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凡达》的价值观表达

2020-02-24江承超

视听 2020年4期
关键词:阿凡达个人主义杰克

□ 江承超

电影价值观,指影片通过画面、声音等多种表现媒介给观众思维层面上带来的认知、感受、理解等多方面元素。在当代电影界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影片价值观的构建,追求影片内部表达出的价值理念。电影《阿凡达》作为世界经典科幻电影之一,很成功地构建了其电影本身的多样化价值观,带给观众美学思考与衍生性多方位思考。《阿凡达》不仅成功运用3D 技术,将观众带向了“IMAX+3D”的世界中,更在本质上引导观众思考,与观众建立价值观桥梁,恰到好处地照应了观众心理,实现了影片“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双重飞跃。

一、基于美国式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主义

从影片本质上来说,电影《阿凡达》首先传达出的是美国式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为其核心要素。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占有主要地位,强调发扬个体价值,将聚焦点放在社会中的个体上。在美国社会大环境中看,美国社会中最本质性的概念都与个人主义有关。个人主义是人文主义的核心,其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在美国式核心价值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电影作为一种基于社会环境的艺术形式,必然会对环境下的核心价值观有所体现并加以夸大渲染。只有体现了当下环境中符合大众认可的价值观,影片才可能被大众所接受。

在《阿凡达》中,个人主义成了影片人物价值观的立足点。男主角杰克原本是地球人类的一员,背负着使命来到潘多拉星球。他英勇善战,忠于爱情,在战争的正义与邪恶上有极其强烈的个人主义思想。正是这种思想的内驱动力,使得杰克毅然站在了纳威人一边,成了地球人的“反叛角色”并与地球人对抗。杰克的个人主义思想来源于多方面:与涅提妮的爱情、战争的罪恶、家园的毁灭、种族的对抗……这一切都作为其思想转变的内因,将其外在行为重塑。影片角色的所有行为都恰到好处地与美国式个人主义相照应,符合美国式个人主义的界定,强调了主角的自主意识,最终催生出自主行为,在两个不同派别中做出选择并加以改造,通过个人努力获取自我价值。在影片中,不仅杰克拥有强烈的个人主义思想与行为,格蕾丝博士、飞行员楚蒂同样是个人主义的典型代表,也是影片中站在不同立场的“反叛角色”。

二、基于美国式核心价值观的生态主义理念

《阿凡达》中除了拥有个人主义的烙印,还宣扬了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主导的价值观——生态主义理念。自然主义生态侧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社会主义生态侧重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追求、崇敬乃至敬畏的思想①。

影片中曾多次出现圣树、圣灵的物像元素,这些带有生态象征的物质在影片的情节中形成了巨大反差。潘多拉星球生态环境的巨大转变带给观众的是触及心灵的震撼,同时也是对生态的反思。在地球人还未入侵之前,潘多拉星球是一个圣洁美丽的“乌托邦”式世界。当地球人入侵之后,树木被烧毁,生灵被摧残,人民被残杀……影片中的纳威人在追求自然主义生态的同时也注重社会主义生态,无时无刻都有极其强烈的社会主义生态理念。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圣洁的、有灵性的,世间的每一生物都不能被伤害。而地球人则与纳威人形成了鲜明对比——贪婪、自私、残暴……生态上的巨大对比构成了影片的一大美学特点,带给观众强烈的心理冲击。对于电影中的人物,生态主义理念亦始终伴随着他们。而对于观众来说,影片则巧妙地将电影人物的生态主义理念转移到观众身上,让观众在无意识间领悟到影片所传达的生态主义理念。在观影过程中,观众会将自己的身份与影片中的地球人加以同构。随着情节发展,观众则会在心理上构建起一座与影片人物间的桥梁,在潜意识中意识到自己的生态主义理念缺失问题,并开始对生态主义问题进行深入性思考。

