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马克·吕布《中国印象》的摄影技巧与影像价值

2020-02-24张晓雨

视听 2020年1期
关键词:吕布纪实马克

□ 张晓雨

一、马克·吕布《中国印象》的摄影技巧

(一)“微妙”的细节与“独特”的角度

马克·吕布的《中国印象》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拍摄细节,通过生活的小细节反映重大的内容。“我是个拿着小照相机走路的人。我不停地观察周围的东西,有时候会拍下些无关紧要的细节。那使我很着迷,但我并不创作故事。我只是个琐碎细节的收藏者。”马克·吕布这样描述自己的摄影历程。在长达52年间他拍摄的中国印象都是来自琐碎的生活细节,他从一个陌生的角度去发现我们生活在这里而被忽略的小细节,因为摄影本身便是源于生活,而生活便是一件一件小事情拼凑而成的。在欣赏他的《中国印象》摄影作品时可以感受到他对于小细节拍摄的处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人物细节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1957年马克·吕布在北京拍摄了《街头卖艺》这幅作品,在1957年街头卖艺这样的场景出现在北京街头并不为奇,但通过他对观众表情的细微拍摄抓住了他们的眼神状态,让整幅作品活了起来,更让整张照片具有故事感,让平淡的小事物增添了些许趣味。

《中国印象》的另一大特点便是马克·吕布始终用局外人的角度去拍摄中国。“玛格南是一个思想的社区,一种共享的人性特质,一个对事物的好奇心,一个对正在发生事物的尊重,一个将之视觉化的欲望。”布列松曾这样说,马克·吕布与玛格南的相碰撞是契合的。对于马克·吕布来说,好奇心是对拍摄的追求并且永不泯灭,所以他20 多次进入中国,始终保持着陌生人的角度去观察、去发现。也是这样新奇的角度让他拍摄的《中国印象》具有别样的风采。《中国印象》中的摄影作品并不单单是黑白的也有彩色的,马克·吕布在拍摄西藏时更多选择的是彩色的,在保持当时真实性的情况下,彩色更具有表达力同样也更具有渲染力。无论是彩色还是黑白,这一系列作品的产生都是从一个西方摄影师的角度去发现的东方印象。

(二)“精妙”的构图与“真实”的画面

在纪实摄影中构图是至关重要的,好的构图可以让画面更加和谐、更加饱满,让作品充满灵性。马克·吕布曾经是一位工程师,他对于线条构图有着执着的痴迷。他善于在平淡的生活细节中合理运用线条,让整幅作品更有深度。线条的运用在摄影构图中具有视觉引导性、空间延展性等。不同的线条具有不同的情感意义,水平线可以表达出画面的平稳宁静,对角线则可以让画面充满活力、让画面具有动感等。纪实摄影中线条的运用是一门技术,马克·吕布在用人文的视角独立观察着东方国家,善于捕捉直觉性的瞬间,让作品在线条构图的想象力下更具有摄影美感和节奏感。在构图中,马克·吕布也善于运用“小人物”,小人物可以是远处的人,可以没有正面,可以只是一个小小的背影,但是正是这个“小人物”的出现,运用他的肢体语言状态等可以表现当时的情境让画面更具立体性,“小人物”虽小,但是缺失了“小人物”就缺失了画面的支撑力。在他1957年拍摄的《故宫》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人物”运用得十分精妙。在1965年马克·吕布在北京拍摄的《琉璃厂古玩商店的橱窗》这幅作品构图十分巧妙,窗户将画面分成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里的人物似乎都处在自己的状态,但是拼凑起来却又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情境,这就是构图的伟大魅力所在。

