒每日公开疫情信息,各大电视台重新调整节目,以报道疫情为主。报道内容以疫情救治的确切信息为主,对大众心理疏导有一定程度的忽视,信息内容较为单一。

二、新冠肺炎时期:新媒体舆论报道及其特点

(一)舆论环境开放,舆论传播互动性增强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和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用户等自媒体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得到了一次很好的融合发展,多媒介共同参与,媒体从不同角度报道,让不同声音在网络媒体中响起,疫情持续登顶微博热搜,手机一开,疫情信息扑面而来,做到了真正的实时了解疫情动态。舆论环境空前开放。

全媒体发展进程日益加快,媒介不断融合,全媒体和全员参与下,舆论传播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特点,舆论传播形式不断深化,图文、视频、直播的形式都新颖十足。微博直播数据显示,由央视等开启的《与疫情赛跑——全景直播火神山医院建设》直播累计吸引了8636.1万人收看,“云监工”们在家实时了解一线消息,创新的报道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增强了人们对抗疫情的信心。

重私密、强关系在这次疫情舆论传播中体现得比较鲜明。亲情传播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但“群”是新生的方式,在这场疫情中,人人都是舆论的传播者。在朋友和家人之间,人们以各种形式讨论疫情和防控。

(二)流言与真实并存

人人都是传播者的全媒体时代已到来,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出现在受众面前,从疫情描述到疫情防控,真实的新闻报道市场中掺杂的各种“小道消息”牵制人们的神经。大部分受众不具备辨识消息的专业能力,舆论的真假难辨也成为全媒体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论传播的突出特点。在商家逐利动机的驱动下,“适度饮酒抽烟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双黄连能治病毒”等谣言四起。腾讯新闻等网络媒体的实时辟谣平台上线后已辟谣百余次。同时,钟南山院士等权威专家发布的真实信息,被别有用心的媒体“抠”字眼、断章取义,使真实信息转化为谣言传入大众。控制谣言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政府辟谣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谣言仍防不胜防。

(三)主流媒体成为意见领袖

政府具有意见领袖地位,领袖立言力求谨慎、诚恳,政府部门和央视、《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在疫情舆论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主流媒体主动作为,更加注重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注重大众的情绪,以多手段及时向大众传播疫情信息。湖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央视等媒体全程直播,以有效途径优化舆论。

(四)传播内容接地气,注重人文关怀

民本位、人性化在这次疫情舆论传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大众打开抖音APP 时,河南省新乡市某村长自发在村广播用方言顺口溜向村民普及疫情防控信息的视频迎面而来。湖北广播电视台与多家自媒体联合制作了《我在春天等你》《武汉一定能》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全网发布。“林晨同学”等自媒体以vlog 的形式记录武汉封城期间的真实状况。一些主流媒体也更加接地气地发布各类搞笑短视频向大众普及疫情防控方法。多形式,多平台,多手段,舆论传播中体现着浓浓的人情味,增强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凝聚力,体现全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的担当与责任,也体现了全媒体时代公共卫生事件舆论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三、全媒体时代突发卫生公共事件舆论传播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1.全方位传播疫情舆论。全媒体的舆论传播,开放的舆论环境,呈现不同的声音,扩大了信息覆盖面,增强了舆论传播的互动性,使大众媒体从“宣传”功能向更强的社会功能转变,拾起媒介的本身属性。

2.信息公开时效性大大增强。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疫情信息都是海量化呈现,大屏小屏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提高了舆论传播的速度,及时的报道,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公开,在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占据舆论话语权。

3.舆论传播更体现适度适量的人文关怀。20世纪90年代起,“人文关怀”开始进入大众传播的视野,以人为本,以人为关注点。全媒体时代的疫情舆论传播更接地气,关注疫情背后一线人员的故事,激起大众的同情心,增强了民众的凝聚力。

(二)不足

1.信息市场纷杂。全媒体时代,人人皆为传播者,人人都是舆论的发言者和制造者,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舆论市场的信息越多则越复杂,谣言往往与实情并行。

2.信息传播碎片化严重。信息海量化,无疑加大了受众对信息的辨别难度,信息过碎,太多的信息一时扑面而来,对大众接受信息、理解信息、消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语

21世纪以来,中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传播能力可以以2003年“非典”事件为分水岭,时效性、现场感在此次事件后变得越发重要,舆论传播的改革也应运而生。全媒体时代加速发展,人人都是传播者,舆论传播环境形式发生重大变化,万物皆可互联。我们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平台、多手段、多形式、多功能的舆论传播更接地气,也更有人情味,大大提高了舆论传播时效性,也丰富了舆论传播的内容。当下,中国媒介对于主动推动媒体融合、建立良好的舆论传播生态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注释:

①薛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议程设置的变化[D].上海:复旦大学,2014.

②李速丰.21世纪我国灾难新闻对外报道的变化[J].新闻世界,2012(04):210-211.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舆论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