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香港TVB职业剧的视野延伸与题材拓展
2020-02-24贾雯霞
□ 贾雯霞
香港TVB(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俗称无线)职业剧是其剧目生产中很重要的一个类型,具有通过职业观照社会人群、反映城市发展以及促进民众沟通、构建理解型社会的功能。职业剧不仅体现着电视剧的基本叙事和审美要求,也有着增强认知、强化沟通与联系的作用,是观众通过影视剧认识世界的维度,体现了电视剧深入生活、关联社会、反映时代的使命。本文对近年来香港职业剧题材的拓展做了梳理,旨在对职业题材电视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展现社会与构筑理解:职业剧的审美特点
职业剧中呈现的“业缘”关系是建构城市人群活动的重要格局基础,在香港这样的社会更是如此。香港城市人口庞大,组成复杂,以职业为切面是创作者很好地归类认识的创作对象方式。将观照的目光对准某个职业人群,深入展现该行业的社会功能、分工、行为方式以及从业人员的精神面貌,反映出的是现代城市的发展态势以及现代市民的生活态势。
社会分工职业剧的丰富题材发掘了职业中的亮点和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秘密,增加了故事性和可读性。职业剧一方面普及了社会分工中不同职业的行为方式,甚至很多职业剧基于真实案例改编(如《廉政行动2016》中选举行贿等案例),这样可以加深观众对社会的了解,体现媒体的公共和教育职责;另一方面,职业剧通过理性认知呼吁增加公众的彼此理解,促进了行业部门与普通民众间的合作,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融合。同时,职业剧通过人物的设置展现职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塑造出丰富面向的职场代表性人物,如法医聂宝言、法证高彦博等经典形象,成为行业的标签,更是香港市民的可视化代言人。
职业剧一直是TVB 非常鲜明的一个特色,从大陆人熟悉TVB 开始,到2019年的播出单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鲜明的职业特色。但是时代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近年来职业剧在题材的拓展和叙事上也表现出一些细微的变化。
二、接续传统与谋求新变:新港剧职业题材的变化
(一)传统老牌职业剧在新语境中展现新面貌
TVB 的职业剧横跨大量的社会分工,比如警察、检控、法医和医生等职业不但有专门的职业剧去刻画,在一些其他类型的港剧中也几乎都有这些角色的融入。这一方面是因为与这一类职业有关的故事更容易引发观众的收视,例如警察几乎和犯罪悬疑有密切的关系,这样对于电视剧的叙事和故事化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但另一方面其实也是香港法治观念表达意愿的呈现。在当下的职业剧中,传统职业依然存在,但是具体表现方式上有了变化。
除了展现最基层的职业者行为,与新世纪前后的职业剧比起来,近年的作品都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个行业甚至社会环境的反思,给观众一种宏大叙事的阅听体验。如警察职业剧对于香港警察制度及其与其他组织关系的展现:《铁探》呈现出了香港警队大升迁年背景下,上级部门的争权夺利、一线警员的苦累与不易,这种跨度达到多个部门,并呈现出警队复杂的运作状态,以及警员多面的生存面向;医疗剧不再单一刻画个体的患者故事,而是直指香港医疗改革、医生群体生活群像和制度性问题(《白色强人》);金融剧对香港、内地甚至世界金融背景元素的呈现也日渐丰富。大陆的大事件对香港的影响也在港剧中浮现,如2014年6月《点金胜手》作为金融才俊为主角的职业剧,反映了比特币、内地公司在香港拟上市等事件。当前的港剧中对新能源、互联网经济等新关键词也多有展现。
(二)职业剧在垂直深入中进行题材的拓展
2014年的《再战明天》、2016年的《铁马战车》、2018年的《跳跃生命线》和2019年的新剧《机场特警》等,都在香港职业剧广泛取材的法政领域与警察职业的基础上继续延伸,聚焦到惩教署、香港警队中的交通警察、救护员以及机场特警队这些门类。