拍摄画面的真实性是纪实摄影的重中之重。纪实摄影诞生之时,西方人将其命名为Document Photography。“Document”的中文释意是文献,纪实摄影的作用是记录生活和保存历史,这便要求纪实摄影应具有真实性。1985年美国南卡罗莱那大学硕士生斯蒂芬尼·安克莱恩在其论文《纪实摄影的新定义》中说:“纪实摄影是由一个技艺高超、富有献身精神的摄影家以任何画幅的照相机拍摄的系列照片,它能抓取人类状况的现实本质,展现生活条件,而无论是好是坏。”在马克·吕布的《中国印象》中有这么一幅作品:1956年底,在香港开往广州的火车上,马克·吕布拍摄了在中国的第一张照片,是一个女子倚靠在座位上,车厢内的环境和自然光的运用让整张照片显得十分自然和朴实,也是这张照片彻底开启了马克·吕布的“中国印象”。在拍摄的时候注重再现生活本身的模样,表现出生活的自然和真实,马克·吕布曾强调过他不创造故事,所以在马克·吕布的《中国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抓拍的作品,在追求真实的状态下摄影师不去干扰拍摄主体,力求自然,因为只有原始的才是最真实的,这样的作品才具有记录价值。他拍摄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用镜头展现当时中国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也是因为镜头下的真实,才更具有震撼力,更完整地从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向世界传达东方印象。

二、马克·吕布《中国印象》的影像价值

(一)独特的历史价值

马克·吕布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他始终用局外人、陌生人的角度去记录新中国,使得他拍摄的《中国印象》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我非常热爱东方,远远超过成长的家乡。我们总是被相反的、不同的东西所吸引。但现在所有的事都对齐了,中国再也不是远东,它已经变成远西了。”马克·吕布表达了对于中国的热爱,也是因为这样的热爱,使他52年间20 多次出入中国,在这些黑白、彩色的影像中是历史唯一的真实陈述。他从“毛泽东时代”拍摄到“邓小平时代”,记录了新中国的变化,记录了时代的跨越。在他的镜头中,中国独具一格,他所拍摄的是人们容易忽略的琐碎细节,这样独到的眼光、敏锐的观察力使得他的作品更全面地记录了新中国的变化。

纪实摄影是留存历史的,马克·吕布拍摄的《中国印象》更是保存了新中国成立时的社会状态,同样也见证了新中国的变化。在留存的黑白和彩色影像中,让现实和过去相互交错,形成时间的跨度,在这些影像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情怀,是一个时代的历史痕迹,在历史的身后是古老文明的永恒。马克·吕布对于东方文化的情有独钟让他不断访问中国和用善意的好奇心去记录这个国家的变化,正是这份热爱让这些流逝的百态永远封存在了胶片上,成为一段历史的真实表述。

(二)对中国纪实摄影的影响

作为公认的中国纪实摄影的“教父”级人物,马克·吕布的作品对于中国的纪实摄影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对于中国纪实摄影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大影响。因为马克·吕布拍摄的纪实摄影中,拍摄《中国印象》的数量较大,这些作品见证了历史,同样因为拍摄的中国对于中国摄影师来说更具有亲切感,在主题、审美等方面也更容易理解,所以他的作品更是影响了中国一代热爱摄影的摄影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摄影还只是作为宣传政治的工具,而马克·吕布的到来用充满人性化的角度去拍摄中国的市井生活,是用有温度的镜头去挖掘当时新中国的生活百态,摄影不再是单单的宣传工具,而是需要拍摄者拥有人性化的角度去细致观察周围,记录当时被忽略的细节,马克·吕布的摄影作品让当时新中国的摄影界感到震撼。

纪实摄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摄影之一,马克·吕布的《中国印象》在中国纪实摄影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摄影是一门艺术,摄影师应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注重情感的表达,用自己的角度去观察社会;应学会记录生活,注重拍摄的真实性,因为我们所拍摄的生活都会成为历史。摄影具有美学意蕴,摄影美学在于自身的积累。将摄影当作一门艺术,摄影师就是这个艺术品的创作者。

猜你喜欢

吕布纪实马克
连通器及其应用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砚边纪实
吕布其实有情义?
水淹吕布
吕布其实有情有义?
马克明篆刻
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