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博主话语权的建构与消解
2020-02-24□杨振
□ 杨 振
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相较于传统的传媒而言是爆炸式的。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社交媒体呈现出泛滥的态势,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主流媒体发展得极其迅猛,对传统的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单单新浪微博的一个美食博主就可能拥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关注量,被粉丝簇拥和追捧,甚至一夜暴富都不是难事,成为网络时代特有的一大奇观,这在传统媒体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一、话语权作为一种权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在社会生产中有利于维护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辅助服务的角色。此外,另一种理论认为,权力的所有权可以像商品一样被拥有以及转让,不同主体都有可能拥有权力,不论个人、团体还是国家。但福柯认为权力是一种关系,“……权力纯粹是一种关系,是一种结构性的活动”①。
话语权是一种权力,按照传统普通视角而言,拥有话语权的人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其他人。拥有海量粉丝的新浪微博博主一般都有一定的“特长”,有的对摄影精通,有的极为擅长烹饪,像这样在某一领域有很大影响的博主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在这一领域是有话语权的。若按照福柯对权力的认知,话语权不是单方面的权力,它是多方权力的互动构成的复杂网络。那么这种权力具体是怎样的,其形成过程又被哪些因素影响呢?
二、话语权的建构
微博博主话语权的建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话语权中心化的过程。这个中心化的过程既有博主本身内在的因素,又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
(一)有质量的内容输出
目前拥有76 万粉丝数量的微博科技博主“李大锤同学”于2018年3月20日发布了以下内容:“……别问那么多运营技巧,先老老实实发他一千条内容再说。”②他想以此来说明做微博自媒体必须要有大量的工作投入,在该领域工作得多,则博主本身的话语权会逐渐上升,这样才能吸引粉丝追随。而他本人截至目前更是已经发送了30284 条微博,每天发送几条甚至几十条微博已成常态。
博主在微博上如此活跃,向他的粉丝发送如此多的信息,实际上是一种内容输出。一条微博“有内容”指的是言之有物,而不是整日无病呻吟,内容输出可以为他的粉丝带来持续性的信息获得感,这时的博主对其粉丝而言就是有用的存在。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看新闻一样,人们往往更喜欢选择新闻播送及时、质量高且追求真实的新闻媒体。
博主“李大锤同学”在其起步阶段吸引粉丝的策略是为他人推荐好用的手机应用软件,截至目前其所发布的所有微博中仅关于应用推荐的内容阅读量就达到了6000 多万,引发的讨论多达1.5 万③。由此看来,内容输出既要有数量来吸引粉丝,依靠量变引起质变来深挖自身领域内的知识和能力,又要有质量保证,足以吸引粉丝驻足。这便是微博博主建立话语权的第一步:以自身领域内知识性的优势地位来建立自己的中心话语权。
(二)个人魅力
一个博主想要获得粉丝们的关注,首先要做的就是获得大家的好感,比如美妆明星博主要长得漂亮或帅气,有演技,科技博主要懂得各种电子产品的使用技巧等。当博主在其粉丝心目中培养出高大的形象之后,粉丝们会自然而然地信任博主,博主的言论就更加容易获得其粉丝们的支持,博主的话语权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019年 2月 23日“李大锤同学”发布微博:“完了,吃多了……今天直播暂停一周哈!我今晚要突击下午拍视频。”④这样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发出来给人一种邻家友人的真实感,令粉丝对他的亲切感有所加强。
同月28日发布微博:“到乌镇了,膀胱差点憋炸了,憋得笔者都忘了饿了,上完厕所才想起来午饭还没吃,乌镇景区里景色还可以,你们看笔者这拍照水平是不是一下起来了。(微博配图略)”⑤这条微博他以调侃的方式提到了自己的拍照水平,并主动把评论的权利交给粉丝,让其粉丝获得了被重视的感觉,以此博得了粉丝的好感,增加了粉丝黏性。
总之,一个博主的个人魅力会影响粉丝们的信任感和互动欲,只有巧用个人魅力才能长久地在复杂的社交环境中脱颖而出,保持甚至强化博主所拥有的话语权力。
(三)新浪微博平台的推广
首先,一个拥有几十上百万粉丝的微博博主对于新浪微博这个平台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商业资源”,因为博主一个账号就能带来巨大的粉丝流量,为微博平台带来海量的活跃用户,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用户充值带来的显性收入,以及播放广告带来的隐性收入。为此新浪微博必定会不遗余力地对拥有大量粉丝的博主进行推广,如增加该博主所发送的微博在热门搜索里所出现的频率等,最终目的就是获得微博所期望的商业利益。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既让微博博主这样的少数人赚取了少部分商业利益,又使得新浪微博也同时得到大量的商业报酬。
