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日报》70周年国庆报道中的融媒体应用与创新

2020-02-24田娇娜

视听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新闻报道传统媒体

□ 田娇娜

媒介融合背景下,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阅兵式中,各媒体的报道精彩纷呈,H5、短视频、直播等各种技术层出不穷。《人民日报》作为我国的传统主流媒体,在对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报道中也并没有局限于报纸的出版和发行,而是综合运用了多种方式来全方位立体地报道了此次重大时政新闻。

一、《人民日报》70周年国庆报道中融媒体的应用

(一)运用议程设置引导舆论热点

“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①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需要用好信息成果,加快建设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引导舆论、引领思想、传承文化、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在这次的国庆报道中,《人民日报》在国庆节前一周就发布各种相关话题,吸引公众的注意。比如《人民日报》接连推出3 个可以互动参与的H5。9月26日下午,《人民日报》在其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和客户端发布了H5《56 个民族服装任你选!快秀出你的爱国Style》。活动发出的短短3 天内,网友们已经秀出7 亿张民族服装。9月30日上午,《人民日报》客户端联合腾讯微视推出全民在线换装互动H5《邀您参与全民在线换装活动,一起接受祖国检阅》。9月30日晚,人民日报又推出另一个H5《滑动手指,一笔画出70年》。这三个H5一经发出,瞬间燃爆朋友圈,形成裂变式传播。

除此之外,早在国庆大阅兵来临前期,《人民日报》就在其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和客户端提前放出国庆阅兵将会出现的第一个女将军、国庆阅兵的彩排活动、阅兵中的学霸方队等新闻,引发全民讨论。从每个H5 超过10 万的阅读量和6.4 万的点赞量来看,《人民日报》这次的议题设置运用是成功的。

(二)多方跟踪报道,耳目一新的立体化新闻

国庆阅兵式中,《人民日报》实时跟踪报道了女兵们的故事,大大增加了报道的可信度和整体感知度。早在9月25日晚,《人民日报》就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16 秒的女民兵方阵阅兵演练视频;9月26日上午,《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实拍!阅兵训练场上女兵方队的一天》;9月28日又发布阅兵中的两位领队女将军,引发全网关注和讨论;10月1日当天,《人民日报》通过两微一端平台继续报道了女兵方队。而在阅兵结束后,《人民日报》又先后在其平台追踪报道了“最美封面女兵”刘艳琪在阅兵训练中的故事和女民兵宋煜枫因阅兵任务推迟入伍而后正式加入海军的故事。这些跟踪报道给受众呈现出耳目一新的立体化新闻。

国庆阅兵式举行完毕之后,《人民日报》又在其微信公众号用70 张动图和震撼长卷的方式回顾了阅兵的全过程,这些图片、文字和视频再次全方位地向大众追踪了国庆期间发生的新闻大事,让全国人民对国庆中的大事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解读。

(三)综合多种报道方式,提高用户参与度

融媒体时代,信息服务化、受众化是大势所向,H5、直播、短视频等各种技术手段层出不穷,综合多种技术手段才能做到宣传互融、资源通融、利益共融,发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取长补短,达到1+1>2 的效果。此次新闻报道中《人民日报》结合当下最火的直播技术,采用全程直播的形式向受众呈现了阅兵的全过程。除了预热阶段使用了多个互动H5,10月1日当天,《人民日报》早上6 点就推出了H5《今天,我们都是升旗手》;早上7 点又紧接着推出《H5|我刚在复兴大道70 号遇见了你》,以长卷的形式向大众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以来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在这两个H5 中,受众都是只需要稍稍滑动手指,就可以参与到这次全民狂欢中。截至10月1日中午,H5《今天,我们都是升旗手》已经有超过1400 万人参与,其微博点赞量超过6 万。而H5《我刚在复兴大道70 号遇到你》的微博转发量更是超过50 万,点赞量超过14 万。

阅兵式举行完毕后,《人民日报》采用了短视频的形式为受众做了事后的报道,放出阅兵仪式的超燃混剪,带领受众回顾阅兵场上的各个方队,推出震撼长卷和70 张动图重温阅兵全过程,发布阅兵高清完整视频,这些采用新颖方式的新闻报道的阅读量全部在10 万以上。

二、融媒体背景下新闻报道的启示

(一)打破媒介壁垒,灵活使用报道方式,增强受众互动

媒介越来越向融合方向发展,单纯使用一种报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受众,此次《人民日报》集广播、电视、杂志于一体,取长补短,将融媒体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给其他媒介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当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长期霸占受众的眼球,为迎合大众的口味,时政新闻在报道时可以使用短视频或直播的形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新闻报道过程中使用H5,用户只需动动手指便能轻松参与到事件中去,这种互动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新闻的趣味性。此外,图片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新闻报道通过图片直接向受众表达出事件的冲击性,而概括性的文字是对事件的高度总结,两者结合之后,不仅能更完整地展现出事件的始末,更能增加受众的阅读兴趣。信息化、网络化形式下,新闻报道要以新的科技手段,提升新闻报道的力度、强度和高度,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挖掘不同报道角度,呈现丰满立体化的报道内容

新闻媒体仅仅依靠“独家新闻”来赢得受众关注的时代已成过去式。对于时政性和权威性更强的主流媒体来说,挖掘多种报道角度,尝试用各种方式拉近媒介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才能更好地增加新闻的可读性。此次《人民日报》的70 周年国庆报道完全是一个可借鉴的模板。《人民日报》在报道中从细小的事件着手,如战士抱着战友的遗像接受检阅、快递小哥和广场舞大妈的亮相、女兵们在阅兵场上飒爽的英姿等,均从不同角度的细枝末节中让读者感受到每个人对祖国的重视和对祖国深沉的爱。相比于传统的单一新闻,读者更喜闻乐见的是丰满立体的报道内容。这便要求新闻从业者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职业技能修养,善于使用多种传播符号,探索多种报道角度,为好的新闻报道添砖加瓦。

(三)深化媒体融合,坚持移动优先策略

对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者来说,媒介融合化的新闻传播方式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H5、短视频等新兴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从业者的采编习惯。在大势所趋的媒介融合走向中,新闻报道要抓取受众的注意力,提高报道的专业化和大众化,传统媒体和新闻从业者必须加快资源整合,弄清楚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分析其各自的利弊,以优势互补,扬优去劣,做到宣传互融;整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变各自服务为共同服务,达到资源通融。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媒体将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传统新闻从业者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运用好融媒体的优势,适应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主动加强与新媒体的联系,使新闻报道的媒介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效果和影响更加广泛。

注释: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4.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新闻报道传统媒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