三、基于现代社会的沟通文化观

现代社会是危机频发与转型加速的社会,其中沟通文化的薄弱是和谐目标的大敌。例如,掌控公共资源者若无视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话语权、参与决策权,仅靠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经验积累随意盲动,既无沟通文化意识又无沟通文化机制,不仅会造成社会财富的毁损浪费,还会带来“被代表民众”对其合法性地位的根本质疑。《阿凡达》每人看后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但其中的“跨文化沟通”可能正是导演想要对千万人传递的诉求与情境。

在影片中,沟通文化曾多次出现:地球人尝试用沟通方式与纳威族进行交流,以此来掠夺资源;杰克与涅提妮沟通,目的是学习纳威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杰克与潘多拉星球上的多种生物沟通,如用鞭子与“灵魂树”沟通……可以说,全片都是围绕“沟通”这一线索进行叙事,并在“沟通”的基础上加以展开。与此同时,《阿凡达》中的沟通文化是建立在和谐、友善的基础上的一种无暴力软沟通方式,并立足于相互信任。男主角杰克认为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并通过沟通获得了族人的绝对信任,取得成功,实现了“光明战胜黑暗”的经典好莱坞大团圆式结局。这种沟通方式恰到好处地照应了当今社会人们理想中的沟通方式,规避了以暴力作为沟通元素的误区。

在影片中,“沟通”不仅停留在人与人之间,更停留在每一个个体、群体、种族中,贯穿于各个组织、社会、文化单元的内部与外部。这种沟通文化突破了旧式沟通关系的构建方法,引导观众思考沟通文化正负效应与理想世界的关系,建立了一种创新型沟通文化模式②。

四、基于宗教元素的仁爱价值观与文明观

17世纪,不堪忍受英国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们开始了反对英国殖民的独立战争,最终建立起了美利坚合众国。因此,基督新教在美国宗教中占有牢固的基础性地位。19世纪时,随着移民潮的出现,天主教、犹太教等外来教派也陆续传入美国③。而电影作为一种蕴含文化的艺术元素,无可避免地渗透进了宗教元素。与此同时,电影还承担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传播宗教,即各种宗教团体通过电影的形式展现其宗教内容,以此达到传教的目的。电影《阿凡达》从某种层面上说,也渗透着大量宗教元素,并致力于美国宗教信仰传统的推广。

对于宗教元素的体现,《阿凡达》并没有直接将宗教中的物质类元素展现在观众面前,而是将宗教思想通过影片加以表达,其中最本质的宗教思想便是影片所传达的仁爱观。“仁爱”由“仁”与“爱”构成。在《阿凡达》中,涅提妮试图让杰克成为他们的种族的一员,试图向杰克教授纳威人的习俗文化,这是影片“仁”文化的体现。当杰克接受了涅提妮的“仁”后,“爱”便开始出现了,两人之间的友谊逐渐发展成爱情。正因为涅提妮以“仁”的态度来与杰克相处,才使得杰克心中也有了“仁”的善念,最终使得“仁”与“爱”共存。

影片除了传达仁爱价值观外,亦对现代文明有所反思。作为一部科幻电影,《阿凡达》犹如警世钟,在预知未来的同时向人们提出警示。在《阿凡达》中,一边是落后无知的原始文明,另一边是科技发达的高度文明。从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现代文明似乎正在逐渐摧毁人纯洁的内心,它让人变得富有心机,变得充满贪欲,它让人破坏自然、摧毁家园,它让人最丑恶的一面一丝不挂地暴露了出来。相较于其他导演,卡梅隆更像是一个现代文明的质疑者、预言家。他在反思、预言现代文明的是与非,并在电影中融入了他的思考,使影片的内涵在整体上得以升华。

注释:

①郑静.《阿凡达》的生态主义思想及美学风格[J].电影文学,2015(15):142-144.

②杨永安,邢建毅.《阿凡达》现象透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217-218.

③芈岚.美国电影中宗教文化的历史与现状[J].名作欣赏,2012(15):147-149.

猜你喜欢

阿凡达个人主义杰克
杰克和吉尔
重返阿凡达
变成什么好
反对个人主义做合格共产党员
迪士尼版图再次扩充 米老鼠“收编”阿凡达
On Cultivation of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被冤枉的小杰克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阿凡达》PS潮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