其次,新浪微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社交媒体,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这样的新社交媒体造就了众多拥有海量粉丝的微博博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图片信息时代来临,网络红人的发迹模式被接踵而来的新社交媒体彻底改变。微博、微信这种具有互动功能并兼具图文、视频等内容形式的社交方式迅速风靡,很快成为普通网民“人人都玩”的社交平台⑥。微博作为其中较为重要的社交平台,成为在博主走红的过程中可以用来发布图文、视频的工具,这种工具的表达能力和信息承载数量远超早期网络时代只能发布的文字或者图片,将微博博主的形象更为立体化地展现给粉丝。
(四)粉丝的追捧
拥有683 万微博粉丝的博主“李诞”于2019年2月18日发布了一条微博,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在未来,每个人都想做十五分钟没人认识的人。”就是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在发出后不久就得到了2.4 万个赞、1454 条评论和979 次转发。再比如知名古生物学家邢立达于2019年2月12日发布的三张自家宠物狗的照片,即便内容不是有关其最擅长的古生物学领域,也还是在短时间内收获了981 个赞、117 条评论和9 次转发。
正是因为粉丝们的追捧才真正使得博主的“主”字得以有名有实,这对于博主话语权力的塑造起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在微博博主话语权的建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正是福柯所讨论的权力是一种关系,是相互交错的网络,该话语权既不是马克思主义主张的经济权力论,也不是契约式的权力论。
三、话语权的消解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社交媒体的普及给每一个普通用户打开了发表观点、阐述意见的通道,它有自由、高效等一系列特点,不仅使以微博博主为代表的少数人获得了强于一般用户的话语权,也为一般用户开放了话语权力,让普通粉丝也可以有自己的发声通道。
从社交层面来看,社交双方应该同时具备话语权,双方通过各自信息内容的输出进行观点交锋,甚至达成一致,最终有效增强双方关系的黏性,互惠互利。然而在以前,粉丝与被崇拜对象的关系中,一般是被崇拜对象为主导,粉丝很难具备发声的资格和机会,难以获得话语权。微博等社交媒体出现后为粉丝提供了发声通道,使粉丝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大的话语权,让以前相对集中的话语权呈现出“多中心”“高度分散”的趋势,人人都可以对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
同样以微博博主“李大锤同学”为例,他于2019年2月4日发表微博:“开始放炮了……禁放令表示非常没有面子。”⑦他这一举动明确表示支持禁放令,不主张在春节放鞭炮。随后有很多粉丝留言都表示反对他的言论。在粉丝舆论的攻击之下,他迫于无奈发布了这条微博进行道歉:“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不放炮没有年味,千万不能禁……大过年的,各位别喷了,我说话不过脑子,我情商低,我知道错了!!!饶了我吧!!!”⑧
从上述案例来看,当一位博主的言论在其粉丝中间无法达成最广泛的认同之时,就会被群起而攻之,迫使博主改变言论,即便改变后的言论不是博主真心要改的也要配合粉丝们的要求,如若不然,就会有持反对意见的粉丝取消关注,导致博主的粉丝关注量减少。
显然,这符合福柯关于权力网络的观点。在福柯之前,学者们通常认为权力是一个主体面向另一个权力主体的单向活动,权力拥有者处在支配地位,权力是一种支配工具。但福柯不认为权力活动是一种单向活动,而是多向活动。在一定社会交往范围内,一个权力主体与其他多个权力主体互动,形成权力话语关系网络。单一权力主体既可以是权力的支配方,同时又被其他单个或多个权力主体的权力所支配。
在此权力关系网络中,权力支配者与被支配者的角色常常颠倒、互置,权力的活动方向也并不总是自上而下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人和权力之间不是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人只是权力发生效力所使用的工具,正如福柯所言,权力是“一个永远处于紧张状态的活动之中的关系网络”⑨。
无论名人还是普通百姓,无论精英还是草根,微博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对话的舞台,它让平等的话语权出现在网络中,也让平民化的草根特性得到了更突出的直接表达,微博采用的就是自由的互相关注关系,这种被关注与关注的关系不仅存在于有名气的博主与粉丝之间,更存在于普通的用户之间。
微博博主话语权力的消解,实际上是这种权力去中心化的过程。当所有粉丝都开始实施自己的话语权力并产生影响,那么这种权力就会分散到众人手中,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博主话语权力的消解过程既是权力分散的过程,也是权力关系网络构筑的过程。
注释:
①陈炳辉.福柯的权力观[J].厦门大学学报,2002(04):84-90.
②④⑤⑦⑧均摘录自微博ID“李大锤同学”。
③数据来自新浪微博国际版手机客户端。
⑥曹志.网红粉丝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6.
⑨[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缨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