《再战明天》更是触及了香港的惩教制度。香港惩教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辖下部门,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羁押管理和更生服务。1982年 2月,“惩教署”由“监狱署”更名而来,在这之前设立的监狱仍延用监狱的叫法,之后设立的监狱就叫“惩教所”。该剧展现了惩教署工作与训练的内容,尽可能真实地展现了服刑生活与教育管理改造,是观众了解香港社会组织制度以及惩教从业人员精神面貌的窗口。
《跳跃生命线》的职业设定是香港救护员。香港院前救护工作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消防处管辖。消防处的救护总区为香港特区政府的纪律部队,有着严格的编制和纪律,并着统一制服,由消防处统管的救护人员也像军队一样有着明确的军阶衔级。和内地不同的是,香港救护员是公务员,享有公务员薪酬、比较优厚的福利待遇和补助津贴①。由于救护员工作与普通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再加上香港总人口与救护员的在编人数相差悬殊,救护员工作压力大、冲突与反思多,大量的救护个案丰富了创作,救护一线情境的再现真实流畅,这都为该剧的制作精良与赢得口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男主角麦在田作为一个恪守职业道德的救护员,自己的妻子却是因为失救而死,开篇已经奠定了冲突的张力。救护发生在人最需要帮助时,有着规范职业训练的救护员在市民身处逆境绝境时无私而专业的帮助充满人文关怀,在一次次险象环生中让观众学会在生命面前保持尊重与谦卑,也通过职业透露着香港的城市温度。
《铁马战车》聚焦香港交警队的生活,展现了香港道路交通的维护以及交通意外处理中的职业理念。《机场特警》专门讲机场特警队故事,为求真实更是不惜成本借用了一架真正的A380 客机进行拍摄。这些尝试又将对警察职业的展现进一步细化。
(三)边缘性的职业剧也在不断尝试中
“边缘性”的尝试有多种方式,比如某些传统职业与比较特异性的人员结合,《踩过界》(内地爱奇艺平台引进时译成《盲侠大律师》)就是其中之一。律政类的职业剧已经非常多,但律师是盲人的设定带出不同的叙事效果。同时从原片名中也可以看出,这部剧不是正统意义上的律政剧,主角文申侠的盲人设定,实际上就是该题材的一种隐喻,体现了对法律中灰色地带的触及,将辩证性思考带给观众。
《特技人》则关注专门为电影行业服务的特技车队“巅峰特技队”,此类职业和群体比较边缘,但是这类行业因其高风险与不可或缺,其实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剧作的叙事来看,人物的现实经历、心理冲击、走出阴影以及对个人志向和平凡幸福的追求,其实也是大部分平凡人生存中会遇到的现实问题。。
还有一些尚未被社会现实所定义,但体现未来职业发生流变的新现象。例如《解决师》,用“解决师”这个全新的概念统摄多种职业:做杀手时是黑帮的解决师,做老师时又是学生的解决师,警察是市民的解决师。“只要能帮人解决问题就是解决师”,以职业的共性与特性为介质来探讨人心的黑白与人性的复杂。
另外,以往的职业剧在展现职业魅力的时候,更多选取的是香港社会比较认同的,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公职和政府部门人员,比如我们很熟悉的香港警察内部所有的部门如反黑、法证、谈判、飞虎,以及海关、消防、廉政公署等。但是当前随着电视剧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需求,对职业的选择和展现也呈现垂直下沉趋势,近两年就有出租车司机、导游、保险经纪等职业的呈现。
2018年播映的《BB 来了》虽是一部亲子题材小体量剧,但是播映以后社会反响强烈,这得益于其现实主义的观照力度以及对“陪月员”这个职业的展现。香港城市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新手父母在迎来新生命的同时,还面临着喂养和照顾婴儿以外的大量现实问题,而这类问题在城市化所及之处均有共性。因此这部剧虽然没有宏大叙事,没有悬疑、科幻的剧情,甚至没有大牌的明星面孔,却因其平和质朴的内容背后折射了城市人平淡生活中的百味甘苦,引发社会深入的讨论,获得了2018TVB年度最佳剧作奖,女主角还获得了当年的“视后”。
(四)新青年意识形态书写下的新职业代表形象
在新职业剧的浪潮下,新的职业代表形象不断涌现。如果说老港剧中的职业典型形象都是如法医聂宝言、法政高彦博那样外形干练、专业精进、沉稳内敛、厚重大义的话,新时代下的职业代表则有着不同的面貌。他们既有专业性,行事又洒脱不羁(如《铁马战车》中的施马);既遵守规章,也敢于质疑权威(《再见明天》中的乔正桥);有矛盾挣扎,最终能选择坚守大义(《使徒行者》中的薛家强);追求梦想,同时心怀悲悯(《白色巨人》中的唐明)。同时也有一些新女性青年的代表,例如冲破生活设置的障碍,勇敢寻求问题解决的女性(《BB 来了》中的唐恬儿);在历练中成熟蜕变,重新站起坚定自信的(《再战明天》姚爱嘉);等等。这些人物也许不再是完美女性刘三好那样的人设,她们的呈现更加多元。剧情不回避她们的脆弱与挣扎,而是着重刻画她们在经历磨难后的坚韧。同时,对职业下她们私人生活的展现也书写出香港新一代青年人的价值观:由心出发,首先尊重个性的发展;不惧岗位的平凡,以专长和努力取得令人敬佩的成果;充满正能量,展现香港年轻一代的积极态度;开放广博,才能拥抱未来更广阔的大同世界。
三、立足本土与开放姿态:对立统一中寻求发展
真正优秀的港剧必是港味十足的。因为港剧情怀的初心是浓浓的香港本土化叙事,也是鲜明的港式价值观。影评人曾子航主编的《香港制造》一书中写道:“港剧帮助我们重拾传统中一部分仍然能够生存的人格理想,比如侠义精神、英雄主义;港剧帮助我们了解现代社会的游戏规则,比如商场风云、白领规范;港剧在告诉我们如何游刃于现代社会的同时,还告诉我们一些永远不可抛弃的东西,比如兄弟情谊、做人原则……换句话说,港剧让无所适从的一代人重新拥有了值得固守和敬畏的事物(或者理念),在信仰危机的时代里及时地拥有了一部分替代品。”②
今天的港剧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陆影视剧发展已日新月异。随着电影市场上不断出现现象级影片、票房世界级神话、科幻等新类型的突破,电视剧市场上资本雄厚、资源丰富、百花齐放、制作精良,对港剧形成了竞争的态势;另一方面,TVB 内部的管理制度、艺人培养以及编创人员的变动,也让其遇到了发展中的阵痛。未来的港剧,尤其是职业剧,需要立足时代的特点与观众的审美变化,寻求并发展新的剧作模式与制作手法,以期能焕发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首先,发扬在地特色,融合本土文化、注入民族情感。香港影视最大的魅力是充满港味、体现港人价值观和港人人文情怀的作品传递出的更积极的意义和生活态度;同时,香港开放的视野和复合的文化、时尚视野、前沿想象都是优势,特定的制度、政府组织方式和职业设置都是构成差异性的重要部分。
其次,多元化题材发掘。突破单一职业类型,如观众对单一刑侦类剧集已经审美疲劳,应避免缺乏新意的重复。更多香港社会运转的组成部分的素材都拥有挖掘潜力和赢得收视的能力。再如其他的科幻等另类题材,以及与内地互动关系等题材都是等待开掘之领域。
再次,问题意识建构,圈层垂直化话题探索。近年来,伴随着亚洲地区剧目创作中现实主义力度上的增加,日韩等国都涌现出大量叩问现实的佳作,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发现问题并直面问题的意识和自觉。TVB新近的《白色强人》亦属于此类,期待后续有更多这样把脉现实力度增强的作品面世。
第四,编创团队助力精品化战略。未来剧目的视听风格大屏幕化、视效科技化是必然趋势。同时编创团队必须精益求精,保持专业的能力,拓宽创作视角,警惕断层现象。
注释:
①保障公共安全,优化急救布局(系列二)——国家及城市院前急救案例研究[EB/OL].全心全意,2015-03-18.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kxN-jUxNw%3D%3D&idx=2&mid=203579631&scene=4&sn=b6592425e758d2b345cc909056de803f.
②孙倩.TVB 现实题材类型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